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随着近几年的迅速发展,汽车业也正成为一个“精彩纷呈”的行业,针对汽车生产、销售、消费和使用环节各种各样的观点、建议及规章制度等,也是花样百出、名头多多。而这其中,就不乏很多人认为不合理或者不尽合理的“歪”观点、“歪”建议和“歪”规章。
歪者,“不正”也。尽管某些观点、建议及政策的提出或实施有各样的初衷和背景,但“合法合规”不一定百分百“合情合理”。因此,对某些观点、建议和政策,很多人发表质疑或者想“一棒子将其打死”,也不能说“不合法合规”。在此,汽车杂志特地在年终盘点专题中,总结出一年来汽车行业内的十大“歪”。
1 提高停车费限制私家车
今年广东“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出,应采取提高停车费用来限制私家车使用的方法,来解决城市日益拥堵的交通问题。该提案一经公开,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政协委员之所以提出提高停车费限制私家车,最重要的理由,就是日益增多的私家车造成了城市的拥堵。
但有人却针锋相对地指出,该政协委员的提案并不具备科学性,因为私家车近几年确实有所增长,但同期公务车、城市公交车、出租车也都在增加。而且,大城市日益严重的拥堵,很大程度上还是有关部门对城市交通的管理跟不上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而带来的。因此,把造成城市拥堵的“责任”全推到私家车头上,显然有失公允。
2 高峰时一人一车不能走规定路段
同样是今年广东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还提出,在城市交通状况越来越拥挤的情况下,可采取高峰时间,一辆车一个人不能走某些路段等的措施。此提议引起了人们的争议。
首先,国家的交通法或相关的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并未规定一人一车在任何时候下不能走某些路段;其次,造成城市交通拥挤的原因很多,难道二人、三人、四人或五人一车就一定不造成拥挤?
3 开征拥堵费解决城市交通堵塞?
今年以来,至少有杭州、深圳和南京等不下五个城市,传出要开通城市“拥堵费”的消息。但显然,这种观点也如同提高停车费用来限制私家车使用的观点一样,甫一提出即受到人们广泛的批驳。
开征城市交通拥堵费能否有效解决交通拥挤问题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对那些公款开支的公务车来说,对那些有钱人来说,再高的交通拥堵费也形同虚设。
4 超七成市民赞成出租车涨价?
今年4月,北京发改委发布公告,称北京准备将1.60元/公里车型的租价标准提高到2.00元/公里。据有关部门表示,此次加价是由于北京出租车乘客主要为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人,月收入4500元以上的乘客超过76%,这些人都赞成出租车上调价格。
本来,油价上涨造成出租车司机负担过重,适当提高出租车费用还蛮合理。但某些城市某些部门对提高出租车价格的“解释”,却感觉让乘客们当了次“冤大头”。也不知道调查对象是哪些常打出租车的乘客?
5 养路费不合法也要缴
2007年的汽车养路费眼下正征收得如火如荼,但有关部门对该笔费用的征收却存在”违法“之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周泽今年早些时候曾发文表示,全国各地向车主收取养路费就均属违法征收,此后,周的观点得到了大批专业人士的认同。因为从1999年10月修正的《公路法》通过之后,就已经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自1999年10月31日起,公路养护资金只能通过征税来筹集,公路养路费宣告终止,车主无需缴纳公路养路费。
但是,周氏等人的言论及专业分析,现在显然还无法为征收养路费“违法”一事“翻案”,因为国务院法制办已经在日前明确表示,在新的养路费税费办法没有实施之前,交通管理部门征收养路费“仍属合法”。
6 交强险:无责也要赔
交强险“无责也要赔偿财产损失”的规定来自于《道路交通安全法》,这是今年在汽车消费使用领域引起最多争议的政策之一。
交强险无责赔偿的政策出台的初衷,是以人为本,为的是保障行人、骑车人或者司机的权益。但无责方也要赔偿损失,这一规定到底是合理还是不合理,答案却似乎显而易见。而且,交强险在实施的过程中,已遭遇到因无责赔偿而带来的具体问题。在无责也要赔偿的情景下,大家想的不再是如何安全驾驶、如何避免事故发生,而是思考出现事故后如何把损失转嫁给他人,像“撞车党”,就已由此表现出了其擅长利用法律的天性!
7 合资企业不能搞自主品牌!
对汽车企业自主品牌的争论一直相持不下,很多人认为自主品牌一定是完全中国本土的厂家才能打造,而中外合资的合资企业却不能孕育。此观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刺激本土厂家要长自主品牌志气的作用,但一定程度上也打压了合资厂家同样可以搞自主品牌的热情。
但在今年北京国际车展期间,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有关官员已经明确表示,自主品牌就是中国汽车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其中将包括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原有的民族品牌和合资企业未来推出的自有品牌,而汽车产业”十一五“规划中对于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的鼓励支持措施,同样适用于合资企业。
8 钢板厚薄VS车辆安全
几款日系车在几种极端状况下发生了几起恶性交通事故。汽车钢板厚薄与车辆安全到底有没有关系?当然,钢板越厚的车不见得越安全,钢板越薄的车也不见得越不安全。但可以想象的是,一辆钢板薄如蚕翼的汽车,其再有安全的设计,再有更多的碰撞吸能区,即使轻轻一碰,其结果也可想而知。
9 国内车价“平”过国外
近四年来,越来越多汽车进入家庭。同时一种观点出现了:中低档乘用车价已“平过”国外,因此国内车价总体“平过”国外!
若说国内中级或经济型乘用车单纯从价格上已经平过国外产品,这一点从人民币与外汇的汇率来看还说得过去,但若是说中国家庭购车能力已超国外的话,那就错了!消费者和家庭的消费能力,国内与国外一比,其差异却仍属巨大。
10 所得税“内重外轻”
在汽车企业领域,外资、合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多在15%,而本土企业的税率却是33%。而且外资和合资企业还享受“两免三减半”政策,在多税种上不缴税和少缴税。
大家一直都在喊要享受“国民待遇”,但在汽车行业,在所得税方面,则是外资企业享受了中国的“国民待遇”,而国内本土的厂家却反而没有享受到。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