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车美女
新车报价
情色短信
首页- 邮件- 短信- 商城- 搜索- 新闻- 体育- 财经- IT- 娱乐圈- 女人- 生活- 健康- 汽车- 房产- 旅游- 教育- 出国- 求职- 游戏- 校友录
汽车首页 新闻 查询 试车场 车文化 香车美女 购车指南 报价 贷款 二手车 车主手册  SUV 俱乐部 约会
Sohu >> 汽车频道首页 >> 专题 >> 50周年纪念 >> 50周年话创业 我来补充两句
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简史
作者:[ 贾新光 ] 时间:[ 2003年07月09日16:33 ] 来源:[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

    一汽的诞生

  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礼炮声还在天安门广场上回荡,毛泽东就率领一个庞大的代表团前去苏联访问,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争取外援。1949年12月21日,刚刚到达莫斯科的毛泽东参观了斯大林汽车厂,这是毛主席在苏联参观的惟一一个工业项目。毛泽东为工厂巨大的规模所感动,对随行的人员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大工厂。”毛泽东把这个要求向苏联方面提了出来,于是在“一五”苏联援助建设的项目中,就包含了一个年产3万辆规模的汽车厂。这就是中国一汽。

  为创建中国汽车工业而成立的筹备小组走遍了中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为共和国汽车工业的“长子”选择厂址。经过中央的研究和苏联专家的建议,厂址选定在长春西南郊的孟家屯,这里恰恰是日本侵华时期臭名昭著的731细菌部队的废墟。

  在战争的废墟上建设,从一张白纸开始,中国几乎没有任何建立汽车制造厂的条件,因此,许多人认为用4年建成一汽的时间表“太快了”。但是苏联方面表示,负责中国一汽项目的苏联有关部门是按三年建成的进度来安排工作的,希望中国的工作与苏联同步,否则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毛泽东对这个问题极为重视,很快就拿到政治局进行讨论。1953年6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力争三年建成长春汽车厂的指示》。中央专门为一个工厂的建设发文件,动员全国所有的力量来支援一个企业的建设,这是从来未有过的事。

  1953年7月15日,一汽举行隆重的开工典礼,广大建设者们在全国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脚踏荒原,头顶蓝天,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泥,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按期建成了中国第一座汽车城。

  1955年7月14日,整整第三个年头,一汽总装线开出了第一批12辆汽车。许多人建议把一汽的产品命名为“毛泽东号”,但毛泽东欣然命笔,写下了雄浑有力的“解放”二字。

  1957年的中国汽车产量只有7900辆,但是在大跃进的热潮中,这点可怜的基础也使得人们头脑发热了。1958年,提出了载重汽车“四年超英,12年赶美”的口号。为了超英,要在四年的时间内把载货汽车产量从不到8000辆增加到58万辆(这个指标实际上到34年后才达到)。在大跃进狂想曲的伴奏下,全国出现了第一轮“汽车热”,当时有27个省市造出了233种汽车,这些产品是为“放卫星”而试制的,大多数很快就消失了,只有少数骨干企业留了下来。

  1958年3月,南京汽车制配厂仿照苏联的嘎斯51汽车试制出NJ130跃进牌汽车,后来成为中国主要的轻型汽车产品生产基地,改名为南京汽车厂。该厂原来是华东野战军特种纵队的一个军械修理工厂,最初只有37人,四台设备,号称“一担挑”,1949年“定居”南京。

  在北京,曾经试制出过井冈山、北京、卫星牌等汽车,1960年开始生产东方红轿车,但是国家一纸命令,北京改为研制轻型越野车。1966年10月,文化大革命最高潮的时候,毛泽东乘坐一辆世人从没见过的BJ212汽车检阅天安门广场的红卫兵,BJ212汽车因此而风靡全国,真是比什么广告都厉害。BJ212在越南战争中也曾经大显身手,但是后来它的神秘色彩逐渐消失了,成为广布中国城乡的一种交通工具。

  在欧洲,当初试制汽车的目的是为了替代马车,而60年代北京的副市长万里同志也提出了相同的任务:用汽车替代进城的马车,这就是BJ130试制的任务。从此BJ130成为国内轻型汽车的代表车型。经过多次尝试,上海选定1956年款奔驰220S汽车作为试制样本,成为国内仅有的中级轿车生产基地。

  济南汽车厂试制出黄河载重车,是国内最早的重型载货车。

  这一时期最为热点的话题是红旗轿车。第一汽车厂在汽车热中也推出了东风牌轿车,曾经开进中南海让中央领导人试乘,但是这种轿车并没有投产。在国庆10周年前夕,一汽赶制出10辆大庆用的高级轿车,并在国庆10周年前夕送到北京,参加了国庆阅兵式,红旗轿车由此声名大振。随后,三排座大红旗成为政治局常委的专用坐骑,是国内轿车生产的一大魔力车型。

  1960年,中国的汽车产量从1958 年的1.6万辆增加到2.26万辆,但是1961年又猛跌到3589辆。1966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前所未有的5万辆,然而似乎也预示着一场特大政治风暴将席卷中国,对汽车工业也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

    深山聚宝

  1953年初,一汽正准备紧张建设时,毛泽东高瞻远瞩,指示“要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有关部门曾建议这个厂建在武汉市,中央也决定这个厂由湖北省包建,但是由于当时国际形势紧张,政府提出三线建设的方针,有的部门认为武汉地区空中目标显著,不宜建大的工厂,建厂筹备组赴内蒙古、陕西、四川等地进行考察,提出了多个厂址方案。由于国家财力不足,石油缺乏,二汽被迫缓建。

  1958年,志愿军从朝鲜回国,毛泽东提出用一部分归国部队建设二汽,但是因为随后遭遇的三年经济困难,二汽项目又一次搁置。

  60年代初,中央提出建设大三线的战略方针,二期项目又一次被提出来。三线建设强调“靠山、分散、隐蔽”,于是一个大规模的载重汽车生产厂,就选定在鄂西北的崇山峻岭之中,武当山的北麓,厂区东西长20.5公里,南北宽8.5公里,这是世界上罕见的一个大型商用汽车生产基地。

  二汽建设处于一个特定的国际环境,困厄中国的不仅有昔日的敌人,也有昔日的朋友,中国无法得到来自任何方面的帮助,只能靠自己。二汽建设采用了“包建”、“聚宝”的方针,就是由国内的老厂包建二汽的一个专业厂,把全国已经有的三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集中到二汽,使得二汽工程达到了当时国内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1975年7月1日,第一辆东风牌汽车在湖北十堰诞生,这是两吨越野汽车。东风汽车的首次亮相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当中,被部队称为“英雄车”。

    第二次汽车热

  70年代初,处于政治动乱之中的中国汽车工业出现了第二次汽车热。当时有“地区成套”的建设方针,再加上一些部属企业下放到地方,各地都以“会战”的形式大上汽车,10年间汽车厂的数量增加了1倍,除西藏、宁夏、内蒙三个自治区外,各省均有汽车生产(后来内蒙、宁夏也生产汽车),这些新的汽车厂只是仿造国内已有的汽车产品,质量很差,李岚清副总理因此讲过一个“永向前牌”汽车的故事:这种汽车只有前进档,没有倒车档,是名副其实的“永向前牌”汽车。

  到1980年,全国共有56家汽车厂,年产量只有22.2万辆,平均一个厂只有3000辆的产量。

    三大三小

  1984年,中央在北戴河召开了财经领导小组会,首次提出了“我国汽车工业要有一个大发展”的战略决策,同时也第一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私人轿车的问题。当时的中央领导明确表示,个人买轿车是正当消费。

  1983年,中国进口了35万多辆,其中轿车10万辆,引起了国内汽车业的忧虑,于是政府从第二年起禁止汽车进口。另一方面,由于汽车供求矛盾很大,国内开始出现第三次“汽车热”,整车生产企业达到114家,但是汽车总产量只有44万辆。

  1987年,国务院再次在北戴河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发展轿车问题,为了防止散乱,确定了只上上海、一汽、二汽3个轿车生产点。后来考虑到北京、天津和广州在北戴河会议之前已经同外商合资、合作生产轿车,于是“追认”这3家为“三小”。

  “三大三小”的确立,表明中国汽车工业开始了战略转移,把轿车工业作为今后的发展重点。

  “三大三小”的确立还表明,在与中国汽车工业的合作方面,德、法、美汽车工业占了先机,当时的通用和福特还没有把中国看作一个重要的汽车市场,欧洲其他著名汽车厂商也没有正确认识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精明的日本人则坚持只卖产品,不卖技术的方针,这一点让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90年代:大发展的时期

  20世纪90年代,我国汽车产量实现两个突破:第一个是1992年突破百万辆大关,第二个是2000年跨过200万辆。2000年与1990年相比,汽车产量增长了3倍多,其中1992年增长率达到49.79%,是90年代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

  1994年,国务院正式公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这是我国汽车工业的第一部政策性法规,也是工业行业第一部产业政策。《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阐述了政策目标和发展重点、产品认证和产业组织、产业技术政策、投资融资、利用外资、进口管理、出口管理、国产化、消费与价格、相关工业和社会保障、规划与项目管理等内容。

  确立汽车工业支柱产业的地位,发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阶段。

    利用外资取得重大进展

  1981年9月国务院授权国家外资管理委员会批准上海轿车外资合营项目建议书,但是这个项目直到1985年3月才签订合同,9月正式开业,这就是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在此之前,1983年5月北京汽车制造厂同美国汽车公司合资成立了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

  到1998年,中国汽车行业企业同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6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总规模为209.39亿美元,其中注册资本为105.79亿美元,占总投资的50.05%,外商协议出资52.86亿美元,占注册资本的49.96%。其中零部件合资企业400多家,占合资企业总数的70%。

  通过利用外资,引进了一大批新产品、新技术,改造了原有的工厂,并吸收了国外的先进管理,使国内汽车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外国汽车公司在中国汽车工业的投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由于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尚小,跨国公司对市场前景信心不足,往往不愿意进行大的投资,或者采取CKD方式在中国进行整车组装。

  中国从80年代开始进行复关谈判,那时国外汽车工业尚与日本争斗不息,无暇东顾。在80年代末中国确定了发展轿车工业的战略方针之后,中国试图与奔驰、丰田这样的跨国公司合作生产轿车,但是由于跨国公司对中国汽车市场抱有怀疑态度,只愿意出口产品,而不愿意投入技术和资金。这时到中国来的跨国公司往往存在捞一把的思想,如标致公司、美国汽车公司等,大众虽然有初步的战略设想,但是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到底如何仍然没有多少把握。

  第二个时期是90年代中期。90年代初,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增长,1992年产量竟增加了近50%,突破100万辆大关,同时进口量也达到30多万辆。最初在中国开办的合资汽车公司无一不是钵满盆满地赚,许多跨国公司这才突然发现了汽车市场的新大陆,纷纷来到中国“淘金”。但是中国在1994年公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明确不再增加轿车生产点,限制整车合资项目,限制整车进口,鼓励国产化和零部件合作项目。

  这一阶段,跨国公司采取积极等待的策略,即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方式寻找可能的合作机会,一部分公司开始从长远战略出发,在中国开展零部件项目的合作,少部分公司认为在中国暂时没有机会,减少在中国的活动。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丰田公司“三级跳”战略(即出口产品-生产零部件-生产整车)和大众公司的全面帮助中方推进国产化战略。

  也有失败的项目,如广州标致、目前的北京吉普、奔驰集团的南方MPV项目等于废了。

  第三个时期是1998年以后。由于中国加入WTO的前景日益明朗,特别是中美签订了中国加入WTO的双边协议后,为了能够进入中国市场,一些跨国公司经过巨大努力,采取多种方式,陆续获得了在中国生产整车的项目,为今后的竞争打下基础。

    入世:汽车工业新起点

  2001年11月10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历了15年漫漫长途,中国终于进入了WTO的大门。加入WTO以后,中国政府承诺取消对国有企业的特殊保护、降低汽车产品关税、逐步取消进口许可证配额、逐步开放服务贸易,中国汽车工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国际汽车工业发展情况看,汽车生产全球化推动了汽车业的改组兼并,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汽车产品日新月异,安全环保的要求促进了汽车技术的进步,在能源技术、生产方式方面面临深刻的革命。中国汽车工业应该在新的历史时期抓住发展机遇,加强同国际汽车工业的合作,不断地改革求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争取更大的发展。

我来补充两句
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信息
  • 捷亚泰宝来捷达特价促销
  • 大宇蓝龙全线降价
  • 安全港湾车手陪练中心
  • 丰田威驰团购车型!
  • 上海申通驾驶员培训二部
  • 上海车市导航(新车)
  • 成都莱克汽车广场
  • 二手车买卖信息上传窗口
  • 网站登记 - 我们的客户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00008号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