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底第一次出差到奇瑞时,那时奇瑞还不为外界所知,印象中空旷的总装厂房、恬静整洁的厂区、摆着区区几辆刚装出来的“风云”样车;谁也不知道奇瑞开往何处,能跑多远。今夏路经奇瑞总部,已经洋洋大观,形成了一个偌大的汽车城模样,技术研发大厦高耸,铁塔林立正在扩建第三总装厂和第二发动机厂,突破三十万辆产销量后正往六十万辆进军;偌大厂区外围开了多个大门真让人找不到北了。 这大概就是自主品牌排头兵成长历程的真实缩影。近年来频繁出差欧美时,与行业人士交流中,外方总要岔到中国自主品牌企业状况的话题,外国一些著名汽车记者也对能中国自主品牌企业的情况侃侃而谈;在与国际若干领先供应商老总交流时,他们总能流露出与奇瑞汽车等自主品牌企业签订了可观的技术产品供应协议的欣慰。
自主品牌企业已经摆脱多年前国内外同行们不屑一顾的窘状,看着李书福带着中国汽车概念登上北美车展的吉利汽车展台对着黑压压一片国际媒体毫无怯场地发表致辞。这一切外部现象说明中国的自主品牌企业异军突起,有了自己在国内外的企业形象和行业话语权,而逐年上升的产销数字和市场份额客观证明了自主品牌的产品已经占据了本国市场份额的三分天下,华晨汽车的新款车在自主品牌企业中第一次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可喜景象。即便陆风汽车“冲欧”被“碰撞门”弹回,但是华晨汽车新近敲开了欧洲最大的汽车“堡垒”—德国市场,至少获得了挺进欧洲市场的“施展权”。
在看到自主品牌迅速的壮大之际,还没有必要现在就把企业奉为“民族英雄”来颂扬,毕竟企业达到国际一品的档次还有相当距离,在国际上堪与称雄还很遥远,我们看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丰田汽车卧薪尝胆站到全球行业最前列花了五十年的光景,现代汽车也花了三、四十年才成为全球第六大汽车企业,自主品牌企业通过超倍的努力可能缩短成为国际有实力巨头的时间,但首先要成为本国企业中的翘楚。政府、社会和公众宁可多激励这些艰苦努力和奋斗中的企业,创造实实在在让自主品牌企业更好的成长环境,也不要过多地颂扬,暖风熏得企业醉。
中国自主品牌企业是在与日本、韩国发展环境不同的情况下成长起来,在其婴儿成长期就面临着林立的合资企业阵营和强大的压力,政府已不可能单辟一间温室来其保护成长。所幸的是中国市场还有许多合资企业尚未顾及的市场空隙能让自主品牌借机壮大,中国特有的消费群体状况也有让自主品牌产品“着床”的巨大机会。中国特定的汽车消费国情给了自主品牌企业快速上升的暖流,三年前的市场“井喷”给了自主品牌企业弹射的机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入世”后宏观经济环境、企业制度改革和各级政府对汽车产业的强力支持等综合因素奠定了自主品牌企业发展的良好基础,所以中国自主品牌企业是幸遇国家“盛世”和市场的“盛市”,并不是光凭某个“救世主”妙手回春就能让企业横空出世的。
中国自主品牌企业确实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前有日本韩国企业成功榜样可资前行,后有本国市场激烈竞争环境驱动前进,左有广阔的海外市场吸引,右有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全球技术人材资源。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后传统的出口产业结构不可能不升级,也不甘于被动地处于跨国巨头主导的全球产业分工链中的低端,汽车产业对国家产业链的拉动效应十分重要,在中国多年来让出本国宝贵的市场资源来获取学习外国先进生产和管理经验和产品技术后,必然也要公平地进入全球市场获取应得的份额和实现企业自身的价值,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国自主企业担负的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和企业自身的责任。
本文作者授权搜狐网独家刊载此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南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