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将成为受冲击最大的行业”,5年前的今天,中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有人发出这样的判断,幸运的是,这句话没有变成现实。在这过去的5年中,被认为是最可能受到冲击的汽车工业不但没有被冲垮,反而茁壮成长起来了。 在过去的5年里,消费者可以真实地感受到,车价的降幅接近一半,车型多得挑花了眼,国内自主品牌也在外资品牌的包围中慢慢成长起来了。 本报记者 王灿彬报道
车价降了近一半
加入世贸组织五周年,对消费者来说,最真实的感觉就是车价持续不断下降。统计数据显示,加入世贸组织后2002年、2003年国内汽车价格平均每年下降8%左右,2004年随着车市由卖方市场完全转为买方市场,当年汽车价格更是下降了13.5%,2005年降幅回到5%。五年下来,整个车市的价格平均降幅在50%,2001年10万元买的是现在标价5万~6万元的车了,当年15万元的车现在也就值个10万元左右。当然,这其中单纯价格的变化,还不包括其中增加配置、改型等价值提升。
以曾经入围“国名车”的奇瑞风云来看,2001年开始上市销售的价格约为10万元,而今年12月经过价格调整后的旗云(由风云改名而来)已经降到了4.98万元,降幅达到了一半,接近普通市民的消费水平;同样以“老三样”的富康来看,06款8V 1.4L手动挡已经降到了近6.5万元,而富康在2000年价格最高时售价12.265万元,5年时间里富康的价格跌了近一半。现在12.265万元已经能买一款1.6L的新标致307、1.8L的福克斯,档次足足提高了一截。
车型多得让人挑花眼
伴随价格的降低,是车型种类的空前丰富。2001年前,市面上主流的车型还是“老三样”的桑塔纳、捷达、富康,当年推出来的雅阁、君威、帕萨特价格超过30万元,堪称是“奢侈品”,对大家来说,都是可望不可及。
现在,每个主流乘用车企业几乎都有5款主流车型,每年仅推出的新车就超过100款,甚至不少是号称“全球首发车型”。目前在国际上,中国的车型之多,只有美国可以相提并论,而美国没有类似中国的5万元以下的车型。
各个价位区间都有主力车型,从原来的“老三样”、“新三样”、“精三样”,不断增加的车型令人眼花缭乱,消费者的选择变得“有点不知所措”,“现在10万元,真的不知道选择什么?我都选了1个月的时间还没最后确定。”一位准备购车人士对记者说。
从前10跃升到全球第二
除了消费者的选择多了、以更少的价格可买到更好的车型外,不断提升的汽车市场规模也挺直了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腰杆,2001年,我国汽车销量还仅为273万辆,占全球汽车市场的比重为4.3%,在全球范围内的排名也只是前10名,而去年这一比重提升到8.7%,市场规模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不断超越意大利、法国、韩国。中国今年的汽车总销量预计将突破700万辆,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同比去年的590万辆增长超过100万辆,而全球范围内的总体销量仍然没有什么增长。
在增量上,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量地位更加突出,2005年中国新增销量占到了全球汽车新增销量的1/4,为23.2%。
福特汽车的预测更为乐观,该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今后全球汽车工业主要的增长点在于东亚的中国、东南亚和印度、俄罗斯等地。根据福特公司预测,从2002年~2010年,全球汽车产量将增加1100万辆,亚太地区将新增700万辆以上,占到65%,而其中将有一半来自中国。
随着市场地位的提升,国际汽车巨头通用、福特等已经将摆脱困境的希望放到了中国,并将最新的车型引入中国。更值得注意的是,国际汽车巨头纷纷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进一步提升了汽车工业的总体水平。
自主品牌崛起
2001年中国入世之初,就有人预测,入世后在乘用车市场将是外资品牌一统天下,但5年后这一预言也全都落空,这恐怕是关心国内汽车工业的人最值得欣慰的一件事了。
2001年,号称是自主品牌代表的奇瑞、吉利刚刚起步,当时根本没有竞争对手将其放在眼里。5年过去了,奇瑞、吉利在2006年的销量已经分别逼近30万辆、20万辆大关,排名已经在前10名,奇瑞的销量甚至进入前4名,挤入第一阵营,在产品设计上也初步走过了模仿阶段,部分车型已经和国际知名品牌不相上下了,连丰田也不得不审视“自主品牌”,上汽甚至还将双龙、罗孚纳入自己囊中,红旗也依靠奔腾、HQ3正式翻身。
经过今年的努力,自主品牌的商用车已经牢牢占据了国内90%的市场份额,而在乘用车方面,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25%,已经形成了日韩车系、欧美车系和自主品牌三分天下的格局。更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在汽车技术日趋同质化的情况下,成本将成为汽车业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没有技术转让费的因素,拥有成本优势的自主品牌不仅在国内站稳了脚跟,甚至在海外市场也攫取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统计资料显示,在1980年~1998年的19年间,我国共出口各类汽车12.65万辆(还不及中华轿车刚刚宣布的向德国出口15.8万辆的销量),只相当于同期我国汽车产品进口量的1/10左右,而在2005年,中国汽车1年的出口量已经接近19年的汽车出口总和。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进口车关税逐年下调,履行了加入该组织的诺言。
时间 税率
2001.1 70%
2002.1 43.8%
2003.1 38.2%
2004.1 34.2
2005.1 30%
2006.1 28%
2006.7.1 25%
“入世”汽车政策大事记
2004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颁布《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2004年6月4日,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专家库建立与管理办法》
2005年2月28日,海关总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商务部发布《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
2005年11月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汽车产品外部标识管理办法》
2005年11月10日,国家工商总局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
2006年度博世
汽车维修技术大赛总决赛举行
经过1个月的激烈角逐,有500余家维修企业、1000多名专业技师参与的“技术我第一”2006年度博世汽车专业维修技术大赛预赛日前暂告一段落,从预赛中脱颖而出的15名技术精英在博世北京培训中心展开巅峰对决,入围总决赛的15名选手都获得了“博世诊断技术专家”的称号,并且最终决出的三甲选手将获得博世公司提供的免费赴德国参加培训的奖励。 (汪云青)
华普两款新车下月上市
日前,上海华普汽车宣布,在北京车展展出的海域MB和海迅MA两款新车将在2007年1月18日正式上市。海域MB轴距为2540mm,与其同区间的车型相比具有优势,行李厢增加至680升,大大增加了储物空间。海迅MA为三厢运动休闲轿车,相对海迅AB,在外观、内饰、动力、燃油经济性和安全等方面都将有所突破。 (汪云青)
比亚迪F3上月销量再破6000
随着2006年收官之月12月的来临,在各厂商为完成全年销售任务而火拼时,比亚迪F3却不声不响连续两个月销量突破6000辆,使2006年持续稳健的表现再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为2007年F3两厢、F6、F8的上市铺下了一片坦途。 (王灿彬)
东风日产成政府采购绿色清单指定品牌
日前,财政部和环保总局联合发文,公布了中国第一份政府采购“绿色清单”,东风日产成为汽车项目中的指定品牌之一。与东风日产一起在这份政府公车采购“绿色清单”的品牌还包括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思威、奥迪A6和奥迪A4、宝来、捷达、开迪、现代等品牌。每个品牌下的上榜车型均获得了中国环保标志产品认证。 (王灿彬)
威志中阿友好万里行凯旋归来
近日,“2006 威志和谐之旅-中阿友好万里行” 凯旋而回,此次活动,从9月27日居庸关长城发车至11月10日抵达埃及开罗,前后历时45天。车队在行进过程中横跨亚非两大洲、跨越2个海峡、穿越世界第一大沙漠-撒哈拉大沙漠,途经巴基斯坦、阿曼、阿联酋、卡塔尔、沙特阿拉伯、苏丹等8个国家、造访30个城市,累计行程2万多公里。威志因此成为国内第一辆进行横跨两大洲长距离穿越的经济型轿车,开创了中国经济型轿车跨国穿越活动的最长纪录。
据悉,在威志上市一个多月,销量便已经突破3877辆大关,日终端零售量更突破110辆的好成绩。(汪云青)
东风雪铁龙冬季送温暖活动展开
东风雪铁龙在全国各地同时开展2006年“冬季送温暖”活动,据悉,在12月2日至12月31日期间,凡来东风雪铁龙特许服务站维修保养的用户,均可享受18项免费全车安全检查、部分纯正备附件可享受价格优惠,同时有三款冬季保养套餐可供选择,此外还可享受由各服务站结合此次活动自行策划实施的、针对来店用户的附加服务项目等专业服务。 (汪云青)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