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车企如何应对中国汽车新常态

阅读(0)评论(0)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搜狐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能否以新姿态应对汽车产业各层面的新常态,将成为事关车企和相关从业者会否被淘汰的决定性因素。

  最近,以政府为代表的各行各业都在讨论如何以新姿态面对新常态。笔者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对徐建一、徐留平、王传福、李书福等中国车企的掌门人们,从汽车产业的视角思考这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新命题有所助益。

  中国汽车产业除了车市5-10个百分点相对“低速”增长这个中观层面的市场新常态之外,还将呈现出宏观的政府层面、微观的企业和产品两个层面的新常态。

  宏观层面,国家汽车行业管理正在转向,以满足新常态对政府管理和调控的新要求。具体表现在相比原来较为注重前端的企业和产品准入管理,转向着重通过安全、排放等更加严格的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以及通过强化召回、反垄断、放开平行进口等一系列组合拳,来加强市场的监管和规范,间接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在中国汽车产业企业和产品这两个微观层面,也正在呈现出新常态的特征。

  企业层面,因为竞争导致的强弱分化将进一步加强。强势企业将在获取更大的市占率之后,加快行业的兼并重组。同时,中国车企对外扩张的胃口将更大、方式将更丰富。传统汽车产品出口这种相对单一的对外扩张手段,将变成产品和品牌输出、海外建厂、参股甚至兼并海外企业等多重手段综合并进。

  产品层面,中国车市的车型产品谱系将继续延展和细化,以满足中国汽车市场更加多元化的需求以及整个产业发展的大格局。传统内燃机汽车除了SUVMPV之外,一些GTCooper等具有跨界功能的车型市场将快速增长,产品谱系将进一步细化。同时,以电动汽车为主流的新能源汽车将蓬勃发展。

  对此,车企应该积极进行深入研究,面对新常态的变化,做好企业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

  车企在进行战略上的顶层设计的时候,要明白上述几个层面的汽车产业新常态存在着以市场导向为核心、各层面之间相互牵制、促进的严密内在逻辑。国家宏观管理的转向,要以促进市场健康发展,以及推动以企业和产品为核心的产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企业的发展战略,要与国家宏观导向相一致,并以产品最终能否适应市场变化为唯一的检验标准。

  这就要求我们的车企领导人在做企业的大战略,甚至产品的小战术决策的时候,要有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甚至跳出汽车看汽车、跳出中国看中国的大视野、大格局、大胸怀,一定要以国家新常态管理思维的高度,以全面的视角看待和分析国家在汽车行业具有导向性的管理措施,而不能一事一议,把企业对具体政策的应对禁锢在单一领地;真正从全球竞争的格局出发,以中国市场的特殊性为核心,加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入研究,制定具有长远眼光和实际可操作性的企业经营、产品投放、基地布局等方面的战略,并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动态进行适应性调整。

  总之,与以往不同,能否以新姿态应对当下以及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新常态的要求,不但决定车企能否生存、发展下去,也事关行业从业者会否被滚滚向前的洪流所淘汰。

  

标签:汽车行业政策热点新闻
一起分享吧: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搜狐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看完这篇文章最想说的
当前分类「新闻评论」下最火的文章
点击加载更多车话文章 点击进入文章列表页

热门标签

一周精选

推荐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