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雪松:四条心法破解车机行业的互联网紧箍咒

阅读(0)评论(0)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搜狐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面对“多快好廉潮”的客户要求,可以通过互联思维规划和设计、模块化的产品架构以及云端终端管理平台来解决核心问题。

  越来越多的汽车用户,在用手机的体验感受和软硬件的更新速度,作为车机的对比标杆。那么问题来了,用户和车企对车机的期望总结起来是怎样的,这种期望实现的难度在何处,有没有手段最终实现它?在2014 Telematics China论坛上,丹维软件创始人施雪松发表了题为《互联网时代的车机,车载多媒体之车厂的实践》的演讲,回答了以上三个问题。

  

  丹维软件创始人施雪松

  车机厂商的互联网紧箍咒

  手机产品已经基本完成了互联网思维的洗礼,而现在,用户和车企就会顺其自然的把互联网思维引入到车机上。基于此,施雪松归纳认为,目前车企对车机厂商提出的互联网紧箍咒,包括五大方面:

  1.   第一,最多。即功能多多益善。车企会用手机功能来与车机来对比;

  2.   第二,最潮。功能要最时尚,芯片一定要最新;

  3.   第三,最好。功能要好用,体验要与手机上的APP达到一个级别

  4.   第四,最廉。价格要便宜,手机1K、2K就能做到8核,车机也可以更便宜,甚至免费;

  5.   第五,最快。研发速度要和手机迭代速度一样快,现在理论是24个月以上,车企要求6个月甚至更快。

  虽然用户和车企将手机作为车机的体验标杆无可厚非,但这样的对比,实际上对车机产品而言并不公平。因为手机和车机之间,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照搬那么简单。施雪松认为,车机和手机之间,至少有四大不同之处:

  第一,手机与车机的软硬件架构、使用场景和环境截然不同。手机的硬件架构是标准化的,它的场景非常的单一,就是人和手机。它的供电绝对是高质量的供电,开发环境也很简单,操作系统目前也主要是IOS和Android。而车机的硬件结构复杂多变,每个厂家甚至同一厂家不同系列的车型,硬件都是不完全一样的。车机的供电质量非常差,无法与手机相提并论。还有其他的恶劣的环境,包括温度、冲击振动等等。所以,相比较手机而言,车机的可靠性要求是极高的。

  第二,手机APP的开发群体与传统车机完全不同。手机APP的开发者是以百万计,而且用户程度参与非常高,甚至粉丝已经参与到手机APP设计里面来。而系统和软硬件的开发者在车机这个行业里面规模小很多。

  第三,手机应用的迭代速度很快,以月、周甚至以天计。而车机则相对较慢。要快起来,面临安全等诸多困难。

  第四,手机用户与车机用户的宽容度截然不同。对手机,用户宽容度非常高,可以接受系统的死机、重启,也可以刷机。但汽车用户对车机BUG的宽容则要低得多。

  施雪松认为,车机研发的生态跟手机有很大差别,正因为这些差别的存在,简单的把手机或pad搬上车,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哪怕把手机的一个设计、一个功能搬上车也不太可能。

  除此之外,在互联时代研发车机,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比如说设计的场景元素复杂,包括方向盘、仪表、显示屏、HUD,中控等等。而且信息来源非常多,可能来自本地的媒体、车辆传感器、ADAS,云端的CP、SP,还有手机。在这样一个多元素、场景复杂,多消息来源的情况下,要做一个多系统的融合设计,它的软件规模是巨大的,需要做验证的项目也跟以前传统的车机相比呈几何式的增长,但是开发时间又短,产品迭代周期从五年、三年缩短到现在的一年,今后还会要求更短。

  为了关注用户体验,车厂要求车机有一定程度和范围的开放,这个开放给安全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隐患,是需要车机厂去考虑的。此外车企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是手机都4核、8核了,车机为什么还不如手机,是不是可以做到比手机便宜?

  面对期望和困境,车机厂怎么做?

  一方面是车企加在车机厂商头顶巨大紧箍咒,另一方面是车机与手机截然不同的研发生态环境,车机企业该怎么做?施雪松从丹维的实践出发,提出了几个方向:

  第一,将车载多媒体系统融合到一个互联的环境中规划和设计。以丹维的HQ10产品为例,它集成了导航和TSP数据,另外通过三条线(指图片中的线),分别与车辆、娱乐设备和附件设备、C-link外接设备和T-box打通。未来的呼叫中红心、终端管理平台等,都可以通过第三条线来与车机连接。如此规划的好处是,既思路清晰不容易出错,同时在功能上又是多变且符合客户需求。

  

  产品基本架构

  第二,采用模块化的架构设计,最大限度的把产品的设计软件化。如图所示,最低层蓝色部分做到相对固化,而从底层往上则希望跟软件一起升级迭代,这样的话就很容易利用即有的成熟软件使它做得更复杂。同时它的迭代周期可以大大缩短,验证周期也大大缩短。

  

  第三,在云端把管理平台建立起来,实现从生产、销售到升级的一体化。通过云端的连接,产品无论是在哪个阶段,软件都可以自行升级。伟世通的数据显示,在保修的成本里面,软件升级大概占了60%,所以如果实现从云端对终端平台管理的自升级,那么将会缩减很大部分的成本。

  第四,HMI设计前移, 由联合设计走向车厂自行设计。为了更进一步的缩短周期,HMI的设计一定要前移,甚至最后是车机厂提供工具由车厂自己设计和生产HMI。

  车云小结:

  施雪松所讲述的互联化设计、模块化架构、云终端管理平台的建立等,戳到了研发速度、成本、功能多样性等痛点,面对车企对车机厂提出的要求,虽然没有解决所有问题,但未来如果沿着这套思路不断摸索下去,非常值得期待。

标签:人物访谈汽车技术汽车行业
一起分享吧: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搜狐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看完这篇文章最想说的
当前分类「企业动向」下最火的文章
点击加载更多文章 点击进入文章列表页

热门标签

一周精选

推荐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