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款“白话版”车险保单12月11日正式在北京上市,保单力求避免使用艰涩的专业术语,尽量使条款文字让普通人都能看懂。
条款内容的冗长繁复、专业术语连篇累牍、措辞的艰涩,一直都令消费者对“天书”一般的保单望而却步,不是掏钱之后仍惴惴不安,就是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自学”相关知识。 保单“讲白话”是保险公司向消费者让渡了部分知情权,使信息趋于对称,显示出一定的诚意。
不过,也有人认为保单的“白话文运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众多响应,因为过于通俗化的语言在法律界定上存在困难,容易引起新的纠纷。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保单的通俗化确实需要有一个“度”,在通俗语言与法律效力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对此,消费者要有客观的认识,保单本身就是一纸合同,用语要求准确严谨,这实际上就给“讲白话”留下的空间很小。
当然,要想拉近保险公司与消费者的距离,推行这种彰显人性化的服务是大势所趋。但是保单通俗化决不能一味理解成讲“俗话”、“大白话”,甚至各种口语方言都加入其中,而需要有一个行业标准来进行规范,使保险公司有章可循,明白保单应该“通俗”到什么程度。对于消费者而言,标准的通俗化保单也能帮助他们理解相对复杂的条款,进行准确的判断。保单在合理的标准规范内尽量通俗化,才能既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犯,同时又为保险业提供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环境。 (责任编辑:马中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