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闭幕的德国汉诺威国际车展及刚刚结束的北京国际车展上,风头正劲的“欧系”轻卡再次以个性鲜明的技术、风格和迥异于传统轻卡的造车理念形成巨大冲击效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而有关中国轻卡“日系”“欧系”之争也成为商用车展区最热闹的话题。今年年初才在国内面世的新型欧系轻卡,竟在被日系轻卡长期垄断的高档轻卡市场上销售一路势如破竹,也使得多年来普遍以日系五十铃技术平台为生存之本的众多传统轻卡企业感受到了深切的竞争压力,日前已经有日系轻卡主流厂家的高层管理人员主动做出反应,对是否存在“日系轻卡”和“欧系轻卡”的概念提出质疑并声称“欧洲根本没有轻卡”。
那么欧洲究竟有没有轻卡?中国是否存在“欧系轻卡”?就此,记者采访了有关业内资深专家及查阅了一下欧洲轻卡悠久的历史以及中国轻卡从无到有整个发展过程的前世今生,得出了较清晰的认识并以飨读者。
欧系轻卡甲天下 轿车名牌争造轻卡
在北京国际车展开幕前不久,世界上第一大商用车展――世界著名的汉诺威商用车展――于今年9月21日至28日在德国举行。这个国际商用车第一盛会有着厚重的历史,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61届,历来是国际顶尖商用车的竞技场。本届汉诺威商用车展也吸引了大量的中国厂商代表、专家和媒体记者前往,国内亲历本届车展的众多业内人士都以大量的图片、视频和文字重点介绍了展会现场遍地开花的欧洲轻卡。有关专家介绍,轻卡作为商用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欧洲生产厂家中是非常受重视的,除去专门生产商用车的企业不说,就连许多以生产乘用车为主的著名制造商都争相生产轻卡产品。许多国内专家都在本届汉诺威国际商用车展上亲眼目睹了欧洲轻卡的盛况,他们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反映的情况是,本届展会上欧洲轻卡的展商要大大多于重卡展商,像奔驰、大众、雷诺、雪铁龙、标致、菲亚特、通用欧宝等大多数轿车制造商都带来了轻卡产品。其实,在欧洲制造生产轻卡、重卡和大客车往往需要比制造轿车更精密先进的技术,能生产卡车才能证明一个企业技术更领先、质量更过硬。
国内专家在欧洲参观访问期间发现,欧洲不但展会上有大量轻卡,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轻卡也非常普及,是城市物流的重要力量。
从1886年,全世界第一辆汽车在德国问世,到全世界第一辆前轮驱动汽车在法国问世,欧洲人在汽车制造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欧洲造车风格,并始终以欧洲技术作为制高点,引领着全世界汽车技术的发展潮流。据熟知欧洲轻卡的专家介绍,欧洲轻卡产品恰恰淋漓尽致地体现并传承了欧洲汽车百多年来的共同特点:注重品质、细节、安全环保。
据经验丰富的汽车制造技术专家透露,日本造车理念普遍讲究灵活、时尚的“面子”装备,更容易赏心悦目吸引眼球,而欧洲造车理念则一贯是专门讲求在动力、底盘、悬挂等从外观上看不见但事关车辆安全和品质性能的“里子”装备上下笨功夫,因此,欧洲车总是不如日本车那么轻灵可爱。欧洲轻卡产品在价格方面始终略显昂贵,相对日本轻卡处于劣势,但根本原因就在于从选材到工艺,欧洲轻卡不会放松对任何一个细节的重视,这也就造成了成本增加,但一个真正由欧洲技术制造的轻卡,是不会因为成本问题而对品质让步的。欧洲车最大特点在于对品质和安全的重视。据参加了汉诺威车展国内记者介绍,那里展出的轻卡辆辆都有轿车般的配置,坐在轻卡驾驶室里,与坐在轿车方向盘前没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如通用欧宝的Vivaro、菲亚特的Ducato、大众的Crafter、雪铁龙的Jumper、标致的Boxer、福特的新款全顺等等。这种一致的欧系轻卡特点背后的成因,就是欧洲以人为本、追求品质的造车理念。
中国轻卡史从“欧洲” 欧日之分由来已久
谈及中国的轻卡发展历史,许多中国汽车业的老专家都会充满感情地提到一款欧洲轻卡的名字――“嘎斯”,这是中国轻卡史的开端。专家们介绍,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从前苏联引进“嘎斯”轻卡车型,首次改变了新中国载货车行业“缺轻”的状况,并在此后近20年的时间里,成为中国大吨位轻卡产品的代名词,而中国完全自产的第一台轻卡,也是在“嘎斯”平台上进行国产化和改进后而生产的。也就是说,中国的轻卡历史正是从“欧洲轻卡”开始的。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推出2吨级轻型载货车,这就是大家熟悉的北京130。
这样的局面直至上世纪80年代才有所缓解,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技贸结合的方式,从日本引进五十铃轻卡技术,由于日系技术平台在当时相对于50年代的欧系“嘎斯”平台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因此五十铃技术在中国的本土化后生产的大批轻卡,很快在中国轻卡市场上占了大半江山,而我国轻卡市场也随之进入“日系轻卡”时代。而这段时期,诞生了多家有代表性的走日系轻卡路线的企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江铃和庆铃。
业内资深汽车专家认为,中国轻卡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在不断引进欧洲或日本先进技术过程中消化、吸收和创新的历史,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民族轻卡业确实形成了欧系、日系两大迥然不同的派别和源流,而且由来已久。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不可能短时间“闭门造车”“独创一派”,先后引进不同国家的技术,有“欧系”“日系”派别之分也无可厚非。然而令我们深感自豪的是,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引进欧系嘎斯平台、日系五十铃平台,再到今年又引入了最先进的新一代欧洲技术平台,但无论如何,中国的轻卡企业总能在消化吸收国外卡车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与中国消费者的具体需求结合,使其在中国焕发更强的生命力。
更新换代势所必然 “欧系”“日系”相互促进
但毕竟世易时移,有关专家分析说,就像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50年代的老欧系轻卡前苏联“嘎斯”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国内已经发展的新需求而需要新的引进和创造一样,当初中国从日本引进的五十铃轻卡车型,由于基本上采用日本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标准,到现在20多年过去了,在国内并没有实现实质性的技术升级,因此在今天已经落后于时代需要和用户需求,同样需要引入新鲜的技术血液。在这个意义上,近年新出现的依维柯欧霸等欧系轻卡,以与国际同步的欧洲尖端轻卡技术对国内轻卡市场形成刺激,可谓来得正是时候。
有关商用车权威技术专家不无遗憾地表示,其实五十铃轻卡技术在日本国内已经进行了四次大的升级换代,中国的轻卡主流却还基本停留在20年前引进的五十铃技术层面上徘徊,失去了升级换代的宝贵时机。虽然日系轻卡“低速、窄体、轻载”的技术路线也曾一度适合当年我国公路交通并不发达的国情,然而随着近年我国道路交通状况飞速改善,日系轻卡已经开始跟不上城际间发展高速重载物流的需求了,日系车的“皮薄、安全性能差、效率低”等劣势逐渐暴露出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轻卡使用环境与国际接轨,主流的轻卡消费需求开始转向追求高效舒适的轻卡。与此同时,2005年以来中国出台了数个包括环保节能等方面与汽车相关的政策,此前引进的日系轻卡将在某些区域退出市场,由此造成的市场空白,急需技术更先进和性能更优越的新产品立即补充近来。而“高速、高效、高安全、高舒适、高环保”特质,恰好就是欧系轻卡技术的根本理念和精华所在。
要想赶上国际轻卡的先进水平,满足国内的需求,就必须在轻卡技术路线上有所突破。纵观世界的轻卡制造技术,技术的制高点就在欧洲。但欧洲与中国的国情有些差异,这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整体引进欧洲轻卡的生产线,而应该吸收欧洲轻卡的先进技术和先进制造理念,做到“洋为中用”,并着眼于整合世界上一切优秀资源为我所用。专家指出,目前在我国市场上热销的欧系轻卡就是整合全球最优秀的技术资源进行集成创新的结晶,
它完全摒弃了日系轻卡的华而不实、追求“花拳绣腿”的制造理念,而是吸收了其省油、做工精细的优势,倡导“高效、高收益”,强调整车的超强承载、超宽舒适与超安全性。与德国奔驰公司、英国莲花公司奥地利AVL以及康明斯公司等欧洲著名汽车企业进行联合开发,而且还通过他们的严格评测,各项指标均达到目前轻卡产品的世界最高标准。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在当前,国内轻卡需求在快速提升,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也促使轻卡消费也在进一步细分,无论是欧系轻卡还是日系轻卡都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它们各有各的优势和特点,现在还不好说谁就能绝对替代谁。国内的轻卡厂商也没必要吸收了日系技术就排斥欧系技术,两者之间应该是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互相学习。俗话说“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的才是好猫”,广大的消费者才是最终的评判者。而现在市场上热销的欧系轻卡并非排斥日系轻卡,它不光吸收了欧系轻卡高效、安全、环保、以人为本的技术精华,同时也吸收了日系轻卡省油、内饰时尚、工艺精细的优势,以及中国的成本优势于一身。专家总结认为,在中国,最适合国情的轻卡应该是集世界轻卡技术之所长,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中国创造的轻卡,这才是中国轻卡发展的正确途径。
(责任编辑:唐玲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