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谨防买到“缩水”车
对于降价车,消费者朋友也不妨问问,汽车不断降价后其利润从何而来?产品质量能不能保证呢?一车商接受记者采访时很无奈地表示:“有些车型已经没有多少利润空间,但还动不动就是几千元的降价,这部分降价空间从哪里来呢,看看车上的配置变化就知道了。 ”他向记者坦言,他自己所经营的车型,在竞争对手的“逼迫”下不得不跟着一降再降,迫于无奈,厂家也只好对车上配置做了调整,如减去一些,更换一些,以降低成本。不少车商还私下向记者透露,车价一降再降,表面上看是消费者占便宜了,事实上,有些厂家为保证利润会采取变相降低成本等办法,来弥补这部分损失。如在一些环节使用低档的零部件;内饰采用材质更低劣一些的塑料件等;或将一些看不见的配置减去,或是用成本更低的配件替换等。
本报提醒消费者在买车时,切勿盲目以价格高低为唯一标准,要参考汽车整体配置综合考量,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好车。
(责任编辑:马中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