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个勇敢的改革家,被称为“敢作敢为的人”,他毫不留情地裁剪掉繁冗而无用的管理人员。他挽救了一个奄奄一息的百年企业,并令其挤进快行线。
在2003年,菲亚特汽车亏损20亿欧元,2004年损近16亿欧元。而它在整个欧洲市场的份额由1990年的14%下滑至6.5%。其汽车子公司在两年中分别亏损21亿欧元和20亿欧元,远远抵消了CNH牵引车和依维柯卡车部门的利润。
2004年,菲亚特掌舵人翁贝托·阿涅利(Umberto Agnelli)逝世,公司凭借一个银团30亿欧元可转债的帮助,摆脱了破产保护,两年内更换了四任首席执行官。 工会还要求意大利政府挺身而出接管菲亚特。
正在此时,马尔基翁内上任。此人出生在亚平宁半岛Chieti,在北美长大并完成所有教育,具有双重国籍。他是律师、税务师。他是个勇敢的改革家,被称为“敢作敢为的人”,他毫不留情地裁减掉繁冗而无用的管理人员。
他挽救了一个奄奄一息的百年企业,并令这家生产从依维柯(Iveco)卡车到法拉利(Ferrari)赛车等多种车型的企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履新之初,马尔基翁内在记者招待会上平息流言,宣布将继续前任的改革计划,并且深入推进下去,因为这可能是公司脱困的惟一途径。
但是在2004年8月24日,马尔基翁内与时任菲亚特汽车公司CEO赫博特·戴蒙共同宣布了一项重要决定,菲亚特将会在当年9月初进行管理结构重组。届时,戴蒙将会任命新的管理队伍,为公司管理层注入新的“血液”来完成此次行动。马尔基翁内表示,“这不仅是公司30个月内的第二次改革,同时也将是菲亚特105年的历史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马尔基翁内发现,公司管理层臃肿,领导能力却很弱。经理们像走马灯一样变换角色,从一个位置转到另一个位置上,却始终不肯离开。
上任后,马尔基翁内立刻着手公司整顿,辞去业绩不佳的部门经理,并大力削减债务。他放弃了通过折扣商渠道销售汽车的做法,牺牲了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马尔基翁内在推动企业改革方面闯劲十足,为了达到意外的效果甚至有时会显得急不可耐。
根据菲亚特与通用汽车2000年组建合资公司时签署的协议,菲亚特拥有将其不景气的汽车子公司出售通用汽车的选择权。但通用汽车威胁将把有关这一选择权的问题诉诸法律,并暗示如果被迫收购Fiat,它将关闭这家意大利汽车公司,并实施裁员。
后来,事情的发展还是超出了双方既定的规划。
2005年1月,马尔基翁内迫使该公司支付15.5亿欧元(合20亿美元)来摆脱这一选择权,同时解除了合资公司协议。这笔现金足以让菲亚特渡过难关了。
随后,他于2月份辞退了汽车子公司首席执行官,由自己接管。他说,“死在自己手里总比被别人拖累要好。”
从职业生涯来说,马尔基翁内一贯保持敢作敢为的特点,并被看成是一个能够带动企业走出困境的专家。马尔基翁内在推动企业改革方面闯劲十足,为了达到意外的效果甚至有时会显得急不可耐。他的风格和举措受到了市场热烈的追捧,在他管理下公司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从4.6%上升到6.0%。
塞尔焦·马尔基翁内总结说,公司起死回生的主要原因是他对繁冗的管理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治。“如果不这么做,我们不可能有今天的状态。”这令菲亚特起死回生。
2006年11月9日,马尔基翁内宣布将在2007年辞去菲亚特汽车CEO的职务,但仍将继续担任集团CEO至2010年。
当日,马尔基翁内还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到2010年将菲亚特汽车的全球销量提高到280万辆,营业利润从目前的1.1%增长到4.5%~5.3%,达16亿欧元。而对于整个集团,马尔基翁内表示,他的四年计划是到2010年将集团营业利润提高到50亿欧元,净利润达34亿~36亿欧元。
来源:新汽车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