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要不要走自主之路,答案是肯定的。今年开始,大家可以看到一汽、上汽、广汽、长汽都在不同场合不断透露出建立和发展自主品牌的计划和决心,自主品牌一时间全面爆发!这些计划有多少是企业自己规划,还是出于市场的需要,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明显感觉得出这些计划本身带有比较浓厚的政治色彩。
拥有自主品牌,好不好?当然好,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问题是我们现在能否支撑得起这么多的自主品牌?这个时候,不由自主想起,一汽老总竺延风曾说过的话:“造车要忍得住寂寞20年。”这句话当时在社会各界引起轩然大波,口诛笔伐的舆论铺天盖地。应该佩服竺延风的勇气,说出另外一种观点,只有真正做汽车的人才了解中国汽车的现状到底是如何。忍得住寂寞,并不代表着不作为,而是要静下心来兢兢业业地干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比如配套产业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国内零配件企业的成熟。
记者一零配件厂的朋友在闲聊的时候说起:“好不容易攀上个大厂,但是他们并不需要我们研发,他们会交给我们一张图纸,按照上面的要求来生产零件,用什么材料和尺寸都有规定,不需要任何改进,也不许改进,生产完毕以后,会专门运回日本去进行检测,看是否合格!完全不需要你去发挥!所以工厂的研发部门完全是虚设。”
日本汽车之所以能够取得持续的发展,他们的集团优势相当重要,很多零配件随着厂商的发展而成长,双方进行信息共享,共同合作,零配件厂会根据车辆的改款,同时进行零配件的升级,同时承担很大一部分零配件的研发工作,这样,办起事情事半功倍。
谁都知道自主品牌的好处,忍耐和爆发这两种观点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着想,但是好心有时候也会办坏事,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最终也是以失败告终,不能否认王安石为国为民的崇高理想,他的方法也是相当完美,但是最终只能接受失败的惨淡局面。
拥有一个成熟和完善的零配件配套产业,做自主品牌还不是手到擒来?但是,现在中国零配件配套产业生存情况,有谁关注过?根据WTO协议,国际零部件厂商巨头在中国已可以100%独资办厂,所以,近几年来,“独资化”迅速蔓延。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凭借先进技术、庞大资金规模,不断吞并、淘汰相对较弱的国内零部件企业,从而建立起在中国车市的强势地位。事态依照如此发展,国内本土零部件企业还能有多少生存空间?这是一个不能不引起深思、引起惊醒的问题,各大合资厂和政府有关部门能否助一臂之力?中国自主之路是要走,但切忌急躁和大跃进,该忍耐还是要忍耐,从基础性工作开始着手,一步一步,踏踏实实。 (责任编辑:马中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