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枪吧,加入WTO之后,国内汽车厂家将被打得稀里哗啦,毫无招架之力。”5年前,一家国有汽车企业的工程研究院院长曾这样说,他的理由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太慢了,根本不是跨国汽车公司的对手。
想想看,一觉醒来,中国市场全球化了,以前伸长胳膊都够不着的竞争对手齐刷刷站在你面前了。怎么办?2001年的中国汽车业,自主品牌底气不足,较早进入中国的大众汽车占了半壁江山,很是惬意。一个大众就这么厉害,要是跨国巨头都来了,中国汽车还有希望吗?
回头来看,由于受汽车产业政策限制,外资品牌进驻中国市场只能通过合资模式。由此,过去5年间,中国合资汽车企业迎来了爆发期。“结婚宴席”摆了一桌又一桌,爆竹震得山响,悬挂着各式标志的汽车鱼贯开进市场。 人们掰着手指算,连奔驰、宝马都在中国生产了,还剩下谁?
“该来的都来了,剩下的就是我们自己了。”奇瑞董事长尹同耀说,“奇瑞是在质疑声中发展起来的,开始不少人怀疑奇瑞的生存能力,现在转而关心奇瑞能走多快了。”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自主品牌轿车的国内市场份额已升至26.4%,按国别划分,首次超过日系、韩系、德系、美系、法系品牌,位居第一。这个成绩,5年前谁能想得到?
在逐渐稳固国内市场的同时,中国汽车开始大踏步跨出国门。2005年的前10个月,汽车出口第一次从数量上超过进口,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里程碑。今年截至10月底,汽车出口量升至13.5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34%。11月27日,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在德国不来梅,与欧洲HSO汽车贸易公司一次签署为期5年、共15.8万辆中华轿车的出口协议。
在渐次推倒关税壁垒之后,中国汽车非但没有被外资品牌蚕食,反倒是站在全球化的浪潮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让我们意识到,打开一扇大门,不仅仅让门外的陌生人走了进来,也让我们自己看到了世界。
事实上,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仅仅是针对自主汽车企业的,也包括合资企业。从2004年开始,以大众为代表的合资汽车企业出现了一系列危机。舶来的“全球同步车型”中国消费者不买账,居高不下的生产成本在持续的价格战面前尽显颓势。外资品牌意识到,要想真正占领中国市场,必须从研发到零部件采购都融入中国。
在上海泛亚成为通用汽车的全球研发中心之后,长安、上汽把自己的研发中心分别设到了意大利和英国。在合资企业开始大批量启用本地管理人才的时候,华晨、奇瑞等自主汽车企业向全世界发出了“英雄帖”。
2006年岁末,几个搞汽车报道的记者在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采访,一个较早买车的同行感慨说,这车真是买早了。短短5年时间,车价几乎降了一半,新技术日新月异,新车型层出不穷。相关部门预测说,今年国内汽车销量将突破700万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这个跨越,5年前谁又能想得到?
加入WTO五年,中国汽车正快速融入世界。这些想不到的成绩,得益于全球化的胜利。《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费里德曼在《“凌志汽车”和“橄榄树”的视角》中说:“世界10岁了,全世界最年轻的经济——全球经济仍在寻找自己的坐标。”
融入世界的中国汽车也在寻找自己的坐标,它只有5岁,一切才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