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最后的机会,安徽不要再错过了

阅读(0)评论(0)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搜狐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紧随上篇【由上海通用武汉新基地落成,看其产能规划布局】,笔者有感于合资车企基于未来中国车市完备产品和产能规划。随着竞争的加剧和中国车市的日趋饱和,合资品牌明显是在玩儿真的了,自主品牌还有没有机会,地方政府又当如何作为?

  紧随上篇【由上海通用武汉新基地落成,看其产能规划布局】,笔者有感于合资车企严谨、高效的管理,高度的自动化水平以及基于未来中国车市完备产品和产能规划。随着竞争的加剧和中国车市的日趋饱和,合资品牌明显是在玩儿真的了,那么就汽车产业而言,自主品牌还有没有机会,以及地方政府该如何争取在中国车市最后的盛宴中分享一杯羹呢?

  分享大蛋糕,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忙

整车制造产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仅2014年,武汉汽车及零部件产值就高达2446亿元。武汉除了作为东风系的大本营之外,继吸引上海通用落户之后,一汽大众也来报道了,显然对于招商引资,湖北省和武汉市地方政府在积极运作

  无独有偶,重庆市政府也做了大量筑巢引凤的工作视野、格局和胸襟可见一斑,除了本地的长安力帆之外,东风小康上汽通用五菱华晨鑫源、北京现代等也相继落户成都则全是一汽丰田一汽大众吉利沃尔沃以及神龙汽车等外地厂商前来安家落户,汽车产业正成为成都一张崭新的名片。再看长沙,为了吸引广汽菲亚特广汽三菱项目落户,地方政府所做的工作也是有目共睹的此外中原的人口大省河南,除了拥有本省的郑州日产、宇通客车之外,也吸引了海马东风日产的加盟

  封闭式自主创新,安徽汽车工业发展的隐忧

  可笔者盘点了一番,恰恰发现与湖北省接壤的安徽省,对于招商引资似乎不太积极,有些特立独行。省内有奇瑞江淮两家以自主发展的车企都位列汽车产业大集团中前十,名次基本靠后,且几乎是全系发展,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市场是否真的给你这么多机会呢?奇瑞几经折腾,历经母公司一番瘦身健体之后和拆部分业务之后,眼看傍上了捷豹路虎,总算看到一些盈利的希望,但偏偏又添上了凯翼观致两个有些前途未卜的包袱,这正是如今一头花白“笼中尹同跃”的真实写照。

  而同省的江淮汽车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非常顽强,但也就混个温饱水平,同样是全系发展从欧美市场如今的格局来看,以重卡为主,商用车市场整体规模相当有限,且高端化特征明显,江淮以轻商为主,倘若还是以押宝商用车来养乘用车,未来是否风险太大?江淮乘用车一直发展不太顺,作为传统国企,自身在文化、思维上还未适应乘用车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从目前国内发展较为顺利的长安汽车来看,这几年自主轿车领域空前的投入也绝非大多数独立发展的自主品牌所能承受得起的,所以本质上来看还是合资体系成就了今天的长安自主,笔者认为大多数自主品牌受限于自身体系和能力,不盲目看齐。现实中竞争的加剧,五年内自主死一半的论断绝非危言耸听,江淮奇瑞比亚迪以及更多的自主品牌真的要有强烈的危机感

  再看吉利依靠沃尔沃的传帮带,未来发展潜力和空间也绝非目前自主品牌一众屌丝小伙伴们所能及,况且即使吉利品牌破局未果,沃尔沃品牌也是真金白银。以上汽、北汽、广汽等大集团的自主品牌起步水平来看,也明显高于几家小规模的品牌车企,从国家产业政策来看,重点扶持大集团的政策将对其越来越有利。

  最后的机会,安徽还能这么淡定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发展汽车产业应当是两个层面的工作,一是行使好宏观管理的职能,积极创造条件和协调各种资源和要素帮助本地汽车企做强做大,另一方面则是积极的招商引资,吸引外地车企前来安家落户。但现实来看,不仅省内的江淮奇瑞还有华菱重卡等车企呈散沙状,奇瑞合资体系和自主的新基地都纷纷落户外省,并非安徽省真的区位吸引力不强,或许是背后的体系基础原因。按理说安徽处于华东和华中交汇之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可是除了因历史原因落户合肥长安汽车合肥基地(以前昌河铃木的生产基地)之外,别无其他车企前来安家落户。展望未来十年豪华车品牌发展,保时捷都有了国产的绯闻伴随消费升级,华东地区将是奔驰宝马奥迪等一众豪华品牌角力的主战场。此外,日系有望东山再起,目前相对薄弱华东区域,想必也有建厂的考虑,尤其是部署混动车型的生产丰田TMEC落户江苏常熟便是有此考虑的,安徽是眼看着别人都在吃肉喝汤,真的还能这么淡定吗?

  倘若安徽省内车企异地建厂理解为是市场法则使然但没有外地车企尤其是合资车企的生产基地落户本省则明显让人看不懂。何况安徽本身是个农业大省,对于汽车产业发展的需求应当更加迫切。中国有句古话叫“泰山不辞细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安徽汽车工业在招商引资环节明显缺失,最终也将不利于本省汽车企业的发展壮大。省内车企,多年坚持自主发展的精神虽可嘉,但却不知不觉中走向孤立和封闭,难免日后成为大集团兼并重组中刀案上的鱼肉,倘若安徽未来难以避免地丧失本省汽车工业发展的主导权,那么又何谈自主创新呢?地方政府需反思相关企业更当主动作为,抓住中国汽车产业最后的发展机会。在笔者来看,不仅是上述几省市,其他地方政府也都该就如何尽其责,正确扮演自己作为宏观管理者的角色而认真思考,而相关自主品牌车企则更应当有高度的紧迫感

买车、用车取经,尽在车经社,微信号“Auto_E_Agency”!

标签:汽车行业热点事件汽车评论
一起分享吧: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搜狐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看完这篇文章最想说的
当前分类「行业观察」下最火的文章
点击加载更多文章 点击进入文章列表页

热门标签

一周精选

推荐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