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本企业来说,中国是全球最有吸引力的市场。但如果反日情绪持续下去,日本企业的损失就会越来越大
“对我们来说,印度在未来将是一个比中国更重要的地区。”2006年7月3日,本田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长福井威夫(Takeo Fukui)在印度之行中高调宣布。
在他的计划中,本田将在未来10年对印度投资6.5亿美元,并在2007年将其在印度的产能扩大两倍。除了继续巩固本田汽车在北美、日本的市场地位,“拓展在印度的业务,将成为本田汽车全球的第三大战略”。
作为一个高速增长的新兴市场,印度对于国际公司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来自印度官方的数据也显示了印度的广阔市场,一项完成于2001年的普查数据显示,人口多达10.27亿的印度,目前每1000人中仅有10人拥有一辆汽车。同时,最新的调查数据表明了市场的高速增长状况:仅今年10月,印度国内汽车总销量为92383辆,相较于去年同期的79407辆,同比增长16.3%。
事实上,潜在的巨大市场与高速的增长值,并不是促使本田调整公司战略的唯一要素。日本汽车巨头之一张富士夫曾表示,“印度的增长速度接近中国,同时拥有透明的政治制度和中立的对日情绪。”在他看来,日本企业在印度的风险,将远远小于中国。
而之前,就在国内反日情绪高涨的时候,本田已经做出了“减少对中国的商务旅程来减少公众关注”的决定。反日情绪在政治上制造的紧张会引起经济上的连带反应,从而成为日本企业在中国运营的担忧。
“但是这对日本企业来说并不是唯一的难题。” 日本三菱研究机构首席经济学家Yasuo Goto认为,最大的威胁还来自于反日情绪所引导下的对日本商品的抵制。“对日本企业来说,中国是全球最有吸引力的市场。但如果反日情绪持续下去,日本企业的损失就会越来越大。”他说道。
布局印度
基于此,虽然从1984年本田才进入印度合资生产摩托车,但直到近两年,其在印度的动作才变得频繁起来。
现在,本田希尔印度汽车(Honda Siel Cars India)是本田在印度的分部。本田希尔印度汽车是本田和希尔集团(Siel group)合资组建的,公司CEO Masahiro Takedagawa是本田钦定的印度战略制定者,负责协调、调度本田在印度的三家公司。
本田印度工厂现在的年产能为60000辆,预计2006年在印度的销售能同比上升48%达到62000辆的数量,并计划到2007年底将产能翻一番到12万辆,2010年的时候,再提高到15万辆,以期到2015年时,其汽车销量能够从目前的60%上升到75%。
本田还计划在印度建立独资子公司,在今后10年内向该子公司投资6.5亿美元。几乎相当于过去二十年里本田对印度的总投资额。
另一方面,本田也在印度调整了存在车型过少的问题。今年之前,本田在印度市场上仅有思迪(CITY)、雅阁(ACCORD)系列轿车及SUV。随着今年思域(CIVIC)和新款思迪(City VTEC)在7月和11月的分别上市,本田在印度的产品线已较为丰富。尤其是思域,被本田寄予厚望,希望在2007年这单款车型的销量就能达到10万辆,到2010年前再提高到15万辆。
与此同时,作为“本田在印度的战略”,亦紧随印度政府的政策来制定自己的新车推出计划——之前,印度政府出台了为小型车专门制订了征税计划,减少了8个百分点的小型车购置税,以此设定一个乘用车市场的发展方向,而本田便立即开始研究分析适合印度的小型车。按照Masahiro Takedagawa的介绍,本田专门为印度市场研制的小型车比City ZX略小,将会在价格、体积和舒适之间取得平衡,“本田会寻找一个既体积小,又有节能的、舒适的、漂亮的设计。”
另外,本田还打算引进节能汽车,不过它还在等待政府的决策以确定如何跟随。Masahiro Takedagawa说,“我们正在和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讨论政府需要什么样的节能汽车,如果消费者需要,政府也想扶持,我们就会提供不同的技术(酒精、柴油、混合动力等)。”
Masahiro Takedagawa还强调,本田不会引进现有产品阵容里的旧产品,而是会重新为印度量身定做最新的产品。“他们定价适宜,并且是内涵丰富的最新产品。” Masahiro Takedagawa说道,“本田正在发展28个车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选择适合我们的,并加进印度人需要的东西。”
事实上,在2006年2月8日本田发布的《致股东报告》中,已经可以看到整个公司的战略调整——虽然在本田区域本部体制中,印度依然列为亚洲区的下列,但在很多地方,已经和中国一样被单独罗列。
报告提到,“在亚洲市场增长的地方,如中国、印度等市场,我们的销售有增长。这促进我们拓展在这些地区的业务。我们将增长这些地区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的产能,结果我们确实使这些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的产能获得了提升。”
在报告关于业务目标的内容中,印度、中国一起和亚洲并列,其中提到本田在印度汽车业务目标为,“2007年底前年产能达到12万辆”。
之前,亦有国内媒体认为,相较于本田在中国采取的大手笔投入,在印度的分步式投资的策略,似乎并不能体现本田的印度未来论。
但福井威夫则认为,在印度的投资,仅仅是公司所一贯遵循的循序渐进方式。
而Masahiro Takedagawa亦指出,本田的产能“完全取决于市场,我们并不着急。我们不想让产能闲置起来。”他说道,“我们要保持产能被100%到120%地利用。当需求上升的时候,我们才跟进。”这符合本田的一贯作风。
中国的地位暂时没有动摇
虽然本田不断在公开场合表达对印度的重视,但目前看来,并没有迹象显示本田因此而放缓在中国的运营。
本田自1994年开始在全球推行区域本部体制,将全球事业化分为中国、日本、北美、南美、欧洲-中东-非洲、亚太六大区域本部,在制定商品战略、生产销售计划、投资计划等事业战略方面,授予各区域本部很大特权。
在这种体制之下,中国单独形成一个独立区域,掌控更大的权力,体现出本田的重视。到现在,此体制依然没有改变。从本田的管理层级中,印度依然属于亚太区之下。而本田在中国仍然显得十分活跃。
2006年9月19日,“广本新工厂落成,其产能升至36万辆。至此,本田在中国总产能达到53万辆,而且在追加投资后能达到最大72万辆的年产能。
本田常务董事、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兵后笃芳曾表示,今年预计本田中国销量将超过30万辆。并预计,今年中国汽车的整体销售将超过700万辆,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汽车市场。
2006年11月18日,兵后笃芳称:“我们希望在2010年前达到1000万辆销量。将市场份额从现在的7.5%增加到10%。”
从6月份开始,本田已把中国生产的汽车销往欧洲或亚洲其它地方。
同时,本田从今年开始在中国销售自己的高端品牌——讴歌,据本田预计,讴歌的年销量将在3000辆以上。
从本田在中国的这些操作和目标来看,中国在本田的世界版图上,地位还没有动摇。有业内人士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印度市场还并未达到可以取代中国的程度。在此之前,中国对本田仍然非常重要。
在他看来,由于本田对美国市场依赖程度一向很高。2003年本田在全球共生产了296.8万辆汽车,而其中在北美生产的就达123.75万辆汽车。在这种情况之下,本田现在需要在美国之外,有一个稳定的庞大市场,以分化风险。
根据本田的战略规划,作为重点战略区域的印度,目前至少仍只处于循序渐进的培养期,而并未发展到一个可以完全超越中国的程度。
来源:新汽车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