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变化的世界是没有发展的。中国汽车2006年的快速发展是富有活力的,自然离不了变化。我们在其中选择了26个变化的事例,其中很多变化都如同转折点上的加速器,对今后中国汽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变化一:排量“禁小变限大”
相关政策:新汽车消费税倡导“扶小限大”
从今年4月1日起,国家开始对小汽车执行新的消费税率。乘用车消费税分为5档,即排气量小于1.0升的税率为3%;排气量1.0升(含)至2.2升的税率为5%;排气量2.2升(含)至3.0升的税率为9%;排气量3.0升(含)至4.0升为14%;排气量4.0升(含)以上征收20%消费税。从新汽车消费税的征收比例档次划分上看,这一政策体现出国家鼓励提倡小排量节能环保汽车消费的立场。
新消费税出台后,市场上的车价曾经一度有升有跌,特别是大排量的进口越野车价格曾一度上扬,这明显与新消费税抑制大排量豪华车消费的初衷相违背,表明税率的提高还不足以影响对价格不敏感的豪华车消费人群。但是新的汽车消费税仍然产生了积极影响,那就是油耗偏高、质量较差的国产经济型SUV遭到市场冷遇,万丰等厂家不得不选择退出市场。
●变化二:标识“洋变中”
相关政策:车屁股必须有中文标识
起初,汽车业内外对于2005年11月颁布、2006年2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汽车产品外部标识管理办法》都不太在意,以为不就是在车屁股上加个中文标识吗,对企业能有多大影响。但是没想到就是这个中文标识开始却让宝马、奔驰、奥迪这些豪华品牌有些难堪。尽管这些厂家不太情愿,但谁也不敢违反国家的政策规定,于是从三四月份起,“华晨宝马”、“一汽奥迪”、“北京奔驰”等字样都牢牢地贴在了这些豪华车的尾部。乍一看还真有点儿不适应,但现在包括车主、厂家和老百姓对此都习以为常,也没有谁再觉得有了中文标识豪华车就掉价,而挂了中文标识的宝马、奥迪等的销量不仅没有下跌,还创下了历史新纪录。从这个意义上讲,《汽车产品外部标识管理办法》的最大作用,一是在车屁股上实现了平等,从三四万的夏利吉利到七八十万的奔驰宝马都有了中文标识,豪华车的特权被打破,二是医治了某些人畸形的崇洋心理,让国产车正大光明地在消费者心中跑起来。
●变化三:关税“多变少”
相关政策:进口车关税调整到位
为了履行对WTO的承诺,我国在今年先后两次对进口汽车的关税进行了调整。1月1日,我国进一步降低了100多个税目的进口关税,其中进口小轿车、小客车、越野车等汽车整车的关税由30%降至28%。7月1日,汽车进口关税降到了25%,此次关税的调整是汽车进口关税的最后一次调整。但是与许多人的预期相反,车市并没有出现大的价格波动,进口车市场也没有大幅降价甩卖的现象发生。这次车市能够冷静面对关税下调,是加入世贸组织5年来中国汽车行业磨炼成熟的结果。
●变化四:经销商地位“弱变更弱”
相关政策:品牌管理办法规范经销商队伍
今年4月1日,《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开始实施。这个管理办法的核心内容是汽车经销商只有获得汽车供应商,也就是汽车生产企业和汽车总经销商的品牌销售授权才能从事汽车经销。办法规定,从2006年起,所有自产汽车产品要实现品牌销售和服务。原已核准的企业,应在2006年12月31日前取得汽车供应商授权,过渡到品牌汽车经销商。这个办法出台后引起了广泛争议,有人认为这个办法实际强化了厂家对经销商双方关系上的地位,由厂家决定商家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经销商不得不听命于厂家,在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都丧失了发言权。
(责任编辑:余建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