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年4月15日
地点:北京,梅地亚中心
主持人(工信部装备司张相木司长):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出席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的吉利汽车发展经验座谈会。
在全球发生金融危机,使全球汽车工业遭遇寒冬之时,吉利汽车不但在寒冬中勇敢冬泳,而且实现快速增长,成为全球汽车业难得一见的亮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苗圩副部长;
中宣部新闻局唐献文处长;
国家发改委高新产业处王欣处长;
科技部政策法规司李新男副司长;
商务部支陆逊处长、李明春处长。
出席座谈会还有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曹向华副主任;中国工业协会董建平副秘书长;中国汽车工程协会张宁副秘书长;原经济日报总编辑、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席艾丰先生;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装备工业司的有关同志。
参加今天会议的中央和地方媒体有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电报、科技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人日报、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等等,今天参加会议的吉利集团领导有,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先生,总裁杨健先生,副总裁刘金良先生、张爱群女士、王自亮先生等,欢迎大家的到来。
在我们座谈讨论吉利发展经验之前,先了解一下吉利,下面有请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杨健先生为大家介绍吉利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经验。
吉利集团总裁杨健:吉利是1986年正式成立的,97年开始进入汽车领域,是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车企业,目前国内已经有六个生产基地,三个零部件生产基地,国外有三个生产基地,连续六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连续四年进入中国汽车工业十强。(具体内容略)。
刚才是吉利的基本情况的介绍,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吉利面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
从2007年5月份,吉利发表了“宁波宣言”,开始进行战略转型,当时正好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时候,我们当时也不知道金融危机的到来。记得国家在04年进行宏观调控,吉利那个时候就及早的对宏观调控进行了深入的理解,所以04到08年,吉利几乎产销和利润的增长都增加了三倍,所以我们在那个时候就进行了战略转型。我们要从低成本的战略向技术领先、品质领先、客户满意、全面领先转变,当时制订了三到五年的计划,到去年金融危机来的时候,正好吉利先于金融危机之前就进行了战略转型,所以吉利整个在应对过程中是比较稳健的。
我们战略转型有了很多转变,思想观念的转变,也是根本的转变从以企业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从产品竞争向系统竞争转变,从关注局部利益到重视多边利益转变,从追求规模到重视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从粗放管理到精益求精转变,从关注局部成本到最大化的创造价值进行转变,从追求产品数量到追求产品附加值进行转变,从独立创新到伙伴合作来进行转变,从关注科技人才到吸引多元化人才进行转变,包括内部培养人才和外部引进。
吉利的产品战略,我们现在应该规划的非常清楚了,从整车,发动机,变速箱我们全部配套,一共是五个技术平台,十五个产品平台,和42款的产品,8款发动机,20款的发动机和产品,14款变速器的产品,构成我们42款产品。
这是吉利五大技术平台,有经济型轿车平台,基本型,中级轿车,轻型卡车,高级轿车这五大平台,这些平台中间是有关系的,这个产品通用化,标准化,轻量化,这些做起来就非常容易了,这个产品整个规划过程中,就注定了我们这个产品的成本会比没有实行整车技术平台的产品成本低的多,成本竞争优势会非常明显。
目前吉利现在只有这五款产品,现在我们正在开发有13款产品,未来到2010年,我们还有24款产品,加在一起一共42款产品,这42款产品将会支持吉利超过200万辆的产能,我们这么多生产基地就有这么多产品支持,才能达到这么多的量(以下为产品介绍,从略)。
我们现在面对能源危机,我们把经济型轿车和能源多样化和节能技术结合起来,这是未来的制高点,所以我们不把鸡蛋放再一个篮子里,我们把混合动力,电动车,把优化常规动力作为同等重要的事情来做,我们优先发展先进的内燃机,然后在代用燃料和混合动力,电动车上进行研究,根据国家现在的配套政策和资源发展,适时作出吉利产业化的决定。
吉利鼓励全员创新,我们叫做吉利“源动力工程”,我们去年员工提案一共有三万八千个,每年都有上万件的员工提案得到实施,创经济效益上亿元。所以光领导想事情不行,我们要上下一起想,我们还有表彰会,表彰最多的是奖一辆轿车。
我们全球首创的主动安全技术,BMBS,这是我们的BMBS的生产线,现在已经开始生产了,而且在08北美车展组委会获得发明创新和特别贡献大奖。
我们所有产品的安全碰撞等级不会低于四星,我们专门研究了安全碰撞的软件,所以吉利在设计整车的时候,在设计之初就会考虑这个安全。
吉利研发的甲醇动力的车,可以用甲醇也可以用汽油,也可以用甲醇和汽油的混合物,当然甲醇现在这个国家标准还不行,所以我们还在做更好的努力,但是我们这个产品经过各种实验,现在已经完全过关了。
吉利现在由于生产基地比较多,管理范围比较广,所以吉利现在整个集团全部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所以我们办公系统,我们生产管理系统,售后服务,包括设计,包括我们的供应商、经销商等等全部都是进行了集团性的管理,沟通起来非常的快。
那么我们还提升了我们品牌的形象,做好我们各方面服务,我们还专门做了吉娃这么一个形象。还成立了移动服务站,每个省都有我们的服务车,而且还下乡,降低农村消费者的顾虑。所以08年,吉利在行业里面满意度的提升幅度是比较快的。
去年这么困难的时候,吉利给经销商投入了金融支持,对供应商进行保理业务支持,所以去年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没有一家供应商,没有一家经销商由于资金问题而倒闭,我们把整个发展安全建立在我们上游,下游都安全的基础上,只有这样吉利才安全。同时我们获得了光大银行10亿元的授信。
我们有知识分享系统,我们请了很多高等院校的老师,我们有北京吉利大学,三亚学院,浙江汽车技师学院,还有浙江汽车工程学院,培养各种人才。
吉利也履行社会责任,地震的时候吉利也是在第一时间捐助了1000万的捐款,后期还陆续有不少捐资,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良好评价。
我们将继续总结吉利创业以来取得的经验教训,继续坚持价格营销和品牌营销,不打价格战,继续提升吉利汽车的技术附加值,品质附加值,服务附加值和品牌附加值,以用户为中心,实现高质量低成本下的高效率与高效应。今年2009年的产销目标同比增长25%,我们今年努力做到员工总数不减少,不光不减少,可能还要增加,产销目标不减少,重要项目不停止。所以我们完全有信心战胜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感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杨健总裁非常系统的对吉利的介绍,通过杨总裁的介绍,我们对吉利发展情况有了一个必须全面的了解,下面我们开始对吉利汽车发展经验进行座谈和讨论,首先想请原经济日报总编辑、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席艾丰先生发言。
原《经济日报》总编辑、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席艾丰:参加今天的座谈会非常高兴,这样的座谈会以前很少,反正我是没有参加过,研究自主品牌的经验,我自己感觉很高兴的是,在这个背景下开这个会,本身就是我们汽车自主品牌新崛起的标志。中国品牌走的道路还很长,要一段一段一步一步的走,这个是新的起步的标志。
吉利的经验很多,我也学习的不够。我想只谈一点,一个企业的发展取决于什么呢?取决于它的正确发展战略,取决于战略指导思想。我认为吉利的战略指导思想非常正确,而且它的经验在我们中国,特别是对汽车,当然也包括其他产业,都很有针对性。我们中国经济发展当中,我认为在经济思想领域有一个不甚明了的区域,或者叫争论的区域,就是不能正确认识制造和品牌的关系。相当一些人认为,我技术不行,我制造不行,我品牌就不要打了,自己品牌起不来,我认为我们中国的汽车,苗部长在这,得罪了请原谅,我觉得我们中国汽车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这个问题,我们只注意引进技术,只注意制造,但是我们自主品牌的重视太滞后了。
制造和品牌的关系,我做一个比喻,我是写文章的,我用写文章做比喻,写文章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自己写文章,用自己的名字发表,写就是制造,署名就是品牌,这是第一种方式。
第二种方式,自己写文章用别人的名字发表,这个事情也不少见,秘书就专门干这种活,秘书写完了发表的时候写首长的名字。
第三种就是首长方式,首长写文章常常不自己写,出一个主意让别人写,写完了用自己名字发表。
大体上就是这三种方式,制造和品牌也是这三种关系。我们中国这三种关系从知识产权,从自主权、从意义来说是不同的,第一方式是不吃亏不占便宜,第二种方式只吃亏不占便宜,第三种是占了很多便宜没有什么亏可吃。所以首长文章写得很好,并不代表他本人写的好,他可以请写的好的人帮他写,但是他可以署名。我认为这恰恰是中国汽车从比较落后的情况往前赶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方式,我们要用自己的品牌把人家的好东西拿来为我服务,我当首长,所以我认为吉利的经验,我归结为两句话,就是敢于当首长,学会当首长!你像你把澳大利亚收购了,收了就归你了,你要从头来得什么时候啊,你把它拿过来你就当首长了,它就是你的秘书了。你在全世界通过人才方面,技术方面,知识方面,包括企业兼并这些手段,把各种要素拿过来当你的秘书,你当首长,那中国发展自主品牌就快了,如果一切都跟别人比,自己做,那就很难。
所以我觉得他的经验就是这两句话,敢于当首长,学会当首长,不仅是吉利发展的经验,也是中国其他产业的发展经验,它的背景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就是资源整合,全世界的资源都可以用,但是资源整合这里有两个决策,一个是整合别人者,一个是被别人整合者,我们都要争取整合别人者,当然不得已也做一些被别人整合者,所以吉利这个经验,李书福叫汽车疯子,玩命搞自己的汽车,我认为这不光是一种精神,也符合后起国家往前赶超的经验,如果这种经验被大家认可,我觉得对我们改变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状况是有用的。解决我们原来始终解决不了的问题,市场被人家占了,技术还没有,为什么没有呢?因为你没有平台,你只是给别人吹喇叭抬轿子的,老百姓还是认为外国汽车好,外国技术先进,你永远改变不了,那我们先进的自主权从哪来呢?别的话我不说了,我就想说这两句话,敢于当首长,学会当首长,这两句话在当前更有用,因为世界金融危机了,外国秘书便宜了,趁着这个秘书便宜的机会,我们多找一些秘书,人家也高兴,我们也借着这个机会高兴,我就说这么一点谬论,不一定对。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国家科技部政策法规司李新男副司长发言。
国家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李新男:非常高兴参加这个座谈会,而且是由工信部领导主持的,我也非常感动,为一个企业召开这个座谈会,这么高的层次,在国内还是很少有的。之所以能开这个会也非常自然,因为吉利是一个符号,不管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争议有什么看法,但是没有人不承认,吉利是靠自主创新,是靠持续不断的执着的创新走到了今天,走到这样一个在金融危机中,还能够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我看媒体报道很多,而且不断保持自己规模的企业,所以总结宣传这样的企业有特殊的意义。
刚才也讲了,让我谈对吉利的经验,我对它的体会最深的就是它执着创新的勇气,这是非常重要的。我刚才也翻了一些新闻报道的东西,大家都提到它在经济状况比较好的情况下,在北美汽车市场上获得BMBS的技术大奖,但是我发现媒体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这次世界汽车展览会上,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在会议结束后,发表了一个报道,这个报道就说,它印象最深刻的是吉利拒绝了克莱斯勒的合作要求,当时克莱斯勒想邀请吉利到美国去开拓市场,提供资金,提供市场,提供销售网络和服务渠道,这个条件是非常优惠的,但是为什么拒绝呢?是因为克莱斯勒要求吉利改用克莱斯勒的牌子作为获得这一切的代价,那么李书福董事长始终是坚持吉利汽车要进入美国市场必须坚持用自己的牌子,否则就不谈,那么在当时这么一个大的诱惑的情况下,吉利人坚持一定要有自己的牌子,这个很不容易。这里面就透着我们吉利人执着的自主创新,要坚持把自主创新的精神凝聚成自己的品牌,这个是不是可以算作是吉利的经验。
第二个,我觉得吉利经验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脚踏实地的科学探索,从我们接触了解吉利到现在也很多年,但是吉利一直保持在比较低调的状态,虽然说李书福董事长是造汽车的“疯子”,但是他在很多场合,都愿意保持低调,而且他承认自己不是汽车专家,但是有一种精神,就是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车,当时说的是“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车”,从后来的一系列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从发展思维上,是从一个一个配件,一个一个发动机,凝聚中国人才,引进国外人才,再搞自己一项项具体技术的研发,到整车的研发,形成整个汽车的研发体系,才整合起来,在金融危机之前就提出了战略转型,这一切都是他们在不断摸索,提升自己,虚心的向汽车方面的专家请教,形成了自己发展的套路,所以这一点我的体会比较深了。
第三点,我觉得吉利人,也是按李书福董事长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他说我们现在看中国人跑的车,都是各个国家的牌子,我一定有一天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这就是一个企业家的气魄,他说这个话的时候,实际上吉利还是名不见经传,很小,大家都把它看成乡镇企业,但是这里面透出了企业家的气魄,这种中国企业的志气,只有种种雄心壮志,有这种脚踏实地的探索,吉利才可以走到今天。
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说了,我体会就是这么三点,执着精神,脚踏实地的探索,还有中国企业家的气魄。所以今天中宣部在这里召开这个会议,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同意艾丰先生说的标志性的作用,我们是要通过这个总结活动,向全社会昭示,政府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支持企业走什么道路,依靠什么来发展,就是说,我们要支持更多的企业走上像吉利一样,依靠技术创新获得市场利润,获得市场竞争力,做强做大这样的道路。如果中国大多数企业都能够不再依靠资本的扩张,资源的消耗,而走向吉利这样依靠技术创新的道路,那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发展方式转变问题,我们何愁不能解决呢,中央提出的依靠创新驱动发展这样一个战略思路,我们何愁不能落实呢,我想今天我们会议的意义就在于此,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李司长,下面我们请中央宣传部唐献文处长发展。
中央宣传部唐献文处长:刚才听到新闻界的老前辈艾丰的发言,也听了李司长的发言,很受启发,也想起前两年有一位领导去看车展所发的感慨,他当时说了几句话,一个是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40多年,但是外国的孩子多,基本上是外国牌子,自己国产的品牌比较少,他希望我们当时新闻媒体要关注我们汽车国产品牌,自主品牌,要高看一眼,要支持咱们的国产品牌,这是第一。
第二,他就看到一个现象,咱们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很富裕,但这些国家在国际上腰杆并不硬,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越来越被人瞧得起,他总结其中有一条经验,咱们自主创新有核心技术了,特别是在重大装备,在机床,在汽车方面有我们一席之地了,那腰杆子才可以硬了,自主创新是我们赢得尊重的法宝。
第三点,他觉得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古人所讲的,我们老祖宗也看出一个问题,就是贫瘠则民劳,民劳则思,就是贫瘠的地方老百姓才勤劳,才有创意,那么自然资源很好的地方,老百姓就比较安逸,不太成气侯,他说是不是有这么一个现象啊,从古代老祖宗讲的话来回想我们现在的社会,甚至国际上资源条件很优越的国家,好象经济发展与他们自然条件不成正比,而是反向的,所以他又说这个自主创新,他说自主创新是一个人改变命运,是一个企业改变命运,是一个国家改变命运的法宝。他也要我们新闻局想一想怎么帮助他们,所以我就谈一下我们的思路。
我们新闻局也提倡宣传三个“创”,就是创新,创造,创业,我们是在国家的层面上体现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企业这个层面呢,我们想通过我们新闻舆论,我们的新闻宣传来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这是艾丰先生提的最核心的一个,要做“首长”,要敢于做“首长”。第三个在社会层面就要鼓励个人,引导他们从就业向创业的转变,这是我们新闻局从新闻宣传上的这么一个思路,就是怎么更好的服务我们的经济,怎么更好的体现我们的创新。
那么我们希望是什么呢?我们希望每个记者写稿的时候,要用创新的精神来写我们企业的自主创新,大家可能都知道,我们参加这种座谈会,或者别的部门的会议,会议上会提供很多新闻通稿,我们有的报社甚至新闻通稿都要电子版,拿回去就直接发了,很惭愧,这不是创新精神,如果这样报道多了,我们记者没有出息,报社也要完蛋了,所以每个记者应该不仅仅是采访企业自主创新,宣传企业自主创新,更重要是学习这种创新精神,用这种创新精神来报道企业的自主创新,刚才杨总也说了,吉利的创新在各个方面,我们用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大家知道,艾丰先生刚才的比喻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新闻稿,就说这么多,谢谢。
主持人:谢谢唐处长,今天还有来自汽车行业的专家,一个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董建平副秘书长,大家欢迎。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谈不上专家,只不过在行业里面待了不少年,对情况了解一些,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首先向大家问好。很高兴参加这个座谈会。说起来,我对吉利集团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我知道它是我们国家自主品牌的产品代表,又是一个民营企业,名扬天下,我比较熟悉两个品牌,一个是豪情一个是金刚,我在街上看到很多。另外我长期做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工作,所以也听到一些他们和吉利集团的一些故事。说陌生,我还没有去过吉利。所以对吉利公司发展的历程和现况了解的不是非常全面,今天有幸参加吉利集团关于汽车发展的经验座谈会,刚才听了杨总的介绍,了解了许多关于吉利集团的情况,我的感触还是非常深的。谈几点想法。
首先我要对吉利集团今天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我们知道吉利公司是从摩托车起家的,后来转为生产汽车,大概有十几年的历史了,也就是说基本是零起步,又缺技术又缺人才,但是他们慢慢发展起来,并且走向成熟,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吉利人肯定体会很深了。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的乘用车基本是以外国品牌为主,自主品牌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们看到吉利人正在为自主品牌的乘用车拼杀出一条血路来。
第二,刚才看了吉利集团的介绍,他们已经确定2015年实现200万辆的目标,并且以自主研发,广泛合作为产品战略,开始进行技术储备和车型、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工作,这些都说明吉利具备了相关的技术实力,开始摆脱盲目性,能自觉的有明确目的的进行技术研发和积累,为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做扎扎实实的工作,这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另外吉利集团重视人才培养,建立了五所院校,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培训人才的工作,这说明吉利集团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值得肯定。
第三,自主品牌的整车,对带动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大家都知道,外资品牌乘用车的零部件配套,基本都是由外国独资或者合资的零部件企业垄断,这是当时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水平的局限造成的,当然也包括我国总体工业水平的局限性,但是我们要强调的是,正是吉利和奇瑞这些民族品牌汽车,为我国的零部件企业创造了发展空间,出现了一批优秀的零部件企业,虽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这是发展中的问题,他们贡献是历史性的,应该给予肯定和总结。
另外我想讲两点希望,第一要建设自己的零部件配套体系,由于目前产量不够多,规模不够大,不一定要建立封闭的配套体系,但是整车和零部件一定要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相互信任,保证零部件企业的基本利润,实现共赢,这里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我们自主品牌的整车,要担负起带动零部件行业的历史重任,因为零部件不是最终产品,它一定要装在整车上,特别是乘用车,很多零部件都是个性化的,需要整车对零部件提出个性要求,要零部件来满足整车的要求,这样我国零部件的研发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我们要明白这一点,零部件的研发能力是在和整车的互动中形成的,大家都说我国零部件技术落后,比较分散,我们不能孤立的看问题,希望吉利集团能发挥他们的作用。
第二,我们要寻求在国际上的合作,我们在现在基础上,自己积累经验,但是我们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关键是时间,人家积累了几十年,我们不可能从头做起,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给我们创造了历史的机遇,我们应该把握好,这次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主要是信贷危机,大多数企业技术管理都很好,主要是资金链出了问题,迫使这些公司放下架子寻求合作,近十年来,我国汽车工业高速增长,许多企业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应该大胆走出去,在技术、研发、管理、客户关系和营销网络等方面寻求合作,合作的方式可以很多,我就不详细说了,当然这也不是简单的事,要精心策划组织,避免盲目性,希望吉利公司能把握这个机会,国家也应当予以领导和支持,我就说这么多。祝吉利公司越来越强大,谢谢。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张宁副秘书长发言,大家欢迎。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宁: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做交流,我们汽车工程学会是科技社团,可能在座媒体对协会了解比对我们了解多一些,帮助企业发展也是我们的职责,我们每年都会关注吉利的发展,我每年都会去吉利几次,但是今天是完整的听到吉利的系统报告,也很振奋,听了以后我也坚信吉利在以后会取得更好的发展。
借这个机会,我也有一点感触,我想说一下,从我们跟企业的接触角度来讲,我们觉得大量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包括民营企业的领导人都不缺乏胆识,不缺乏决心,但是战略层面上能不能想的非常周全,非常有魄力,有步骤去实施一些战略,我觉得从吉利的发展来讲,他显然这一步比别人做的更好。我们设想一下,当初吉利提出“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通过这几年的努力,他把自己积累的丰满了,他就可以提出“造安全节能的车”了,这个战略定位是不一样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方面的经验也是值得我们很多企业学习的,一步一步走稳了,根据自己发展的能力确定自己的定位,取得更好的发展,争取更大的进步。
还有一个,吉利提出战略转型,这个战略转型实施当中,我们从杨总的报告当中也听到了他们基本的思路方法,但是我想他现在提出这个东西,不光是思路,而且是要落实的,这个落实靠的是支撑条件,因为我们是科学社团,可能我们这几年更关注是技术进步,人才成长,刚才杨总说他们搞这个人才体系,建了一系列的标准来指导开发,让开发更加有序,让可靠性提高,这是通过产品的设计管理来改进的,比如在专利注册方面,通过人才成长,浙江汽车工程学院的发展,我们围绕他们的培训工作,现在跟吉利一起做专业工程师的认证,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看到吉利科技人员的成长,吉利提出的自己培养人才这条路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因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学到了跟产业结合的知识,以后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企业,而且也可以很好的贯彻领导人的思想,这都是企业形成过程当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吉利在这个方面,也比别的公司早走了一步,这是吉利能转型很重要的一方面。
接下来我想对媒体提一些要求,因为我们很难得有这个机会跟媒体做交流,我觉得现在这个时候,特别企业遇到一些问题,特别自主品牌汽车成长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时候,我希望媒体更多能用鼓励的眼光,用宽容的眼光看待企业发展当中的事情,我觉得现在媒体很多都是在价格问题上谈的比较多,现在恰恰自主品牌在低价上有一些优势,但是长期来说,对汽车企业发展都是不利的,我们希望媒体在自主品牌的报道上,关注产品竞争力提高了多少,他是不是有能力摆脱价格竞争这个不利的竞争局面,如果只是靠价格竞争,企业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所以我也希望媒体能和我们汽车工程学会一起,多做一些鼓励大家更多技术进步的工作,鼓励大家摆脱价格竞争作出一些行动,谢谢大家。
主持人:刚才两位行业的专家确实发表了很好的意见,不仅仅是对吉利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且对于吉利今后的发展也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对媒体也提出了建议,今天参加座谈会的有很多媒体朋友,其中有很多是一直关心汽车行业的发展的,我们这里想请两位发言,先请中国汽车报副社长李春雷先生发言。
中国汽车报副社长李春雷:大家下午好。让我说,我就说说感受吧,我先从知道吉利开始说,为什么说这个呢?我今天看了这个PPT,我也去过两次,但是印象不深,印象深的是我到中国汽车报开始工作的时候,大家都说李书福是个疯子,是个狂人,第三是敢说,当时我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而且我也听到很多人对吉利的发展并不完全看好,当时因为我不太了解。但是到今天发展六七年的时间,又是一个新的吉利,为什么这样呢,我首先想这是一种精神,我也不能概括出来,但是首先一个是敢想敢干,我们50多年前就有汽车工业了,结果一个民营企业,在接近十年的时间里,发展起来了,而且取得这样的成就,就是敢想敢干。
二是艰苦创业,大家知道汽车是比较难做的,资金、人才、技术,做到这个程度,我感觉肯定是很艰苦,很累。
三是创新和提高,我感觉到吉利的发展是不断在创新,在提高,在实践中发展自己。
我觉得这几个结合起来,整体的吉利精神是什么?一句话说不透,科技部的李司长说的也是有这种感受在里面。总体来说,一个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有大环境在里面,但是也不是所有企业有这个条件就可以做好的,有条件也未必可以做好,吉利是做出来了,主要是靠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汽车企业,包括国有大型汽车企业学习。这是第一。
第二,这一两年,这几个特征跟吉利都有关,这几年汽车市场出现几个特点,整个市场,包括合资企业品牌,它的产品线向下延,原来自主品牌车几乎都是中小型,排量都是1.6以下的,这个时候吉利逐渐在拓展自己,如果紧紧的扣住小排量的车,那可能市场就越来越小,必须提早的开拓新市场。
自主品牌企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应该到了一个提升和转型的时期,吉利走在很前面,从07年“宁波宣言”开始,这一步走在前面,就为今天的发展打下好的基础,这是整个目前我国自主品牌企业面临的问题,但吉利走出来了。
第三就是人才的积累,也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自主品牌企业,或者说是中国汽车其他企业有了一定的人才积累,但是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在这方面加强重视,吉利在这方面很早就有准备,办学校,这一点是很有远见的,无论是技术工人学校,还是基础的吉利大学,这一点看是很有远见的。
第四,特别是在去年以来,整个世界金融危机中间,我们不能放松,这个时候恰恰中国市场消费比较好,国内的竞争会更激烈,中国这块市场,世界的汽车企业都会争着,乘用车前几年都进来了,商务车,零部件都要进来了,所以对自主品牌企业来说,还要继续坚持,不要想着谁谁辞职了,谁谁破产了,我们没有对手了,不是这样,俗话讲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百年老店不是那么轻易就死了,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要冷静的看清楚形势。
最后一个我提一点,对今天这个会的感受,今天这个会是工信部组织的,咱们吉利是没有政府背景的企业,一般我们是不给这些企业宣传的,但是现在出面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政府的主管部门怎么扶植企业,支持企业,从哪些方面做?我们汽车企业一直是在政府领导下,发展这么多年,发展得怎么样,领导得怎么样,指导得怎么样,包括一些兼并重组的问题,是不是有必要提的那么具体,这些还要考虑一下,我们政府怎么指导,怎么管理,怎么有利于汽车企业的发展,怎么有利于汽车市场的发展。我说的不一定对,提一点个人看法。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著名评论员、新华社高级记者李安定先生发言。大家欢迎。
著名评论员、新华社高级记者李安定:大家都是行家,我觉得我说一点跟大家不同的话,我觉得李书福和吉利是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我们对他都有一个认识过程。从我来讲,李书福没搞汽车的时候找我,我是不同意的,我说你就那么一点钱,也不容易,你别往这里面砸,他没听我的。我们一开始看不起他,我印象很深,8年前,我们在北京有一个汽车高峰论坛,有四位汽车公司的老总,书福跟他们握手,他们是不握的,他们是看不起这个企业的,觉得是不会发展的,但是书福做到了。咱们中国现在不缺经理人,就缺少企业家,李书福是一个。书福是一个没有政府支持,是在荆棘丛生中成长起来的,所以谁要说了解吉利的发展经历,在座的人很少有,我每次看到吉利都是全新的吉利。书福的成长很有意思,有人说他是疯子,其实他是很冷静的汽车人,他不高调,他每个历史阶段有每个历史阶段的冲击,但是他不心浮气燥,他的钱是他自己的钱,他很冷静,他带了自主品牌这么一个头,越走越好,现在自主品牌虽然落后于合资品牌,但是他的增长在提升,前不久有一个统计,自主品牌已经占了40%了。李书福你应该很幸福了,在五年前只占4%,所以研究奇瑞或者研究吉利,就要研究一个中国的企业家,尤其一个民营企业,怎么在荆棘从生中,还能不断的创新,这个创新是技术的创新,也是观念不断的创新,不断适应全球化,不断适应汽车市场的变化,从“造中国最便宜的车”到造好车,造安全节能环保的车,他们一步一步走。
这个经验怎么总结?我觉得无论作为政府部门,还是媒体,我觉得吉利汽车应该是一块试验田,应该不断的关注,从中间总结一个民营企业,一个完全纯的自主品牌,没有什么特殊政策给他的自主品牌,他不断的站在潮头,一个弄潮儿,他的眼光恰恰是放开的眼光,他没有政府的那种背景,但是你没有想到,李书福每一步都是看着政府的报道而采取的决策,他为什么办吉利大学,因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讲到了,全国高教会议上提到引进民间的力量办高校,他马上投资搞吉利大学,他是我们主流宣传最忠实的受众者,这恰恰证明我们国家各种经济政策的成功,这在他的身上是非常好的体现,他恰恰是有中国人的大智慧。
我对吉利从来不觉得他很狂,我觉得他很可怜,很不容易。有一天我跟李书福吃完饭,他说要回家,我就看见他往工厂里跑,我问他干什么,就跟着他。他的家是什么样?就是宁波工厂区普通工房,两居室的房子,楼梯都是开放式的,家里铺的是塑胶的地板,就是一个大衣柜,一个电脑,就是很普通的这样一个人,他很长时间没有坐过头等舱,没有住过五星级饭店,有一次开会住五星级饭店,他很兴奋,但是只有一个名额,就让秘书去了。这样一个人,一个民营企业家,为了中国的汽车操心,这种历史责任感我觉得是中国人的骄傲,中国人的自豪,所以我们媒体对中国自主品牌,对现在看来还正在成长中的自主品牌,到底怎么看?如果我们看看十年前的吉利,我们觉得现在吉利已经有这么好的发动机,他还搞柴油机,中国政府不允许搞柴油机的情况下,他搞柴油机,为了出口,这是什么样的精神啊,我觉得我们的媒体,我们做人要厚道,不做人也要厚道,想想中国人很不容易才走到这一步,创业的人倒下99个了,就剩下李书福一个了,我们应该爱护他,我们应该发展汽车,应该鼓励这种精神。我们今天这么多部门支持这么一个企业,历史上没有,尤其支持一个浙江的民营企业,历史上从来没有,这就是中国历史的大变化了,这也是中国经济能够走好的一个大变化和一个保证,我非常感谢政府官员和媒体朋友,咱们大家一起来帮自主品牌真正做点实事,把它扶上去,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我们再请一位著名评论家,原经济日报高级记者程远先生发言,大家欢迎。
原经济日报高级记者程远:大家都做了很好的发言,我算是“狗尾续貂”了。我觉得吉利最大的特点,就是把似乎看来不可能实现的变成现实。刚才大家也说了十年的变化,十年前有什么人会给吉利开这个会呢?这是不可思议的,吉利把不可能的事变成现实,不仅给自己信心,也给中国人信心。首先吉利造车是说“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然后说“造中国人买得起的车”,然后提出“造中国人买得起的好车”,现在提出“让吉利汽车跑遍全世界”,这四个阶段反应了吉利的四个发展阶段,表现的越来越自信,不仅是他们的自信,也是中国人的自信,十年前没有人敢提中国人的自主品牌,吉利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咱们专家都不敢想,自主品牌要多大的规模啊,等我干到几百万辆的时候再搞自主品牌也不迟,但是吉利一起步就干自主品牌,把似乎不可能的变成可能。所以到现在金融危机了,那些百年老店都纷纷要倒闭了,吉利反而活的很好,这说明自主创新才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我想,现在我们可以说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会越来越强大,因为有了吉利和奇瑞这样的企业。我对这次产业的规划研究的不够,我听的好象是支持四大集团,我想支持四大集团这个提法本身就是一个很值得商榷的,过去我们支持三大集团没有成功,现在支持四大集团,这个核心是什么呢?一汽,二汽,上汽、长安,都是合资企业,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加明确的支持自主企业,而不是支持合资企业。现在东风有多少个品牌啊?有六个合资品牌,还要搞,这个不对。不管是哪个国家都是支持自己,咱们中国人为什么不支持自己呢?我非常支持一句话,没有自己的自主品牌,造多少别人的车都是别人的辉煌。我们现在很多合资企业,我们认为有我们一半,跨国公司不这么看,一汽大众,上海大众是什么?“我的海外工厂”。他们从来认为合资企业是他的海外工厂,没有把它看成中国企业,所以真正中国企业还是我们亲养的,我觉得我们振兴规划要振兴谁?振兴自主产业,振兴自主品牌,我们有了吉利,有了奇瑞,我们对自主品牌就有信心,有信心就要进一步振兴它,不是振兴合资企业,他们发展确实很重要,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他的最大的贡献就是让我们学习造车,这是一个过程。现在就是给他做贡献,给他供应市场,现在我们中国人最大的贡献是给世界提供市场。现在世界上最缺什么?最缺市场,丰田、通用为什么困难?当然有很多原因,最重要是车子卖不出去,如果现在通用把车卖到1700万,他肯定困难就解决了。所以最大的问题是市场,我们应该把中国的市场留给自己,我非常赞成消费税的改革,汽车下乡,尽管有很多问题,但是明显是向自主品牌倾斜了,是有利于自主品牌的,我们应该更加明确的支持自主品牌,支持自己的企业,谢谢。
主持人:目前刚才我们请了有关部委,汽车行业的专家,包括媒体代表对吉利的发展讲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讲的非常好,有的还很深刻,今天吉利的李总也在这,听了这些以后,不知道李总有什么感想,想请李总说说,大家欢迎。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我的感想很多,其实我很早就想跟苗部长坐在一起讨教讨教,所以今天也是很荣幸,还有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媒体朋友,今天下午能在这里,有这么一个机会坐在一起,我的确是很高兴,觉得非常难得,也感谢苗部长抽空参加企业的活动,这是历史性的,我相信这是为中国汽车品牌发展起到非常好的号召作用,非常感谢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关怀吉利,我们很感动。
吉利的今天完全是由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方针政策,营造了这么好的经济氛围,企业发展氛围,允许进入汽车行业,进入教育行业,进入企业的行列,进行积极的探索,今天能坐在这里讨论这个事情,这也是由于党的伟大号召,由于中央一系列政策的落实,造就出来的成果。
吉利汽车从1998年8月8日第一辆汽车从临海下线开始到现在已经11岁了,如果说以前吉利是个世纪汽车婴儿的话,现在已经算是一个少年了。我经常说,这个少年有理想,有志气,但是家里不富裕,比较贫穷,所以他可能赤着脚,背着破书包,可能几本书还是向邻居借的,但是他很刻苦,很认真的在学习,所以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念书了,这么多年确实很艰难,但他毕竟活下来了,活下来就有希望,而且也有很多经验,积累了一些基础。
全球金融危机,从本质上讲,我认为就是全球的产业重组的一个历史性的机遇,这个机遇是什么?我认为机遇就像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如果找到了,腾飞就比较简单。如果抓住这样一个机遇,我认为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吉利的战略转型,从本质上讲,就是笨鸟先飞,我们从两个方面理解,一个方面,造汽车尤其民营企业造汽车,我们都是很笨的,因为真正聪明的人,有本事的人他不会造汽车,因为这个太辛苦太难了,弄的不太安宁,一天到晚为这个事情头疼,所以进入这个行业本身就不聪明,所以这是笨鸟的一层意思。
还有一个意思,就是2007年5月份,我们进行战略转型,开始造车时玩价格,你便宜,我比你更便宜,这种方式现在我们认为走不通,赶快掉头,要转型,抓质量,抓技术,抓服务,要造全世界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这个打法不一样了,实践证明这个转型之后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我们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量,无论是品牌形象,还是企业员工信心,都有了大大的改变,所以这个转型是成功的。
那么吉利企业发展核心动力就是人才创新,吉利不是因为有很多钱,不是因为有很多技术,有好的品牌好的什么,其实这些都没有,主要就是靠人才和创新,这个人才怎么来的呢?我们一开始请一些人,同时我们办学校,办学校办起来大概也得要三年,我们汽车工程准备投产也是三年,这个是对接的,我们从汽车技工培养到大学生本科生博士生的培养,都是全系列的,所有的培养大纲,教材和师资我们都是有针对性的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所以这个方面做的比较好。
我不知道苗部长你记得不记得,我一开始跟你联系,想由我们来办东风的学校,你有批示的,说你们那个学校可以由我来搞,但是学校的校长和书记没有批准,所以没有搞,我们就只有自己来搞,办起了吉利大学,一搞起来以后,大家都到吉利来挖人了,全国那么多汽车厂,吉利大概每个月都要被挖走二十几个人,一年几百人被人家挖走,这都是我们培养出来的。但没有关系,挖走也是为中国汽车工业奋斗,是一样的。从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讲,整个中国水平提上去了,吉利水平也提上去了,而且人才也是要流动,如果在一个地方就是死水一潭,所以人家来挖我们也是同意的,所以到了一定阶段以后,你根本不在乎挖走多少人,因为我们不断地产生中高级的研发人才。
在吉利,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生,优胜劣汰,这样慢慢下来以后,企业基础就扎实了,企业的文化自然就形成了,只有这样才形成有竞争的格局,我们也招毕业的本科生,进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有的送到国外去,然后回来工作,这是人才上的工作。
总而言之,我们事业才刚刚开始,吉利面临的困难还是非常多的,吉利是一个从遥远的小山村走来的小孩,他带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朝着自己所认准的方向,很艰难的一步一步的前进,吉利既是一个企业,更是一座学校,吉利既要生产工业产品,更要培养优秀的人才。我们全体吉利人,在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迎着伟大祖国深入改革的春风不断前进。借此机会,我要祝贺苗部长及各位领导专家身体健康,生活快乐。
主持人:感谢李书福同志的精采讲话,我看还有一点时间,咱们用一点时间自由讨论,大家今天参加这个座谈会有什么想法,可以自由发言,有什么对吉利还想了解的,吉利的领导班子也在这儿,下面我们自由发言。
新华社记者张毅:我先说两句,听了大家刚才很多发言,很有启发,中宣部的领导也在这里,还有工信部的领导,在我印象里为一家民营企业开这个会还是第一次,另外由中宣部组织的典型报道,组织中央媒体对民营企业集中报道也是很少的,以前合资企业有过,但是民营企业很少很少,我们在国内的十大汽车厂家里面,目前只有吉利一家属于民营企业,而且自主品牌的民营企业只有吉利一家,刚才杨总也介绍连续几年位列中国汽车十强,这是很不容易的。
刚才也谈了发展规划,是第一次提到了自主品牌战略,以前没有这么高的认识,自主品牌战略对吉利是非常大的利好,这个里面有很多实惠的东西,政府采购中向自主品牌倾斜,虽然没有公布,对我们自主品牌还是非常大的利好消息。
再有一点,从吉利发展来讲,刚才很多人提到自主品牌。总体上来讲,我们国家包括商用车在内,自主品牌占的比例达到60%,其实在乘用车,主要是在轿车这一块,比较缺乏。我们国家汽车产业规划出台两个多月以来,已经发生非常可喜的变化,到去年年底,2008年全年,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不到26%,今年已经达到30%,这一个季度提高了4个百分点,所以现在国家政策对自主品牌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所以今天工信部组织开这么一个吉利汽车发展经验座谈会,对下一步如何进一步鼓励自主品牌发展是有好处的。
我们媒体确实也要对自主品牌进行支持,中宣部唐处长讲的很好。记得有一次北京车展,陪领导参观,走到吉利的展位上就说要给自主品牌发一篇文章,新华社的文章就落到我头上了,我是比较客观,写了自主品牌的优势和不足。去年吉利等几家企业去了底特律车展以后,当时国内很多媒体就在嘲笑他们,什么“丢人现眼”,“班门弄斧”,后来我就写了文章反驳,说班门弄斧有何不可?当时我去了底特律的车展,我感觉我们自主品牌吸引了非常多的外国媒体,像吉利的发布会,还有比亚迪的发布会,外国记者挤得满满的,上百个记者围在那里等着你的发布会开始,国外媒体非常关注。我说国外媒体那么重视我们自主品牌,我们国内媒体还冷嘲热讽,这个确实是有问题的,中宣部可以引导一下这些事情,我先说这些,谢谢。
易车集团吴迎秋:我们也算是见证吉利发展的人,今天这个会也是为吉利感到骄傲和高兴,刚才大家也讲了方方面面这么重视,前所未有,开这样一个会我本来是来学习的,一直以来也是关注吉利发展,另外一个苗部长在这,也是想听大家的意见。
我觉得今天这个会有两个意义非常深刻,第一个对吉利是一次鼓舞,一次肯定,当初报道吉利的时候,说什么疯子狂人等等,还有一个鲶鱼,鲶鱼在过去是大家不爱吃的,是爱吃鲤鱼的,今天鲶鱼值钱了,所以就是说,如果没有吉利,可能中国汽车今天的发展,可能就没有那么多很精彩的细节。我也在想一个问题,吉利是做了中国汽车的鲶鱼,使中国汽车在发展过程当中有了很多的精采的瞬间。我们也在想,在世界汽车正在进行大变革,大动荡的背景下,中国汽车应该做世界汽车的鲶鱼,这也是我想讲的第二个意义所在,我们不仅仅是来总结吉利自主发展的经验,更多是在今天世界汽车大变革大动荡的背景下,来研究中国汽车如何在世界汽车格局中发挥我们鲶鱼作用,成为鲤鱼,最后鲤鱼跳龙门,这是我想到的概念。
吉利这个鲶鱼是什么?我想有两句话,一句话叫自主创新,第二句话还是靠市场竞争,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正因为如此,在当前我认为研究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更多的去研究建立一个自主品牌健康成长发展的这样一个环境。我今天刚写了一个文章,上海车展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两个热闹,其中一个就是自主品牌大跃进,自主品牌现在很热,但是热的有点过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研究吉利的发展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另外我也注意到,在现在,特别是美国汽车碰到了生死存亡关头的时候,我们确确实实也看到了国内自主品牌发展过程当中滋生的新的浮躁,这也就是我们要认真研究吉利的发展,刚才有的领导也说过了,吉利一个很成功的经验就是脚踏实地,这也是我们在研究推动自主品牌汽车发展过程中,怎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建立自主品牌健康发展的良好的环境至关重要,这个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包括市场环境,也包括我们在座的媒体环境,这些方面我想通过今天这样的会议,应该引起方方面面去研究,我就讲这么多。
科技日报李钢:我想与其说今天是一个座谈会,不如说是国家部委的现场办公会。刚才大家也说了,国家部委以这么一个形式为民营企业来宣传,来支持,来鼓励是很少的,过去曾经有过,不光是对合资企业,对民营企业也有过,但是没有今天这个局面和规模,这让我觉得这是政府很重视的会。
这个会上新闻媒体的领导机关,中宣部的领导借这个机会要求我们对这个典型进行创新、创造、创业方面的提升,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今天对吉利的经验我也有两点体会,一个体会就是,我觉得要看汽车工业在中国的发展,我们不如看看吉利的发展,我在他们起步的时候就对吉利的人和事比较了解,接触也比较多,但是每次接触都会发现新的亮点,新的经验,想来想去发现,吉利不是做汽车的,所以汽车做的这么好,那么不是做汽车的是遵循和摸索了什么规律创造这个行业?我觉得需要研究,这完全是神来之笔,而且不只是一个神来之笔,这是第一。
第二,我们看企业家的发展,或者企业家的成就,应该看李书福,从李书福来看企业家的成长。我们从改革开放以前到改革开放的今天,许多企业家伴随企业,伴随市场,伴随整个形势,从起步到发展到高潮到衰落,似乎是一个抛物线,那么现在吉利是在什么阶段呢?吉利将要走到什么阶段呢?我觉得这里面也需要研究。
我第三个认识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科技日报在研究新闻业务的时候,我曾经有一个观点,就是科技是魂,社会是体,科技报道不能魂不附体,我再看这个经验,好多朋友都讲到吉利的发展时,似乎自主创新是吉利成功的法宝,唯一的途径,其实不全是。我觉得吉利把自主创新,或者把科技进步作为了他的魂,他把这个魂紧密的跟企业事业的发展紧紧的结合起来,这里面包括李书福先生讲的人才,从引进到重用、到发挥,从生产技术、从物流、从供应商、从国内外的生产基地等等等等,是很多方面相互关联的,是综合的东西,如果用计算机语言来讲,是系统集成的东西,绝不仅仅是技术创新,如果撇开这些水分,单是一个好苗子也是长不出来的,谢谢。
主持人:因为时间关系,我想讨论就到这里,今天讨论我感觉非常好,我认为现在各方面的领导,行业的专家,一些企业家,也包括新闻界的朋友,对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未来,确实表现出了关切,充满了信心,同时也对吉利前一时期抗击金融危机的影响所付出的努力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这正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希望所在,也是中国经济的希望所在。下面我们把时间留给苗部长做重要讲话,请大家欢迎。
工信部副部长苗圩:今天工信部邀请中央和国家的有关部委,以及企业协会,还有部分省市的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邀请了国内的主流媒体的朋友们,在这里举行吉利汽车发展的经验座谈会,树立全体国人的信心,对吉利汽车这么多年来坚持自主创新,坚持自主品牌的发展做一些总结,做一些归纳。今天的研讨会,我没想到请了这么多媒体朋友,大家来得这么踊跃,而且有很多我们汽车界资深的媒体朋友,从艾丰老师开始,我认识他还是在《经济日报》社做总编,当时就倡导品牌战略,那大概是20多年以前了,还有安定、迎秋、程远,还有一些年轻的朋友,请了这么多同志来,大家一起在这里总结推广吉利的经验,实际上以小见大,也就是我们工业企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来树立我们必胜的信心,达到这么一个目的。
刚才有关国家机关和部委的同志,协会的同志,包括李书福董事长都讲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也都从不同的侧面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对吉利汽车的发展,见仁见智,大家也可以听的出来,对吉利汽车的经验也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解读,对中国工业汽车发展之路,也有各种各样不同的高见,这个不奇怪,别说这么一个鲜活的企业,这么有活力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死的东西,一座山,也是这样。过去不是说嘛,“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个不奇怪。改革开放三十年,就伴随各种不同的认识走过来,没影响到中国的发展,没影响汽车工业。今天事实可以证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应该是汽车工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虽然我们前进的路上有曲折,虽然我们有一些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总体来看,从三十年的历程来看,我觉得中国的汽车工业是交了一份很好的答卷,应该是这么一个结果。比其他的很多的产业,我们有自己的特色。刚才哪位朋友提到了,国产品牌国人的认可度达到40%,书福说不太满意,我说很不错了。你看比我们的牙膏,洗头水,洗衣粉,自主品牌认可率有多少?那些产品比我们汽车可是简单的多了。所以汽车人走到今天是很不容易的,媒体朋友可以从各个侧面来总结吉利取得的经验,我们也欢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才是五彩缤纷的社会,如果都是一个声音去说话,那反而倒没有特色了,反而倒是没有活力了。
我想再提几点意见:第一个坚持自主创新,塑造自主品牌来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刚才很多同志提到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吉利汽车走了十年,都存在着一个战略转型,产业提升这么一个阶段。吉利从最开始到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到现在造节能的、环保的、安全的、一流的车,也在做一个战略转型,同样我们汽车工业既要肯定过去三十年取得的成绩,又不能老停留在这个层面,还要谋求由大到强的发展变化,大我们已经很大了,前两年还是第二第一,今年一季度下来我们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了,产销量,这是最大的了。再来对比,我们“三大”和美国的“三大”对比,那边日子是非常难过的了,我们还没有困难到这个地步,而且我们还是在发展过程当中。
所以通过吉利的经验,我觉得核心,或者叫转型的根本就是要在过去基础上,坚持自主创新,坚持塑造品牌。吉利用了十年时间掌握了汽车产业主要核心零部件的技术,从先进的发动机,到拥有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变速箱,再到独创的BMBS,这是吉利最大的财富,也是中国汽车工业最大的财富。虽然目前我们这个行业也像其他行业一样遭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但是我们的汽车工业,能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基本面是没有改变的,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有挑战有机遇,但是我们认为机遇大于挑战,这虽然是一句老话,但是完全符合我们现在对形势的判断。金融危机带给我们不仅是危险,更多是机遇,吉利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的自主品牌,为我国汽车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经验和道路的探索。据我所知,吉利的努力打造自主品牌,努力赶超国际集团的理念,至少在企业内部得到成百上千的职工的支持,这是吉利的灵魂所在。我相信吉利的这种理念在抵御当前金融危机的过程当中,将会激励着我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经受了严峻的考验,那么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实践表明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很有效的,九大产业的调整当中,可以说最快最明显的就是汽车了,当然不仅限于这一项政策。
所以我们一季度下来以后,我们从不到80万辆,到2月份产销超过80万辆,到3月份超过100万辆,三月份累计起来我们全球产销量第一,而且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速度,这都是中央领导,国务院领导关心的结果,都是我们调整振兴规划,都是我们给的这些政策作用的结果。
所以我们应对金融危机,我们还要做好迎接更大困难,迎接更大挑战的准备。我们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的路还很长,我们要耐的住寂寞,要有坚持的精神,坚持不懈按这条路走下去,那中国汽车工业的调整和振兴应该是胜券在握了,这是我讲的第一点意见。
第二点意见就是重视人才战略,人才是发展的基础。作为一个工业企业,吉利集团重视人才的做法在汽车行业,乃至整个工业界都是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吉利集团把公司人才战略和投资教育紧密的结合起来,先后创建了几所大学和学院,同时突出抓好职工的岗位技术专业培训,并且除了自己控制的整车厂以外,还对零部件的供应商和经销商的管理者,开展公司管理、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吉利在人才战略上最大的创新,就是“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生”,用学习的氛围影响员工,而不是简单用员工培训的方式形成学习的氛围,我认为吉利之所以在人才数量并不占优、质量并不算强的情况下,能实现这十几年的快速发展,重视人才是很重要的战略。
人才是一切发展的基础,中国汽车工业基础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差距,但是最大的差距还在于我们人才培养的差距。我们现在不是鼓励企业走出去嘛,我们走出去不缺资金,国际金融危机现在使我们以很低的价格就可以买到一流的企业,我们也不缺市场,中国的汽车市场是全球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有些人预测,说中国保有量要到六亿辆到七亿辆才可以实现平稳增长,这个我不敢苟同,但毕竟是个最大的市场,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走出去最缺的是什么呢?最缺的还是人才,就是具备能够驾驭跨国公司的人才,现在一会儿传说李书福要收沃尔沃了,一会儿要收通用汽车了,我觉得有这个能力,但是最缺的资源就是人才。我们上汽收购了双龙,实际上效果并不好,我觉得对企业的了解,对企业的把握,对企业的驾驭还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个不奇怪,就像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对国外汽车工业发展可以说是知之甚少,通过这三十年我们学会了造汽车,通过这三十年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在国内占据市场,我们还要走出去。走出去最大的差距不是资金,不是市场,而是缺乏一大批具备跨国公司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联想收购了IBM PC机,事实证明是不成功的,最后逼的老柳重新出山,杨元庆回到总裁的位置上,这也反映了我们人才缺乏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人才?昨天跟科技部的万部长一起讨论,我们现在人才的评价标准不太一样,我们把科学和技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混淆在一起,现在人才的标准基本上还是按照科学研究,发明创造这一方面领先的人才作为人才,实际上万部长也讲了一个笑话,他说如果按那个评价体系,他当时也不会回来了,也不会作为海外回归的人才,他不过是奥迪公司的技术研发领军人物嘛。什么是人才,万部长有一个非常通俗的解释,需要的就是人才。
我讲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现在的人才观和对人才的认识上还是有一些误区的。我们一定要重视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尊重人才,这个既包括研发方面的领军人物,也包括工艺、工程各个岗位上的领军人物,人才是一个庞大的团队,只有把各方面的人才组织起来,利用一个平台发挥好他们的作用,我们的事业才真正有希望。这是第二点意见。
第三,战略的决策决定战略的方向,中国汽车企业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战略决策。吉利的经验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吉利的战略转型,正是因为吉利战略决策的正确,才可以使吉利在十多年的发展当中,始终保持着一个不败的记录。刚才大家发言的时候我在想,虽然办成功的民营企业只有李书福,但是干汽车的民营企业可不光是李书福,我简单点了一下,肯定是不全的,三九干过吧,华晨干过吧,扬子干过吧,可能还不止这些,还有很多,但是很多的企业倒下了,所以我非常同意同志们说的对民营企业家,对民营企业干轿车要多一些关爱,少一些苛求,特别是不能对他们的一些行为评头论足,甚至有一些诋毁。今天看到成功的李书福,大家都说这个经验那个经验,倒下去的也应该说是给我们铺了路了,给我们作出了贡献了。说的远了一点,但是作为战略转型,战略决策是我们企业发展很重要的原因。
科学决策的前提,首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汽车产业关联度比较高,我们要根据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走出去请进来,加快缩短与世界先进工业企业的差距,刚才李书福也说了,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到“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这个安全环保节能是我们需要加强研究,认真解决的问题,汽车发展方向就是要安全、要环保、要节能,要实现这个转变是要下大决心的,前面同志也说了,为了进行这个转变,吉利付出了八亿元的代价,但是正是因为这样,吉利才可以在金融危机当中从容的应对。
金融危机为我国汽车工业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提供了机会,尤其是在核心技术和核心零件方面,中国汽车工业完全可以通过走出去实现我们快速掌握、为我所用,刚才李书福董事长告诉我,前不久吉利已经成功收购了澳大利亚的DSI自动变速箱公司,这次吉利又走在汽车企业的前面,所以说吉利的快速发展绝对不是一种偶然,是长期坚持科学决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结果。
今年是建国60周年,在国家走向四个现代化的过程当中,汽车工业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自主品牌的凸现,丰富了我国汽车工业的结构,推动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吉利汽车就是其中非常出色的代表,我们要积极宣传吉利集团坚持自主创新,做大做强企业,赶超国际企业的精神和做法,激发全国汽车企业的创新精神,鼓舞企业抗击金融危机的信心,为保证汽车企业较快的发展发挥作用。
当前通过国家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一些企业出现积极的迹象,但是我们也要同时看到,世界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世界经济下滑还没有见底,工业经济运行当中,仍然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我们所有的工业企业要牢固树立信心,振奋精神,要在抗击金融危机这个斗争当中有所作为,我们要认真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做好抗击金融危机宣传报道工作,激励我们更多企业增强信心,应对挑战。同时宣传报道当中,我同意中宣部新闻局唐处长的意见,我们也要坚持创新的精神,来做好吉利汽车发展经验的总结、报道和推广工作,用我们实际行动推动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实现我们年初确定的8%的增长目标,今天就讲这么多,不对的请大家批评,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苗部长重要的讲话,实际上苗部长这个讲话也是对今天这个座谈会的很好的总结,作为主持人我就不再做会议总结了,有一件事我们需要做,今天到会的各位专家对于吉利汽车的发展,对于中国汽车的发展,确实提出了很多很好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会后工信部还准备整理、提炼和汇总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一方面把它作为我们宣传吉利经验的重点,把这个任务落实好,同时也想作为改进和完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有关政策措施的一个依据,也作为我们下一步要编制汽车工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参考。
今天会议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嘉宾的光临和指导,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