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车市都有些令人难忘的事件发生,而2006年注定有诸多的事件要影响到以后一段时间。与往年相比,整个中国汽车业都成熟了许多,无论是厂家、消费者还是有关管理方都频频有惊人之举,其影响甚至超出了汽车圈,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发改委公布油耗数据
事件回放:11月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34个企业409个车型的汽车油耗数据,这是我国政府有关部门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布汽车油耗数据。此次公布的油耗数据是由国家授权的检测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试验后得到的结果,也就是车辆在统一的综合测试循环下运行的油耗。由于这种测试循环模拟了汽车在不同的道路上行驶的车速、阻力等各种不同情况,试验结果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产品实际的技术状况。
点评:虽然影响汽车在实际使用中油耗的因素较为复杂,驾驶习惯、道路与车辆状况、燃油等会导致与新车在标准测试循环下的油耗存在偏差,但该数据的推出依然意味着今后国内的购车者将有更为客观的油耗数据可供参考。
关注指数:★★★★★
罗孚商标竞购风波
事件回放:去年宣布倒闭的英国老牌汽车厂引起上汽和南汽竞相抢购,最终南汽以5300万英镑收购MG-ROVER资产。今年年初,一家荷兰公司突然声称其拥有在欧洲15国的MG商标使用权,事后南汽宣布正式拥有MG的商标,但ROVER商标依然掌握在宝马集团手中,并且美国福特还拥有优先购买权。今年9月18日,福特汽车正式告知宝马公司,行使对ROVER商标的优先购买权,福特的介入使得上汽收购ROVER品牌并且借力向海外发展的计划搁浅。10月24日,上汽宣布启动自主品牌荣威。
点评:对于罗孚车厂以及相关知识产权和商标品牌的争夺,表明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强大,同时也反映了它们在进军海外市场时经验的缺乏。
关注指数:★★★★★
丰田锐志漏油事件
事件回放:锐志新车交付给用户后不久,陆续有车主向一汽丰田经销商反映“发动机油底壳渗漏油”现象,有些用户在提车不到两个月后就出现了发动机漏油的情况。今年3月14日,一汽丰田对于“锐志少量渗油”首次公开作出表态:因部分发动机油底壳装配不良,发动机出现少量渗油的问题,但该问题不涉及车辆的行驶安全;并表示工厂方面已经于2006年2月上旬进行改善。有关人员表示,锐志的漏油问题由装配环节引发,由于这一问题不属于设计缺陷,只是装配上的问题,并不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不必实施召回。这引发了不少消费者的不满,戏称之为“漏油门”事件。
点评:这是一件本来不算很大的事,厂方在处理时应该多考虑消费者的感受,否则很容易引起人们的不信任。
关注指数:★★★★★
马自达3突然停产
事件回放:马自达3于今年3月上市,但上市销售仅一个月后突然停产。其后,虽几度传出复出消息,但马自达3复产的计划被一拖再拖。10月30日,经历了长达半年多的四方利益博弈后,马自达3终于在重庆再次恢复生产。时近年终,马自达3仍未能恢复销售。据透露,马自达3停产的主导火索在于马自达入股长安福特已获商务部批准,但长安福特入股一汽马自达一事却迟迟未果。
点评:上市一月便被停产,半年多才得以复产,如此之事在中国车市闻所未闻。马自达3这款车在长安福特马自达的工厂生产,却在一汽马自达销售,这使得各方利益难以协调,停产除了经济损失巨大以外,对于品牌的损害更是难以估量。
关注指数:★★★★
中华轿车出口欧洲
事件回放:11月,华晨汽车与德国某公司签订出口协议:在未来5年中,华晨汽车将向欧洲出口15.8万辆中华轿车。据悉,华晨计划向德国市场出口的车型为尊驰,首批3000辆已发运。尊驰在德国的预计售价是19000-20000欧元,虽然算中国出口汽车中的高价格,但这一售价仅相当于欧洲产同级车价的2/3不到,比日韩汽车也要便宜约30%。这是我国自主品牌有史以来最大一笔出口纪录,并且也是第一个大规模走向发达国家的自主品牌。华晨的大批量出口无疑为自主品牌大规模出口发达国家增添了信心。
点评:华晨之所以能够顺利进入欧洲市场,主要原因还在于其价格低,但正是其低价让任何竞争对手都开始紧张起来了,接下来就看中华轿车表现如何了。
关注指数:★★★
吉利“绕道”进入英国
事件回放:10月24日,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代表吉利汽车、上海华普与英国锰铜控股公司(MBH)签下共同成立合资公司的框架协议。双方将组建一家合资公司,在上海生产知名的伦敦黑色面包出租车。交易完成后,吉利汽车将持有锰铜控股扩大后股本的23%,并成为其第一大股东。由新合资公司所生产的出租车除了主要返销英国及其他国外市场外,同时也将试销中国市场。预计2008年中开始投产,吉利子公司上海华普将负责最后的组装和销售,并拥有在亚洲的销售权,而锰铜控股则拥有在世界其他地方的销售权。
点评:吉利通过复杂的合资计划“绕道”进入英国,开拓了中国汽车出口的新思路,或许这些新的手法能够让中国造汽车更快地为世界所接受。
关注指数:★★★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