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新版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让业界人士牵肠挂肚是可以想见的。但是不知道是不是要吊一吊大家的胃口。时至今日,国家发改委钦定的征求意见的最后时限已过,通过官方渠道一睹征求意见稿真容的企业也不过三五家,倒是急坏了那些无缘得见真经的汽车企业老总们,不惜使出种种公关手段从或明或暗的渠道“窃”得文件副本。
看看国家发改委在4月28日就征集社会各界人士对制定《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意见和建议发出的通知,真的让人有点头晕。翻来覆去把通知看了几遍,就是弄不清楚“意见和建议”应该怎么提。没错,通知里是提到了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九大主要内容,但是光凭那精练到只有几个字的标题,你去猜吧,把你的头想破你也不会猜透那标题后面的内容究竟是什么。
这就让人有些想不通了。不是说要本着“公开透明、广泛参与、集思广益、求真务实的原则”,让汽车企业们为汽车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吗?一个关涉整个产业发展的政策,为了尽可能周全地反映整个行业的利益和诉求,不是应该让所有置身其中的企业都摆出自己的观点吗?为什么事到临头,最了解行业现实也最有发言权的企业想看到征求意见稿也那么难?
据说,通过官方渠道拿到征求意见稿的企业还是那些目前在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的企业,不知道是否纯属巧合,他们也正是1994年版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提出的要重点扶持的企业,如果消息确实,是否意味着在新版的产业政策制定过程中,他们仍然具有绝对的话语权,政策指向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考虑他们的利益呢?
有报道称,一些通过自己的渠道获得《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征求意见稿的企业也在发改委的最后时限前递交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过我怀疑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决策者的首肯,即使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是有道理的。原因很简单,人家连正式的文本都不肯让你看到,又怎么会重视你的意见和建议?
也许决策层本意并非如此。我相信在制定决定中国汽车产业未来走向和命运的政策时,决策层一定是谨慎和严肃的,尤其这还是一个在未来中国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产业。不过我不明白的是,至少在现阶段,这样一个牵动方方面面的政策的出台过程,为什么不能够像决策层所宣示的那样以更加透明和公开的方式进行呢?以如此的行政方式确定的产业发展政策到底是谁的,它是否真的能够反映全行业的利益,代表所有拼杀于其中甚至有志于此道的企业的心愿呢?
从某种程度上说,产业政策从来就是各种市场主体和产业内部各种利益代表者博弈的结果,是一种市场合力。如果一个产业的发展政策蜕变为少数企业谋求市场霸权的工具,中国的汽车工业又怎么去应对入世之后的全球化竞争,真正在公平的市场舞台上赚取发展的资本,从而做大做强,真正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企业呢?
我不知道谁能告诉我问题的答案。不过我知道,新版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还在制定中,也许,我们还有机会重新证明自己。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003年6月0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