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曼兄弟公司公布的《2007年前景展望》报告对2007年的全球经济仍持乐观态度,预计从今年二季度开始由美国引发的全球经济下滑将持续至明年,但全球经济将于2007年底再次加速增长并持续到2008年。 与大多数机构的预测一致,雷曼兄弟公司看好美国以外地区的经济前景。由于消费、就业增长与投资的最终表现强于预期,欧元区今年的经济增长尤其是在上半年让不少经济学家感到意外。雷曼兄弟预计明年该地区的增长会比今年有所放缓,并且2008年将继续保持这一趋势。
日本2007年经济将出现幅度较小的放缓趋势,而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经济明年增长速度可能会有所放缓,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因亚洲地区经济基础比较稳固,经济增长将于2008年再次转好。中国2007年的增长率将降至9.6%。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最新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世界经济不会出现大幅下滑,经合组织成员国的经济增长将可能面临重新平衡的局面。近期以来,美国和日本经济增长放缓,欧洲经济加快增长。考虑到美国和日本原有的旺盛需求,预计经济放缓将能够得到控制;在欧元区内,近期的统计数据以及商业和消费者信心均显示稳定的经济增长将持续。此外,中国、印度、俄罗斯及其它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将持续增长。总之,经合组织预测日本和欧元区国家在未来两年内的经济增长将略高于总体趋势,而美国经济将在近期工业生产出现下滑的情况下,在2007年内逐渐恢复增长。
对德国经济的走势出现不同观点,联邦经济部长格罗斯表示,德国正在经历新的经济奇迹,经济开始全面复苏,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但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近日发布的德国经济景气报告显示,今年德国经济实际增长2.4%,实现6年来的最高增速,但2007年德经济增速将减缓,增幅将降至1%左右。受世界经济发展趋缓和欧盟货币政策的影响,2007年德出口和投资的增速均将不如今年。2007年初开始提高增值税,将使当年德经济少增长0.8个百分点,德私人消费明年将处于停滞状态。
许多评论对汽车销售有重大影响的石油价格作出乐观判断,俄投资专家乐观地预测称,世界市场石油价格持续下降的趋势已经基本稳定,今后5年随着近10处大油田的陆续投产,世界油价将逐年下降5美元,到2010年最高油价不会超过每桶43美元。美国能源署在一份报告中也认为由于新能源供应量加大,未来几年世界实际油价将低于2006年的平均水平,而且油价缓慢下跌的态势将持续到2015年。在2015年以后,受需求继续增加以及成本上升影响,世界原油价格将开始回升。
2007年世界汽车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2005年世界汽车产量为6647万辆,比2006年将在6800万辆左右,2007年将超过6900万辆。当然汽车市场的增长主要来自新兴市场,如中国、印度、南美、东欧、中东、中亚、东南亚等。
中国今年汽车市场将突破700万辆,净增130万辆,明年至少可以达到800万辆。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一个重大转变,就是原来作为汽车市场主体的北京、上海、广州等超大型城市增长微弱,而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成都等市场增长强劲,2007年的增长希望就在这些地区。
印度汽车市场近年来增长迅速,成为世界汽车市场的新明星。2005年,印度市场的新车销量为139.6万辆,有机构预测2006年汽车销量将同比增长8.7%,这就意味着今年印度的新车销量将突破150万辆。据印度媒体预测,到2010年印度汽车市场乘用车的年销量将达到200万辆,2015年升至400万辆,整个汽配工业产值将达200亿美元。随着印度公路网建设的加强和在用车淘汰更新速度的加快,印度国内的卡车和客车市场日益繁荣,年均增幅均在30%,已经达到约5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印度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势头更是强劲,塔塔汽车公司计划在今后3年投资600亿卢比(约合11亿欧元),使产量到2010年翻一番,达到每年100万辆的产能。印度汽车行业协会预计,由于印度中产阶级收入逐年增加,未来三年印度轿车需求量平均每年将递增100万辆,最大的增长点来源于小型车市场。瞄准印度小型车市场的巨大需求,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投资印度生产小型车。一些高档车生产厂家也表示要进入印度市场。近两年,印度政府颁布了《外国投资促进法》、《经济特区法》等,通过降低税收、放宽行业准入等优惠措施,优化印度投资环境,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对吸引外资起了助推器的作用,大大刺激了外资大幅度增加对印度的投资。另外,印度在高等教育水平、劳动力价格、管理人才、法律法规透明度、与跨国公司文化接近度和监管环境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由于中国政府近两年强调压缩汽车工业过剩的生产能力,严格控制新开和扩产项目,因此已不得跨国公司将投资转向印度,如通用、丰田、本田、雷诺、大众等,特别是雷诺,在中国项目终止之后,立刻宣布在印度投资建厂。
印度汽车已经先行进入海外市场,印度主要汽车生产商塔塔控股公司日前宣布,将投资建厂生产价位在10万卢比(约合2200美元)的汽车,以吸引广大普通民众。据印度当地媒体报道,这将成为印度市场上最便宜的汽车,这使中国汽车的低价优势将荡然无存,非常难以进入。为了鼓励微型车的发展,今年2月底,印度议会通过了2005~2006财年预算案调整了税率,微型车的相关税率从24%降到了16%。早在去年,印度政府还增加了大排量豪华汽车的消费税。
国际市场油价居高不下和消费者节能意识增强,导致日本国内汽油消费量出现减少的主要原因。2006年1月至10月,日本国内汽油销售量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今年8月份,日本全国汽油平均价格达到每升114日元,之后一度攀升至创纪录的每升160日元,目前仍保持在每升130日元左右的较高价位。汽油价格大幅上升迫使日本驾车者控制汽油消费。日本经济产业省曾经预测,由于日本国内汽车保有量增长速度缓慢,到2008年前后日本汽油消费量同比将出现下降。不过,由于今年日本汽油价格快速上涨,日本已经提前出现这种情况,其实日本汽车市场已经多年低迷,2004年号称“稍有复苏”,仅增长0.4%,05年基本停滞,同时考虑到日本是一个饱和的市场,预计2007年汽车市场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还会继续出现小幅的下降。
此外,日本消费者现在更多地选择使用油耗低的轻型车和小型车,至今年11月份,日本轻型车的销量同比增长了4.5%,达到187万辆;而同期轻型车以外的车辆销量同比则下降了5.3%,为346万辆。
为了鼓励节能,日本经济产业省和国土交通省将设定更为严格的汽车能耗标准,预计新标准将于明年春季开始执行。根据新标准,到2015年,日本汽车的每公里耗油量要比现在降低20%。
从长远看,日本汽车市场不会再有大的起色。根据日本政府统计,人口总数在未来几年将减少,日本已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的人占总人口的18.5%,在2005年,这个比率将上升到26%。到2020年,将有更多的人年龄超过75岁。实际上许多汽车企业包括汽车修理企业早就在研究老年消费的问题。日本汽车企业已经出现海外生产超过国内生产,国内生产的出口超过国内销售的情况,也就是日本汽车的消费不足日本汽车工业产量的四分之一,日本汽车工业得全球化程度都非常高。
韩国国内需求继续疲软,从2004年延续下来的萧条的国内市场,在2006年仍然阴云不散。2006年韩国汽车产量虽然增长5%左右,但是主要是出口的增长,而内销基本没有增长。如10月现代汽车共销售22.92万辆,其中国内销售5705台,出口17.85万辆;起亚汽车共卖出11.09万辆,其中内销2.32万辆,出口8.77万辆。由于受市场低迷和罢工风潮影响,韩国汽车工业加快“出逃”,将在亚洲(包括中国)、欧洲、北美大举投资建厂,现地生产,因此2007年韩国汽车产量增长幅度将减小,而国内需求会出现微弱的下降。
东盟是全球汽车业的重要增长地区之一。东南亚有将尽6亿人口,1万亿美元GDP的经济总量,东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几个汽车工业繁荣发达的地区之一,是一个诱人的汽车市场,
2005年上半年,东盟的主要五个汽车市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的汽车销售数目超过100万辆,比2004年同期增长
19%,预计到2008年,十个东盟成员国的汽车年销量将超过250万辆。但是东盟市场形势非常复杂。2006年前7个月,受政局动荡因素影响,泰国国内汽车市场销售出现了近9年来的首次放慢,预计2006年全年泰国的汽车销售量增幅仅为3%,明显低于2005年12.4%的增幅,但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却呈不断增长态势。泰国汽车行业显现出“外销容易内销难”的状况。但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的增幅。马来西亚2006年5月份乘用车销量达到3.34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3.7%。当地市场预测机构表示,今年马来西亚市场将保持5%左右的增长速度,第三、第四季度会表现得更加明显。2007年将保持小幅度增长态势。
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该地区正在成为一个更加统一的市场,大型企业得以发展,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2005年7月20日,中国与东盟的货物贸易降税计划正式启动,中国和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和泰国等东盟六国相互实施自贸区协定税率,共涉及7000种商品,被称为本世纪最大规模的一次自贸区降税行动。按照东盟内部的协议,2003年起至2009年,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越南等六个东盟国家间汽车进口关税为零,2010年后所有东盟国家间汽车进口关税均为零。但是各国也对汽车工业有不同的贸易规则,出于保护本国市场的考虑,马来西亚政府始终拒绝审批吉利的1.6L以下轿车项目。而1.6L以上排量的轿车马来西亚本国产品没有竞争力,因此1.6L和1.8L的吉利轿车获得了在马来西亚的生产资格。吉利将在马来西亚南部的一家工厂组装,但必须遵循马来西亚政府80%外销的规定。在泰国,相关产业只要达到40%的国产化率,就能在东盟内部享受0.5%的特别关税。
美国的汽车市场受油价影响极为明显。80年代日本小型车将美国三大公司挤的狼狈不堪,但是90年代油价回落,美国大型车市场又一派兴旺,美国汽车公司缓过气来。近两年的美国三大公司日子又非常难过,也是油价“惹的祸”。今年10-11月,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度下跌,美国本土生产的汽车就略有起色。现在预测明年油价还会稳中有落,这对美国汽车市场是一个利好消息,可能出现微弱的增长。
但是,美国本土车商仍然受到日、韩汽车的压迫,而福特还在严重的经济危机中挣扎,克莱斯勒日子也非常艰难,通用好像快要度过最低点。三大公司都把希望寄托在中国市场的收获上,同时进军其它新兴市场,逐渐减少在本国的生产,肯定会进一步减少在本国的销售,无疑是对日韩企业的退让。日本、韩国企业将继续加大在美国的投资,因此美国三大并不会对形势抱乐观态度。对欧洲汽车商来讲,如果最近两年的汇率变动将会长期持续下去,那么他们就会增加在北美的投资,增加产量,以避免强势欧元带来的损失。宝马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工厂,每年生产约15万辆的Z4跑车和X5SUV,占宝马公司全球产量的15%。该公司表示还要将那里的产量翻番。大众也已经重新规划了其全球的排产计划,将增加巴西和墨西哥工厂的产量。目前,大众出口到美国的约60%的汽车都是来自那两个国家的工厂。
美国的企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热心于生产和销售小型车、节能车、新能源车,通用甩卖了很多公司,但是留下了GM大宇,甚至好象要将大宇品牌重新引进中国低端市场,克莱斯勒也将委托奇瑞贴牌生产小型车,福特则看重马自达的作用。
欧洲市场,似乎情况好一些,但是汽车企业也深受汇率上升、油价上涨、原材料价格膨胀、成本居高不下的苦恼,因此会继续加大在新兴市场的投资,扩大在发展中国家的采购。
2006年德国汽车市场销售疲软,除了大众和保时捷的生意有所起色,大众今年的情况较好,1月到8月,大众的销售量增长了8.5%,梅塞德斯和宝马的实际情况都没有达到预期值。菲亚特、雪铁龙等国外品牌则成为今年汽车市场的大赢家,分别增长了29.8%和10.2%。2007年将受到油价、汇率等共同因素影响,德国的车市仍然不会振作起来。德国汽车工业最苦恼的是生产成本高昂,因此要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想办法。大众可能会重归“大众”的定位,面临的成本压力更大。
法国汽车市场2006年基本持平,2007年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是PSA和雷诺的日子都不好过,包括要关厂,转向海外生产。雷诺的全球化程度最低,因此想摆脱困境比较艰难。
意大利市场2006年略有增长,今年1-9月份,意大利新车累计注册量179.84万辆,同比增长4%。其中菲亚特品牌汽车登记量为4.31万辆,增长了9.3%。而进口汽车注册量为12.63万辆,下降了6.8%。这也说明菲亚特守土作战颇有成效,但是菲亚特也同雷诺一样,在海外的表现较差。
西班牙汽车税收高于其他欧盟国家,西班牙居民购车所花费用要比法国、意大利、英国和德国高出6-7%。高出部分主要是来自增值税16%,牌照税7-12%。从2004年起,西班牙政府连续推行以旧换新的促销,消费者只要用旧车换购新车,就可以少花720欧元。在这个促销的推动下,汽车市场几年连续增长。据西班牙汽车制造商协会最近的材料,西班牙今年上半年产量达165万辆,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降幅为1%,但是国内轿车销售量增长14.6%,达到79万辆。相信2007年还会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
英国汽车市场从2001年到2003年曾出现连续三年高速增长,但是到2004年就结束了,有人认为是出现了住房投资挤占汽车投资的情况,。因此汽车厂家希望一直居高不下的房地产价格将有所回落,使一部分消费者把原计划用于汽车的投资转投住房,但是看来短期内不会好转,PSA对英国市场彻底失去信心,决定关厂走人。2007年英国汽车市场还是那样吧。
本文作者授权搜狐网独家刊载此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南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