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的消费者把评判轿车的价值标准都建立在感性基础上,只是简单地比较车型价格、外观、内饰等,在目前轿车品牌、车型繁多,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这种倾向将会激化厂家之间、经销商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使他们忽视产品质量、核心技术、品牌形象等内在品质的提升,这样不仅对消费者本身没有好处,也不利于整个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12月4日,国内首个指导消费者理性购车的指标体系——“消费者轿车产品价值评价体系”在北京发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付于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者的购车标准已经不单是个人购车问题,关系到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虽然我国的汽车消费每年都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但汽车消费涉及的知识专业性很强,多数人购买的是第一辆车,汽车消费经验不足,对汽车只是了解些皮毛。购车时,在确定了心理价位后,除了来自亲友的借鉴和参考网上资料,他们更多的是凭借对车辆口碑、外观、内饰、配置的感受来决定是否购买与否。这种感性判断方法可能会给日后个人用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有的消费者在使用车辆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发现车辆动力性能表现不佳,或是维修保养费用较高,从而对自己的选择产生质疑,进而后悔。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教授表示,“我们的消费者还不太成熟,很多人都不太清楚车辆性能如何,消费者对车型好坏不一定能作出准确判断,实际上评价一辆轿车的标准应是理性指标居多,且绝大部分来源于产品内在质量。这需要专家或媒体用第三方比较公正的视角公布这些信息。汽车行业中应该有这个观念。”“消费者轿车产品价值评价体系”就是着眼于消费者理性购车的视角,对轿车产品可科学测量的价值分析指标进行评价的体系。
“我们要给对车不太了解的消费者一个清晰的购车思维方法,通过这个方法知道如何去比较两个完全不同的车型。例如一个关心安全性的消费者能知道从哪几个指标去衡量安全性,而在评价安全性时也不至于不考虑其他性能,不会以偏概全。”易车网总裁李斌表示,“消费者轿车产品价值评价体系”的诞生,能让广大汽车消费者的选购变得更简单、更科学,也为厂家、经销商、市场分析组织、行业研究机构、政策制定机构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分析工具。
付于武强调,消费者的选车标准不仅会影响到日后自己用车环节的一些问题,而且影响到了汽车生产商、经销商的行为,进而影响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现在我们是市场经济,需求是生产的起点,厂商会根据市场反馈决定自己设计、生产什么样的车型,经销商在销售车型时也会根据消费者的关注点而有所侧重。”
据了解,“消费者轿车产品价值评价体系”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指导,新浪网汽车频道和易车网联合开发,10家媒体共同参与制定。该体系研发工作于2006年9月底启动,通过对全国各地500个轿车用户和两万名网友的问卷调查,经35位行业专家、厂商代表、经销商代表对1000余项指标进行筛选、分类、重新整合,前后历时两个多月,最终呈现给广大消费者。该体系由5项一级指标和22项二级指标构成。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