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汽车企业的责任如何体现?不同时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因为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十一五”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时期,在这个大背景下,构建和谐汽车社会是一个有益尝试。环境、能源、交通、循环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既是对汽车企业生产本地化、发展全球化的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企业展示自身实力、提升企业形象的一个机遇。
可持续发展拷问企业责任
没有人怀疑中国汽车产业的持续增长,问题是这种增长会保持多久。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兼副主任、汽车专家陈清泰曾专门撰文指出,汽车产业大量消耗能源,影响环境和生命安全,汽车在创造财富、带来社会进步、提高大众生活环境质量的同时,也可能成为消耗资源、污染环境、威胁生命的罪魁祸首。
中国的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以大众消费为基础的快速增长阶段,轿车飞入寻常百姓家,说明中国已经步入了汽车社会。但就在中国大众汽车消费起步之时,却不得不面对能源和环境对汽车消费可持续性的制约,油价上涨、环境恶化、交通拥堵……如何把大众消费引导到能源、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处理好汽车消费与社会环境关系,成为当今中国面临的一个战略性课题。
陈清泰认为,汽车企业在提供产品服务的同时,应当努力承担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汽车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节能、环保、安全三大命题的进一步破解,尽管可以通过越来越严格的政府法规来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但它毕竟要靠企业的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和良好的服务才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汽车企业作为负责任的“企业公民”,自觉行动更加重要。
陈清泰的观点是,中国的汽车企业要走向成熟、提高竞争力,就必须树立崇高的企业道德,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汽车企业应该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在汽车生产和消费的外部性领域,汽车企业也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那些做得好的企业可以受到消费者更多的青睐,那些社会公信度高的企业理应拥有更多的市场机会,在这样的形势下,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变被动为主动,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承担起企业相应的社会责任。
入世呼唤企业社会责任
青年汽车集团董事局主席庞青年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青年汽车是围绕着一个主体思想进行的,就是降低能耗、提倡环保,围绕创造节约型社会这个话题,我们大力发展客车,相对于运载同等数量的乘客而言,客车的使用成本低、安全可靠、节约资源,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小,这是另外一种社会成本的降低。
不只是青年汽车,很多企业在做汽车产品时,都要考虑资源的节约,并强调环保和安全。福田、福特在全球大力推广混合动力,寻找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宝马、通用推出氢动力汽车,利用能效高、无污染的氢为能源解决企业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国内汽车厂商比亚迪、东风汽车集团一直发展电动车,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做着努力。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离开国际背景独立发展汽车行业可能性的逐渐消失,意味着跨国汽车公司都将拥有进入中国市场的权利,面对中国这一世界上最具消费潜力的汽车市场,任何一个大型汽车公司都不会放弃。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企业的社会使命使然,也是企业今后生存发展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它不仅是一种道德伦理的呼唤,而且将逐步成为对企业的一种刚性制度约束,成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面对这一形势,我们关注的焦点不单是中国汽车产业能否参与世界汽车产业的竞争,而且更应考虑中国汽车产业以什么目标、以何种方式、何种程度融入世界汽车产业的全球化浪潮。
企业的社会责任期待成熟
经常听到汽车企业关于对社会责任的兑现,表现在公益事业的投入,以及回馈社会、对弱势人群的关怀和支持,这些的确都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汽车企业应该从更深的层面来探讨社会责任,要对消费者负责、对产品负责、对环境负责,保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节能的优质产品,包括资源的节约、环境的改善等等,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多地体现在企业应该恪守的商业道德上。
陈清泰指出,“由于汽车生产和消费涉及到能源、环境、安全等大量外部性因素,离开了正确的政策导向,仅靠消费者和厂商的自发倾向,并不必然能走向可持续发展。政府提高社会管制的科学性,就可以促使厂商以长远眼光来考虑开发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在中国入世五年后,面对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国策,中国汽车企业应该提升企业责任和道德水准,对消费者、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责任都应有所提升,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颁布和实施也应加快,让企业少走弯路,减少对社会成本的支出,鼓励购买和使用小排量、污染少、油耗低的车型,鼓励企业循环生产,期待汽车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走向成熟。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