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本报《车周刊》上发表的《汽车行业消费者满意率为何“垫底”》和《吉利汽车质量先天不足》两篇文章,引起了老沈的深思。
中消协的一份统计数字显示:汽车消费投诉正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有消息称,在所有的汽车消费投诉中,质量投诉高达67%。 汽车质量问题正困扰着有车一族。
本报自从与上海市消保委合作开办《汽车维权》专版并开通投诉热线以来,接到了不少有车一族有关汽车质量方面的投诉。
在汽车质量投诉中,各类品牌都有,但实事求是讲,自主品牌占了很大的比例。
近几年,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发展迅猛,并在日前闭幕的北京车展上给了国人不少惊喜。然而,面对一系列的投诉,老沈在惊喜之余,对自主品牌中的有些品牌的质量问题表示担忧。长期以来,老沈对这些品牌的宣传不太热心的原因就在于此!
有人说,像吉利这样的自主品牌不但出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且还准备出口欧美市场,其质量不会有大问题吧!
老沈早就下过断言:像吉利这样的产品,目前出口欧美市场绝对不可能。欧美市场不是好糊弄的!日前从海外传来消息:对中国汽车来说欧美市场还是个遥远的地方。陆风欧洲“碰撞门”事件就不用说了,我们就拿吉利产品来说,吉利首款出口北美市场的汽车产品没能过质量检测关;今年3月份,吉利汽车发动机无法通过美国防止废气排放污染法规检测;而在一项侧面碰撞安全测试中其车型也未能达标。
汽车出现质量问题本身是很正常的事,厂家引起重视加以改进就可以了,但千万不要打着产品出口的旗号来误导消费者。
今年年初,吉利参展北美国际车展。车展还没开幕,吉利邀请的一批记者就把吉利吹上了天。正巧,老沈正在那里,看到实情写下了《该不该为吉利鼓掌》一文。事实上,吉利只有一辆“自由舰”参展,活像一个“小媳妇”, 可怜巴巴地放在展馆外的一个过道上。这样的产品能进入美国市场!很明显,吉利在作秀。这种作秀很容易误导消费者。
可以这样说,现在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的对象大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因为他们的技术安全法规容易达到,甚至比我们国家的还容易达到。这些产品一旦进入技术安全法规要求高一点的国家和地区情况就不一样了。比如在俄罗斯市场,中国汽车的口碑就不佳,俄罗斯人宁肯买日本二手车也不愿买中国的新车。
这些产品进入市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低价。对此,老沈只想说两句话:一是仅有低价这一条并不足以支撑一个品牌在市场中的生存;二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