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光临搜狐嘉宾聊天室。
这里是来自FM103.9兆赫北京交通广播的直播节目《汽车天下》,我们的《星期三会客室》由交通广播和搜狐汽车同步直播,今天要和大家聊的话题我相信是所有用车的朋友以及要买车的朋友都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在我们的《汽车天下》节目当中经常会说到这样的话,为大家介绍新车,车型是与国际接轨的,是最新的,我们的什么技术,我们的最新款的车型都是和欧洲、美国同步推出,和欧洲接轨,和美国同步推出,包括我们的油价也在喊着和国际接轨。很多时候我们在聊到国际接轨的时候,一些厂家都以此为宣传点,以此为荣,我们说了很多之后发现一个问题,纵观整个产业链,说到产业本身,说到油价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不是被我们忽略掉了,那就是售后服务。
从概念解读汽车保修期
很少能够听到哪个厂家说我们的售后服务已经和欧洲接轨已经和美国接轨,也有一种观点认为目前中国汽车产业最大利润实际是在售后这一部分。我们现在就要共同探讨一下目前中国对汽车的售后服务同比欧美我们现在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我们今天在节目当中要讨论的问题,请几位专家发表各自的看法,是不是汽车保修到了中国就变得缩水了,原因何在,我们怎么样才能够在汽车整个产业链条当中每一部分都真正和国际接轨。
第一位嘉宾《汽车之友》编辑部主任李洋,我们看到你们的《汽车之友》有一篇文章“三问中国汽车质保”,分析得非常透彻,其中文章的题目是“深度探讨中外汽车质量承诺的现状”,似乎从李洋的文章当中能够得到一个结论,目前中国的汽车保修和欧美相比是缩水了。
李洋:是这样的,您说很透这个也不敢这么说,我们只是说点出了这个问题的表像,真正本质的问题我们还要在日后的栏目中不断深入剖析。
主持人:第二位嘉宾是来自搜狐汽车资深评论员钟师,李洋老师认为汽车到了中国之后保修就缩水了,您同意这个观点吗?
钟师:减少确实是真实的事情,“缩水”是一个贬义词,减了是不是不好,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缩短质保期实际上跟成本有关系,一般来说车价和质保期的长短都是有关系的,由于中国最近车价的激烈竞争,实际上很多厂家在车价上损失的方面在成本上不愿意再降低,所以要保持他自己恒定的成本,质保期相对缩短。但是有人也说,现在很多国际引进的车价又比国外的车价偏高一点,这样说质保期从成本来说还有余地,为什么还缩,这是一个很令人困惑的问题。逻辑上来说,厂家缩短保修期的话还不能对公众有说服力。
主持人:钟师老师的意思是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介绍第三位嘉宾是来自《汽车与驾驶维修》副主编记者朱伟华。
刚才二位老师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有的坚定地认为汽车保修到了国内就缩水了,有的认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言概之,你怎么看?
朱伟华:我的意见是两者的中合,缩水这个概念有些超出中国的概念,在欧洲和中国不是特别可比,美国和中国比较相似,三包政策没有出来,三包政策是一个强制的措施,如果三包强制三年十万公里,那厂家必须这样做,三包政策没有出来,必然要缩水,因为没有政策出来。
钟师:对于乘用车方面的三包政策,即使出来政府不能限制,或者从某些行规里面不能限制所有中国的汽车制造厂和进口厂商都是采取一致的保修期。关于三包的问题即使出台的话,只是说三包里面怎么包退包换包修的问题,不是限制质保期的长短。
李洋:任何一个市场上政府不可能规定统一的质保期。
朱伟华:现在三包政策酝酿是两年四万公里,这个是最低的。
主持人:今天和几位专家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在节目当中一直强调这个观点,这个车型一下子降了一万、五千、八千,广大用户包括一些听众朋友觉得这个车降价了,是不是该出手,关注到这个车的一方面,没有关注到另外一方面。车买回家之后售后服务以及保修的问题,以及车子使用过程当中付出的费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话题的讨论引起广大想买车的朋友一定要关注到车辆的售后服务。
已经有车的朋友赶紧想一想,您有没有被厂家或者是经销商在保修期内忽悠过,您在保修期内遇到的问题,厂家给出的保修期最长时间是到多长时间,保修期内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希望听到大家的反馈意见。
既然李洋老师认为缩水了,就是缩水了,能不能再跟我们充分阐明一下您的观点和理由。
李洋:咱们可以看一下很多车型在美国执行怎样的保修政策,比如我们最常见的一些车,基本上它的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变速器、传动轴还有车桥,整个动力系统是十万英里相当于16万多公里的保修,有时候整车(前保险杠到后保险杠)保修最短的是五年,但是现在的趋势是十年。另外底盘防腐也包括油漆,除了事故之外,你在正常的行驶条件下很多是12年,还有更长的时间。这些都是平均水平,有的会比这个低一点,但是也低不了多少。
(责任编辑:南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