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在许敏的感召下
同邬学斌回国不太一样,韩志玉前往长城汽车工作更多是受许敏的感召。在大底特律地区,他家距离许敏家很近,开车只要七八分钟,和赵福全在美国的家也相距不远。 韩志玉对《汽车商业评论》说。
“我们经常在一起聚会,除了偶尔观点不同,我们都是很好的朋友。”
跟许敏一样,韩志玉也有两个孩子,大孩子是女儿,小孩子是儿子。只不过两个孩子都还在美国,而许敏当初则是举家回国,现在许敏的两个孩子都在上海。2004年,韩志玉回国。这时距离他1991年离开西安交通大学赴美国威斯康星-米沃瓦基大学代用燃料研究实验室做访问学者已整整13年。
韩志玉穿戴整齐,看起来温文尔雅。他并不愿意接受采访,表示至今为止仅接受过两次公司层面的例行采访。但他最终还是受汽车海归现象重大主题的感召,决定向《汽车商业评论》讲述他的故事。
1979年,韩志玉从四川成都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动力二系,攻读内燃机专业。1983年本科毕业直接考上本校的研究生,师从中国内燃机行业的前辈周农宝。1986年研究生毕业后,他留校当教师直到出国为止。
如同韩志玉对汽车海归的描述——“绝大部分都非常能干、非常聪明,是精英分子”,他自己到美国后亦是如此。
在边洗碗边学习中,1993年,他拿到了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机械工程的硕士学位,1996年又获得该校的博士学位。1997年,他在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发动机研究中心做了一年博士后,随即前往美国纳威斯达卡车和发动机公司发动机技术中心工作。1998年进入福特汽车公司。
刚刚进入福特,韩志玉的职位是研究和前瞻工程中心的工程师。他说,国际大型汽车公司的产品开发分为三个层级:研究部门,研究5~7年甚至以上的技术;前瞻工程部门,研究3~5年的技术;产品开发部门,研究现有产品的改造和第二年的产品。
因为不错的技术成就,韩志玉很快就升任研究和前瞻工程中心主任技术专家,直至研究和前瞻工程中心发动机研发的部门经理。
“我在福特不是做情报工作的,我直接研发搞发动机项目。”韩志玉说,“回来了这么多人,真正搞发动机开发的为数不多,我算一个,还有一个在上海柴油机厂,叫彭立新,他当时在德国FEV公司(世界知名内燃机研发机构)的美国分部。”
1997年,韩志玉获得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霍宁纪念奖(Horning Memorial
Award),2002年,因为主持发动机新技术重大研发项目的成绩,获得福特汽车公司亨利·福特技术奖(Henry Ford Technology
Award)。“这是福特公司的最高奖励,一年只有几个。”他说。
韩志玉在美国获得了7项专利,公开发表了35篇学术论文,并编辑发表了3本论文集。2006年4月,韩志玉当选为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院士。
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院士是该会会员的最高级别,只颁给那些在汽车、航空和商用车方面有杰出科研及领导成就的个人。自1975年以来,每年世界各地只有20个人能够获得此项荣誉。
根据该协会提供的材料,韩志玉的获奖理由是:“韩博士在新型直喷汽油机、柴油机燃烧、计算燃烧学、发动机喷雾及紊流理论和模型、发动机混合气形成机理和燃烧系统设计优化等方面做出了原创性工作并获得许多领先成果。”
2000年,韩志玉在福特管理层系列中被提到5级位置。“一般人从6级要到5级要经过10年的时间,我只用了2~3年的时间,别的公司我不知道,至少从福特回到中国的,我的级别是最高的。”他这样告诉《汽车商业评论》,“当初许敏在福特的时候,他的级别也只有6级。”
但是这位年龄比他小的中国同乡的归国影响了韩志玉未来的轨迹。他说:“许敏是我们这批人最先走的,他的回国的确在底特律产生了震动,至少对我是这样的。”
2004年夏天,他考察了长城汽车。在保定,他对董事长魏建军说:“我们见一下也很难说你了解我,我了解你,因为你要把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交给我,所以你能不能到美国来看一下,看看我的生活,看看我的工作环境,看看我的朋友圈。”
2004年9月,魏建军和长城汽车当时的副总经理梁贺年一道前往美国底特律,韩志玉带他们到了自己家,参观了他在福特的办公室、实验室,见了他在不同公司不同岗位的朋友。
“坦率来讲,如果他们那次不去美国的话,我可能不知道结局怎么样。就因为他们为我来到美国,这让我觉得长城是比较真心的,我就下了回国的决心。”他说。
2004年11月,韩志玉孤身一人来到位于保定的长城汽车公司,出任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南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