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不少欧美汽车企业正值多事之秋。 美国三巨头继续深陷巨亏泥潭,大众汽车董事会里的人事动荡余波尚存。然而,所有这些麻烦事被一场来自中国的车界盛宴叫停了。在11月18日之后的9天里,全球汽车巨头带着他们齐全的各色品牌与车型,以参加国际A级车展的阵容齐刷刷地聚首在北京。他们成为第九届北京国际车展上来自20个国家的1500家企业的一员。
“没有任何一个市场比中国更重要。”“我们必须扎根中国、服务中国,因为中国不仅是我们的未来,更是我们的现在。”面对《中国企业家》,大众汽车集团董事贝瀚德、克莱斯勒集团总裁兼CEO汤姆·莱索达都力求以最精准的词汇形容中国市场对他们的重要性。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中国汽车销量达576.58万辆,同比增长25.69%;全年有望突破700万辆,将代替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
英国《金融时报》如此形容中国汽车业的火爆:“它好像是淘金热、互联网热潮以及美国20年代的繁荣期同时上演在21世纪的中国。中国甚至正在赶超美国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中心。”于是在中国,众多合资企业的职能已经在从过去单纯的制造基地延伸到设计中心,而一款款中外双方共同拥有知识产权的“中国车”的推出则意味深长。它们既是外资调整在华战略的举措,也是中国市场日益重大的最佳体现。而衡量一个国家汽车消费能力与成熟度的顶级豪华品牌也越来越感觉到,他们已经开始在中国渐入佳境了。
然而,这决不是一次国际传统巨头风景独好的盛会。相反,它是外国车企在中国车展上独占鳌头时代的终结,也是中国自主品牌从量变到质变的分水岭。展会期间,竺延风、胡茂元、徐平这中国三大汽车集团的领军人物携带着他们各自的自主品牌产品高调亮相。此举意味着有“正规军”之称的大型国企正在成为中国汽车产业自主研发、自主品牌的新力量。而“草根”出身的中小自主品牌企业也一改以往扎堆在一个展馆的做法,奇瑞更是选择了与丰田在同一展馆且对面而居。“从车型与色彩上看,奇瑞是鲜艳的、年轻的,有一种新生代的感觉,而它对面的丰田则是以灰、黑色调为主,显得有些中庸、保守了。”一位来自日本汽车行业分析师对《中国企业家》说道。
与此同时,一些中国汽车业特有的问题与现象也在车展上集中凸显。比如什么是自主品牌,“拿来的”算不算是自主的?合资企业推出的自主品牌是不是应景之作,它们有什么实际的商业价值吗?走低端廉价路线的奇瑞、吉利何以不约而同地把概念车作为参展主角?对此,新华信汽车市场研究服务副总经理陈育松的观点很具代表性:“如潮般涌现的自主品牌是中国特有的产业政策氛围营造的。未来,是否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研发力量将是企业可否获得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然而在百花齐放后,谁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谁能存活下来还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满载着新力量与新路径、新困惑与新挑战,中国汽车产业正在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责任编辑:南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