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管接连离任 “观致模式”走入死胡同

阅读(0)评论(0)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搜狐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随着副董事长石清仁的离任,观致原有高管团队将大换血,宣告观致模式进入死胡同。

  昨天晚上得到的消息,观致汽车副董事长石清仁即将离职。在继董事长兼CEO郭谦、营销和市场执行总监卫思梵之后,曾为观致站台的四位拥有国际化背景的高管中,已有三人离开(仅剩设计总监何歌特),以陈安宁、墨菲和孙晓东为核心的团队接棒观致

  

观致汽车副董事长 石清仁

  市场销量不振可看作高层换血的最直接原因,有数据统计,在2014年前11个月,观致汽车累计销量不足6000辆。这个数字与观致常熟工厂15万辆的年产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差。糟糕的市场表现背后是对“观致模式”的拷问,在过高的投入和过低的小效率下,最终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销售网络覆盖率低。以聚集全球最佳资源来打造全新品牌的“观致模式”已经走进死胡同。

  从2008上海办公室成立到2013年首款车型惊艳日内瓦车展,再到折翅中国市场掉入深渊。两年发布了三款新车,一年的时间换掉三位高管,观致的发展极富戏剧性。

  实际上,观致的困局在成立之初就已经凸显,并进入恶性循环。按照“观致模式”,首先,了打造全新的平台观致前期的研发投资已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在人力成本上,自成立观致便汇聚了一批全球最顶尖企业的设计和市场人才,20余位总监以上的高管都是通过猎头定向挖掘。其管理团队的薪酬水平大幅高于业内平均,而这些顶尖的人才提出的方案,观致95%的供应商都是世界顶级供应商公司,包括麦格纳斯太尔、天合、大陆、博世和法雷奥等。在规模决定成本的汽车制造业,对于月销不足千辆的观致而言,根本无法降低生产制造成本;这就导致了对品牌影响力快速提升的要求,观致的对策是:大笔投入。在2013年就观致3一款车型上的营销费用,超过了5亿元人民币,按当时1万辆的生产排期来分摊,每辆车上的营销费用超过5万元。

  在这样种种不利因素的叠加下,无法压缩的成本决定了较高的价格,最终导致了产品缺乏竞争力,影响消费者的最终购买,加大了经销商观致品牌后续盈利的悲观情绪。于是在恶性循环下,数十亿的累计亏损也就无法避免。

  以墨菲、孙晓东为代表的通用系能否力挽狂澜,悬在头顶的“问号”也变得越来越大,两位高管的个人能力和业务水平不容置疑,但观致和通用差别太大。观致没有通用全球研发的低成本分摊优势,也不具备成熟和完整的品牌祭奠和销售网络。有的只是同平台下的三款车型,和全国几十家苦苦支撑的经销商。高层换血能否拯救观致,考验的不仅是营销上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对于“观致模式”的二次定义。

标签:热点新闻人物汽车行业
一起分享吧: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搜狐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看完这篇文章最想说的
当前分类「车企观察」下最火的文章
点击加载更多文章 点击进入文章列表页

热门标签

一周精选

推荐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