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 国际企业新闻

奥迪冬日闪光 趁危机之年扩大与对手差距

  它何以一步步接近全球最成功豪华汽车公司的宝座?它又将如何在全球经济危机中进一步扩大与对手的距离。

  3月9日傍晚,细雨蒙蒙,德国慕尼黑的小镇英戈斯达特,一场盛大的新闻媒体招待酒会在灯火通明的奥迪汽车博物馆举行。


  为迎接7月16日到来的奥迪汽车100周年纪念日,这里两天后就要对外开放一场为期4个月的“从霍希到奥迪”展览。各个时期的13辆奥迪经典汽车实物以及与之相关的重要人物图片已经装点了整个展馆。奥迪汽车让包括中国媒体在内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先期实际感受到其厚重的历史基因。

  但是,当天晚上的主角并非是那些历史车辆、那些西装革履的奥迪官员,也不是来捧场的包括德国足球皇帝贝肯鲍尔在内的足球巨星,而是一辆第二天就要运到美国南部小城参加赛百灵12小时耐力赛的最新款勒芒车型——银灰色的奥迪R15。


  R15是继R10之后,奥迪打造的第二款柴油动力勒芒P1组赛车。R10是勒芒历史上第一款配备柴油引擎的赛车,自2005年末推出以来,包揽了所参加的三届法国勒芒24小时耐力赛冠军。

  然而,在去年的比赛中,R10在绝对速度上不及法国标致908,由于在后来的一场大雨中,标致908都遇到低速行驶下散热不畅的问题,R10最终依靠出色的可靠性险胜。奥迪运动部门主管沃尔福冈·乌尔里希博士当时坦言:“很显然,如果想延续我们在勒芒的成功,就必须开发一款新车。”


  奥迪显然早有准备。在R15正式对外揭开蒙布前的讲话中,董事会主席施泰德(Rupert Stadler)发表讲话说,全新亮相的R15将配备更轻、更紧凑、更高效的TDI引擎。它将之前R10上的V12柴油发动机改为了V10,功率超过600马力,峰值扭矩高达1050牛·米。施泰德希望这辆全新奥迪战车能够马到成功。

  果然,在3月21日的第57届赛百灵12小时耐力赛上,奥迪R15不负奥迪上下期望,由奥迪梦之队的艾伦麦克尼什、卡佩罗和克里斯滕森驾驶的2号车击败了所有对手。他们还将在6月参加法国勒芒24小时耐力赛,相信施泰德并不认为胜利会旁落。

  奥迪在勒芒24小时大赛及各类耐力赛事中始终保持着统治地位。从2000年至今,奥迪包揽了LMP1组的几乎所有冠军,只有在2003年为了配合品牌推广将冠军“过继”给了奥迪集团旗下的宾利。

  胜利对于奥迪这家正一步步登顶的豪华汽车公司来说似乎相当容易。在R15公开亮相的第二天,奥迪全球新闻年会在英戈尔斯塔特奥迪总部召开,施泰德向全世界公布的又是一连串令人炫目的商业上的骄人成绩。


  2008年,奥迪品牌销量达到100.3万辆,比2007年的96.4万辆增长4.1%,连续13年创下销量记录。反观其最主要的对手,宝马(不包括MINI和劳斯莱斯)2008年的销量为120.2万辆,比2007年的127.6万辆下降了5.8%;奔驰(不包括SMART)的销量为112.2万辆,比2007的118.5万辆下降5.4%。奥迪与奔驰在销量上的差距由2007年的22万辆,骤然缩减至2008年的12万辆。

  奥迪品牌在利润指标上也创下了新高,尽管全年销售额为341.96亿欧元(2007年为336.17亿),税后利润却同比强劲增长30.4%达到22.07亿欧元。在汽车行业,2008年能超过这一个盈利水平的恐怕只有更多依靠金融和汽车经销业务的保时捷公司。施泰德在新闻年会上称:2008年,奥迪是全球盈利能力最强的国际汽车厂商之一,这是3年前文德恩提出的全球最成功的豪华汽车品牌的要素之一。

  3年前,时任奥迪董事长的文德恩(现任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声称,到2015年,奥迪将成为全球最成功的豪华汽车品牌。2年前,新任奥迪董事长的施泰德首次明确提出奥迪要在2015年成为“全球豪华品牌的领导者”,并对2015年的销量目标做了修改,将全年销量140万辆更改为150万辆。

  施泰德所谓的“全球豪华品牌的领导者”,不是由一个单纯的销量指标构成。根据奥迪的“ROUTE15计划”,他说:“我们要在品牌形象、销售量及销售额的增长、顾客满意度等方面都做到最好才称得上是最成功。”

  但是,在奥迪一步步赶超宝马和奔驰的征途中,与全球经济危机不期而遇。2009年的头两个月,除了中国市场继续凯歌高奏,其他地区销量均不如人意,下降幅度达到了两位数。

  “今年初汽车销售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施泰德接受《汽车商业评论》采访时说,“我们并没有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幸运岛上。如果整个市场销量萎缩25%以上,我们也会受到影响。”

  不过在随后的奥迪新闻年会上,他又激情满怀地表示,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奥迪的4个前公司合并后采取了新的管理措施,新的汽车联盟成为德国最成功的汽车厂。他说:“现在,我们的对手一部分已经失去行动能力,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创造未来。”

  有限收缩

  1963年3月出生于巴伐利亚的施泰德温文尔雅,甚至有些腼腆,如同他的履历那样没有什么波澜,大学时代学习商业管理,毕业后进入菲利普通讯,1990年加入奥迪,先后在销售、市场、产品规划和财务部门任职,2007年初接替文德恩出任奥迪董事会主席。

  现在,带领奥迪继续狂飙突进两年之后,看起来不似铁腕人物的施泰德遇到了真正的考验。

  2月25日,在英戈尔斯塔特,大众集团董事长、奥迪监事会主席文德恩为奥迪2008年报撰写前言。他写道:董事会预测2009年的世界经济形势将更为严峻,尤其是整个汽车工业也会受到影响。鉴于这一宏观经济环境,奥迪集团也难以完全置身事外。

  紧缩在所难免。

  2008年12月,在继本田退出F1赛事后,奥迪宣布退出2009年在欧洲大陆举行的勒芒系列赛,并不再参加美国勒芒系列赛,它只保留参加2009年3月举行的赛百灵12小时耐力赛和6月举行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决定撤出是一个困难的决定!”奥迪汽车运动部负责人乌尔里希(Wolfgang Ullrich)说。

  这对于施泰德又何尝不是如此。但是如你所料,奥迪不是放弃战线,而是收缩战线,或者说有限蛰伏,伺机而动。

  比如,随着中国市场已进入了良性循环,奥迪希望能够征服其销量不足10万辆的美国市场。在这个多年来的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宝马和奔驰2007年的销量都超过了20万辆。尽管降幅大大低于竞争对手,2008年,奥迪在美国的销量减少到87760辆,同比下降6.1%。在这样的一个市场,奥迪是否要实施建厂计划?

  “我们还没有做出有关在美国扩大业务的决定。如果要扩大业务,必须要有一个传统的市场,而且市场上要出现新的增长才可以实现这样的计划。目前,美国的汽车市场从1600万辆跌到了1000万辆,所以短期内我们也不能回答您提出的问题。”施泰德对《汽车商业评论》的回答实际上否定了短期内扩张美国业务的可能性。

  当许多经营不善或财务状况出现问题的企业纷纷以向政府要求纾困、裁员、休无薪假等方式来对抗当前的经济困境时,奥迪选择以缩短工时的方式来对抗不景气。

  “缩短工时是一个很好的手段。这样员工可以继续领取原工资的95%,为了保持生活水平,国家也给员工一些补贴,公司也会有适当补贴。”施泰德对《汽车商业评论》说,“我们也利用经济危机的这段时间,让员工参加一些资格培训。今后奥迪要投放很多新车,为了做好准备,我们的员工也有培训的需求”。

  施泰德没有裁员的打算。他说:“我们也希望职工能够安安静静的过日子,不希望他们在工作中产生一些经济方面的忧虑,干扰员工的注意力,我们希望他们专心工作。在过去的2008年,我们也曾经向员工保证不裁员。对员工的投资是对未来的投资。”

  英戈尔斯塔特更传出奥迪将在2009年向员工派发总额为2.3亿欧元分红的消息,以让他们得以分享公司成功的回报。施泰德提醒我们注意,奥迪公司全球职员人数是5.5万人,宝马公司雇员超过10万人,远远超过奥迪公司,“这点也说明我们是很节俭的企业”。事实上,这点也证明奥迪一直以来所以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这也证明了文德恩在奥迪2008年报中所说的那句话:在过去的几年里,公司采取了全面持久的措施降低成本、改善流程,以迅速、准确地应对需求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战略措施便是通过不断改善产品管理系统、流程管理系统和成本管理系统来提高集团自身的生产效率。

  在全球范围内与高效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是奥迪集团采购部的一项战略目标。其选择标准除了业绩综合表现外,还包括从诚信、质量、创新、服务到价格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为了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奥迪还与大众集团采购部紧密合作。

  施泰德说,在刚刚结束的财务年度里,奥迪集团采购部通过与供应商紧密合作、签署长期协议并采用广泛的套期保值策略,有效抵御了不利因素对公司财务所带来的冲击。

  奥迪还尽可能跟零部件配套商一起解决问题,渡过危机。施泰德声称奥迪的配套商破产情况至今还没有发生,但是“已经为个别的、面临比较突出经济问题的配套商,找到了符合个别企业的解决方案”,这其中包括给拿不到贷款或者贷款利息过高的供应商提供一些贷款帮助。

  “现在最为关键的是保持盈利能力。”施泰德告诉《汽车商业评论》,“但是,不管局势如何演变,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奥迪自己的路——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放眼世界和心系责任。”

  新车攻势

  “一个企业的成就取决于它的产品策略。”过去13年来,奥迪能够取得如此成功,施泰德把它归之于在不忽视成本战略、生产效率和流程效率的基础上实施长期的产品策略。

  奥迪坚持每年投入约20亿欧元主要用于新产品开发,从而在未来七年里把其车型阵容从现在的28款扩大至40款。“我们已经决定要量产A1,大概明年会首发。新A1是令人激动的产品。”施泰德透露,奥迪Q3将在2011年上市,但具体在何地生产还未最后决定。

  他对《汽车商业评论》说:“从奥迪的角度来看,我们在克服危机的同时尽可能地寻找机会,这些机会我们可以通过新的投资来实现,比如我们可以对新的产品、新的技术(绿色高效技术)、新的材料和新型车身结构进行大量的投资。”

  确实,经济危机使企业在许多方面有紧缩的要求,但是奥迪制定的长期发展战略“新车计划”并未有任何动摇。仅在2008年,奥迪就有17款新车面世。除了全新的奥迪A3 Cabriolet敞篷车、奥迪A4 Avant和奥迪Q5(当年Q5销售4万辆,超过奥迪预想)外,也对核心系列车型A3和A6进行了新改款,并向市场推出了多款运动版衍生车型。

  奥迪在2009年还将推出大量新款车型,如其年报上所说,为奥迪年轻而又充满动感的产品家族增添新的成员。其中,新款奥迪A5和S5 Cabriolet敞篷车以及顶级运动车型奥迪A4和奥迪S4 Avant将在今年上半年投放市场。

  施泰德如此解释奥迪的新车攻势。他说:“我们认为在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不能单方面减少开支,相反我们要加强对合适的产品的投资。如果我们能克服困难,出台新的产品, 扩大全系列车型的产品数量,如果我们这种努力成功的话,等到危机结束的时候,我们就会超越竞争对手。”

  事实上,由于奥迪不断扩大产品组合,推出衍生车型,通过大规模采购来降低成本愈发显得具有战略意义。

  3月9日,包括《汽车商业评论》在内的中国媒体被批准进入奥迪总部研发中心的造型审核部门,奥迪藉此专门向我们秀一下他们的新车设计过程。据称,每周五上午10点钟,参与新车研发的所有部门(内饰、工程、生产、产品规划、质保、采购和营销)的领导都会集中到此地,对准备投产的新车进行审核。

  大约只有300个奥迪人能进入的这个地方,看起来并无特别,除了一个硕大的投影墙,而确实,这个被称为POWERWALL的特大银幕有与众不同之处。一般的投影机投影比例都是4:3,图像清晰度是80万像素,而奥迪造型审核部门的投影机投影比例是1:1.89,图像清晰度是880万像素,投射到银幕上的造型设计颜色真实,没有任何阴影,图像细腻到如同照片。

  这套工具是SONY专门为奥迪研发的,奥迪藉此可以快速有效地设计新车。《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先前在开发A3、A4、A6和A8的时候,每一个变量都得做出一个车模,现在只要在审核中心放一个真实的车模,派生出来的车型都可以通过大银幕实现。奥迪用这种技术已经8年,期间还一直在改进这种技术,比如今年4月,他们就可以实现将人放到车里进行模拟驾驶,以进一步观察造型的效果。

  参加2009年奥迪新闻年会期间,来自全球的记者还被邀请在奥迪的测试场体验他们的所有产品,从而展示他们产品卓越的科技感。

  一个世纪以来,奥迪通过持续不断地研发出新产品和新技术,对汽车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奥迪技术研发董事迈克尔·迪克(Michael Dick)说,Quattro四轮驱动系统,奥迪Duo、TFSI和TDI发动机技术,以及轻量化车身制造结构和铝材车身技术等等,可以证明奥迪这个豪华汽车品牌作为技术引领者的成功。

  面对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强烈的呼声,施泰德一方面告诉《汽车商业评论》,他们意识到混合动力、电动动力和第二代的生物燃料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能够被动地等待新动力源的到来,指出奥迪对电动驱动以及替代性能源研究的投入没有减少,另一方面则表现出更为务实的理性做派。

  他说:“今后几十年,内燃机仍然会处于主导的地位。目前每年全球内燃机的销量约为5000万台,我估计在今后几年,这个数字还会提高到6000万台。这意味着今后十年,全球销售的发动机数量是6亿台。我们要用现有的技术,不断创新研发。”

  施泰德声称奥迪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比如说减少车的重量,会使用更多铝材,而且会下调排量,研制更小的发动机,更多地使用涡轮增压技术等等。他说:“如果你看在欧洲销售的排量2.0的柴油发动机,可以发现它每100公里的柴油消耗量仅为5.3L。”

  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施泰德说:“由于我们正不断增加产品组合并提高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因而具备了强大的中长期发展潜力。我们会对可持续发展领域继续投资,加大开发力度,继续把基于‘突破科技,启迪未来’这一品牌理念的产品投放市场,让人信服。”

  激起热情

  “突破科技,启迪未来”说起来比较容易,施泰德认为,重要的是,需要奥迪车型的每一细微之处都无不彰显这一品牌理念。

  他说:“这不仅适用于汽车的视觉效果,也适用于其触觉享受:必须始终领先一步,走在时代的前面,这就是现在豪华车细分市场的优秀规则。谁要是想激起客户的热情,就要有开阔的视野、灵敏的警觉,并随时做好创新准备,使新产品深入人心。”

  在奥迪的费迪南德·皮耶希(Ferdinand Piech)时代,这个豪华品牌拥有了出色的机械性能。但是在提升品牌形象方面,这位前奥迪董事长、现任的大众汽车监事会主席可谓乏善可陈。

  2006年,奥迪的上一任董事长文德恩提出奥迪要成为最成功的豪华车品牌,品牌形象正式成为奥迪重视的目标。从2007年施泰德时代开始,奥迪开始在品牌形象提升方面“加速超车”。

  全球经济危机的到来使施泰德的品牌形象提升更为强烈。他说:“我认为我们在克服危机时需要打造强劲的品牌,这样才可以实现更大的需求。”

  德国Simpson Carpenter市场调研公司2008年做了一个题为“德国人的10大梦想轿车”的有趣调查。在“没有金钱限制的前提下”,奥迪被14.5%的被调查者选中,名列榜首,而在关于“德国工程师的最佳雇主”调查中,奥迪也名列第一。

  对于这种结果,奥迪已经不感惊讶。在豪华汽车品牌竞争最为激烈的德国,奥迪已连续5年获得德国最权威汽车杂志之一的《Auto Zeitung》(汽车杂志)读者评选的“最佳汽车品牌”。

  这项评选分为技术、品质、设计、性能、可靠性、安全乃至经销商服务水平和广告等20个类别,在2008年的调查中,奥迪以38.6的总分名列第一,宝马以36.5分名列第二。

  在汽车“质量与情感”的评比中,德国另一家权威汽车杂志《auto motor und sport》(汽车与运动)给出的调查结果是,奥迪与宝马几乎并列顶尖位置。ams在德国的读者调查表明,近年来奥迪在很多方面都改变了人们过去的看法。

  “如果你现在问大家高端品牌中谁更富激情和活力,答案一定是奥迪。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特征,奥迪是运动的,技术是领先的,产品是高质量的,大家可以亲自去感受,去触摸。R8、A8、Q7、A5等产品帮助品牌树立了运动性形象。”施泰德对《汽车商业评论》说。

  根据奥迪提供的一份资料,高端产品的不断引入以及品牌形象的提升帮助奥迪的单车平均价格从1994年的2.8万欧元提升到2007年的3.84万欧元。奥迪品牌中的高端产品份额也在增加,从2001年所占的26.4%的比例上升到2008年的36.7%。

  不过令施泰德遗憾的是,在德国,奥迪的品牌形象坐到了第一的位置,但在其他地区还没有。他说:“我们要争取。”

  在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美国,尽管何时开设工厂这样的事情由于经济危机还悬而未决,但是塑造品牌的工程却被视为重中之重。奥迪希望采取一些逆潮流措施,在别人削减开支的时候,他们增加对营销的投入。由此,2009年,奥迪对美国市场的营销预算提升了15%。

  “每当一个市场出现比较艰难的局面,例如美国现在的情况,企业必须提高在品牌形象方面的投资,以这样的方式来跟客户确定销售的方向,而且这样的做法也可以给客户提供一种安全感。”施泰德说,“我的同事肖绅博先生也说过,这对提高汽车的形象的投资是必不可少的。我完全赞同他的想法,尤其在经济环境困难的时候必须这样做。”

  确实,在经济衰退的时候,企业必须要有一个非常稳定的,而且强有力的品牌才能保证它的成功。奥迪希望持续不断地加强企业品牌和价值观方面的宣传活动。比如,奥迪不放弃在今年初奥巴马总统就职典礼以及在美国最大的体育项目美式足球方面曝光的机会。

  施泰德告诉《汽车商业评论》:“现在一般的中国人都认为奥迪是最领先的品牌,而且奥迪在中国的市场认知度也非常高。在美国,现在我们要努力让人们看到我们是一个高素质的企业。现在我们的这些努力逐渐见效,如果今天你问一个美国人他觉得今后十年哪个品牌的影响力最大,绝大多数的美国人会说是奥迪公司。”

  奥迪市场和销售董事萧绅博(Peter Schwarzenbauer)给《汽车商业评论》讲述了这样一个品牌方面的道理。

  他认为从各个酒店的服务和价格上,看不出酒店之间明显的质量差异,然而他还是会对其中某一家常住的酒店情有独钟。他发现:卓而不群的酒店擅长与其宾客进行交流。酒店员工们的突出成就就在于能设身处地为客人着想,考虑到每一位客人的特殊需要。他们洞察宾客的需求并为其提供最贴心的关怀。感到满意的顾客以后就成了回头客。

  萧绅博说:“我的个人目标是拥有对我们满意的忠实客户群,正如我信任我所钟爱的酒店一样。客户不仅信任奥迪品牌,愿意享受我们的服务,而且还会向其他人推荐。对此,我深信不已。”

  中国福地

  “在这个市场里,以前是我们要赶上别人,现在是别人要赶上我们,我们已经成为了市场的领跑者。”施泰德如此解释奥迪在欧洲在德国在过去的10-15年里所取得的成就,对于中国亦是如此。

  德国本土市场长期占据奥迪全球销量分布的首位,而直到2006年以前,中国都以第四名位居英国、美国之后。在2008年年会上,奥迪为中国市场制定了20万年销量的目标,这里将成为2015年它全球夺冠的重要棋子。

  中国市场也确实令奥迪兴奋。奥迪2008年销量在此增长17%,尽管低于宝马的27%和奔驰的44%,但由于奥迪基数很大,从绝对量上看,领先宝马的距离由2007年的51500辆扩大为2008年的55430辆。

  更令奥迪兴奋的是,今年2月,在奥迪全球销量下降的同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达到9270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萧绅博认为,这个数字可以证明,尽管目前汽车市场动荡多变,但奥迪在中国的汽车销售仍然很稳定。

  施泰德说:“因为全球个别市场已经面临崩盘的情况,所以我们现在迫切地需要稳定发展的市场,而且现在对很多市场的预测是比较负面的,为了防范经济危机,我们需要像中国这样稳定的市场。”

  作为奥迪第一大海外市场,中国将引入奥迪绝大部分车型。2008年迎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全新奥迪A4L上市,而在今年底,奥迪Q5也将上市。今年2月底,一汽-大众奥迪事业部总经理唐迈在长春接受《汽车商业评论》采访时说,奥迪Q5目前正在进行国产化的最后准备。

  奥迪正在讨论,哪款低于A4的车型会更适合中国的市场。目前传说最多的是A3可能会进入中国,奥迪也正在做这方面的调研工作。施泰德说,肯定会有第四个产品系列进入中国。

  在引进新产品的同时,奥迪超越所有在华竞争对手,在一汽-大众奥迪的生产基地加强了确保产品制造质量的软硬件建设。

  一汽-大众奥迪品牌引进了先进的德国BMG(工程样件认证)认证体系,这意味着在中国生产的奥迪产品,全车绝大部分的零件都需要经过零部件供应商、一汽-大众、奥迪公司总部技术研发部门三轮一关严于一关的检测。

  在全新奥迪A4L全车近千个国产零件中,需要经过BMG认可的零部件达到了700个。即使油箱盖这样简单的零件,也要通过奥迪制订的多达3000次开合实验的标准。这意味着如果每三天加一次油,正常情况下,这个邮箱盖至少可保证25年不损坏!

  “这听起来有些不近人情,但是标准就要一丝不苟地执行。否则,在这个油箱盖上松一下,就会在其他零件上也松一下,依此类推,标准体系就垮掉了。” 一汽-大众奥迪产品管理工程师班强对《汽车商业评论》说。

  奥迪品牌很早就大量采用了激光焊接手段,而全新奥迪A4L在国内首次使用了“等离子钎焊技术”,这种先进的焊接技术通过产生强有力的等离子束,充分熔化材料,零件变形小。这一技术的直接效果就是进一步提升了车辆表面的光滑度,同时使车身强度大大增加。

  《汽车商业评论》在长春奥迪A4L的生产现场,看到了众多工业机器人的劳动,整个景象可以用“工业的舞蹈”来形容。而为了即将上市的Q5生产,去年6月开工投资10亿元的全新数字化总装车间正在形成之中。这让人想起奥迪生产董事德雷夫斯对于制造的精辟论述。

  他说:“精益求精是奥迪品牌的一个基本价值理念,烙印在我们的汽车质量上、精准的驾驶感觉上、细致入微的运动性能上。我们也在无法直接体验到它的地方实现精确度——在我们的模具制造中、发动机制造中、车身制造中、组装中。精益求精是奥迪的原则,从最初的研发到最后的汽车检验无所不在,并且积极影响整车制造过程中的所有生产阶段。”

  一汽-大众奥迪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张晓军对《汽车商业评论》说:“我们要强调的是,一汽-大众和奥迪已经合作20年了,除了硬件之外,我们还有软件方面的一些优势,我想这方面应该是在中国的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另外一方面,奥迪在中国豪华车市场一直处在领军者的地位,因此,我们拥有雄厚的资金支持进行先进生产技术的投入。”

  在引进产品确保制造质量的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奥迪经销商网络升级改进工作2007年开始进行。2008年全国120家经销商实现了店面、店容的升级。去年8月2日,亚洲第一家“奥迪城市展厅”也在宁波开业。

  “在今年这样一个比较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汽车市场的形势下,我们对整个网络发展计划其实相应地也有所调整,重点是加强对在建经销商的支持。”张晓军说,“在保证奥迪全球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大力地推进建设材料的国产化,以进一步降低建店的成本。到今年年末,我估计您至少可以看到15-20家新的店面开业。”

  更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是:2009年1月,德国人Dietmar Voggenreiter在担任了两年奥迪中国市场负责人后,其领导的中国指挥部从英戈尔斯塔特总部搬到了北京。具有独立法人性质的奥迪中国投资公司随后成立。它除了具有加强与合作伙伴一汽-大众的沟通外,更承担着独立调查中国市场和加强在中国市场零部件采购的双重重任。

  奥迪正步步为营地打造自己在中国豪华车领域的绝对王国,这个王国在萧条期的经济世界闪闪发光并温暖奥迪全球市场。

  

(责任编辑:王慧芳)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