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不少上下班高峰时期出行的市民都有这样的体会,公交车让人等得心烦。这种情况有可能出现改观。近日,一款长达25米的“超级”公交车出现在人们眼前。
有观点认为,人满为患的时候,几辆这样的公交车就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挤。 但也有观点认为,这样的庞然大物其实用性值得质疑,高峰时北京几乎条条路都堵车,这么长的车卡在路上根本动不了;至于拐弯是否困难、进靠站是否困难,行驶速度如何、效率如何、市场需求如何等问题都值得验证。
技术不是问题
“路上行驶完全没有问题。”已经生产出中国第一辆25米长城市客车的浙江青年汽车集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悉,这辆车型为JNP6250G的青年都市航线A-380,是国内首创的第一台25米铰接低地板公交车,已经在从浙江到北京的国道线上行驶了2000多公里,并在北京三环路进行了城市道路可行性测试,又在国家试验场通过了车辆安全方面的测试,受到北京市公交总公司以及业内专家的认可。
记者从青年汽车了解到,A-380采用了最先进的全承载车身技术,由电脑控制铰接盘,成熟的底盘以及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保证了整车的转弯半径,只要12米的公交能够通过的道路,25米的车也能通过。
“这个车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产品。”青年汽车集团董事局主席庞青年说:“与12米车相比,我们的车油耗要更低,尾气排放也减少很多,同时也较少地占用了城市道路资源。”
中国的公交系统是世界上最庞大、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交通系统之一,庞青年表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出路在于尽可能减少每人所占用的交通路面资源,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惟一出路。
25米车添堵交通?
在中国人多路少的状况下,如何利用少部分的道路资源来保障大部分人在城市中流动已经成为问题的关键。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BRT)开始被中国的各级政府所重视,并取得快速的发展。
但是,很多人对快速公交系统都不理解,认为封闭的公交车道会占用更多的道路资源,使原来就拥挤不堪的道路雪上加霜,特别是快速公交车流量少,为它单独开辟一条路线更不值当。因此,25米公交车一出现就受到了诸多质疑。
专家认为,城市的道路资源分配应该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车为本”,一种车辆运载的人越多,那它就理应享受更多的资源。虽然快速公交车道每小时只通过100辆的快速公交车,但却可以运送15000人,而小轿车即使通过1000辆,也不过运送3000人左右。A-380则一次可以运载300多人,是普通公交的三倍。
需求促进增长
2005年12月底,北京大容量快速公交一号线(北京南中轴线)开通运营,标志着BRT正式进入中国。不到半年时间,杭州便成为正式开通BRT的第二个城市。上海、天津、武汉、成都等十几个城市也都在有序地推进BRT的规划或前期建设工作。
国内第一条快速公交线路在北京投入运营已经将近一年。该线路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条线路南起德茂庄,北至前门,全长16公里,目前的日客流量已经突破20万人次,10月1日当天运载了22.19万人次。
记者了解到,根据北京市交委规划,2007年北京将再开通两条快速公交线,2008年前,北京将开通南中轴路、安立路、广渠路、朝阳路、阜石路和林翠路共计6条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共需300辆左右的专用车辆。
国家建设部科技委员会城市车辆专家委员会主任李世豪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目前北京市投入运营的公交车以12米车长的为主,在快速公交线上也有18米车长的公交车,因为18米的车不够用,所以才要用到25米。
北京公交总公司王经理说,以北京BRT一线的运营条件来看,这部车现在完全能够满足需求。
庞青年透露,青年集团在推出该款车是为解决北京奥运会的交通问题出力,开发A-380客车投入了将近3亿元研发费用。“如果相关的政策法规和道路运营环境的允许,未来还有可能推出更长的车型。从技术角度来讲,25米不是极限。”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