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家机械工业局规划发展司司长杨桦表示
汽车工业合资战略有待改进
从1981年直接利用外资建立中外合资汽车企业以来,我国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共同建立了600多家合资企业,外商在华的投资规模已达200多亿美元。但以往的引进方式和引资水平与我国汽车工业在“十五”期间的发展目标要求尚有差距,国家机械工业局规划发展司司长杨样日前在京表示,要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首先,“十五”期间,我国汽车工业仍然要进一步扩大引进外资的规模,尤其是在汽车零部件领域要进一步扩大外资的进入。可以在目前条件下进一步放宽准入的条件,鼓励外商对汽车零部件的投资。
其次,还要多渠道利用外资。除建立必要的三资企业外,还要拓宽思路,积极运用发行股票、债券和各种形式的贷款,筹集资金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并规范利用外资的渠道,将各种利用外资的形式纳入到统一的管理中来。
第三,通过一定的政策来促进合资企业进行开发。
如合资企业的第二代产品应当是合作开发的产品等。如果没有鼓励政策,就会在自行开发新产品的企业和继续引进产品的企业之间导致不平衡,大大减少企业自主开发的积极性。
最后,引进与开发并行发展。合资企业应把消化吸收的引进技术用于新产品开发,形成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品牌。国家对企业的这种做法要予以支持。
杨桦说,外商直接投资于中国汽车工业,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凭借其在资本、技术、产品方面的绝对优势,利用中国高关税和进口数量限制的保护,占据了中国市场以获得高额利润。把中国汽车工业作为其在全球战略部署中的一部分来对待,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国汽车工业造成若干负面影响。
杨桦认为引进外资方面的主要问题是:项目投资、引进重复,禁而不止,给汽车零部件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和整车、零部件国产化、大批量生产及自主研究开发设计新产品带来难度;热衷于散件装车,不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及零部件生产的本地化;通过知识产权控制合资企业,使中国汽车工业难以形成独立自主的产品开发能力,进而对零部件企业在整车产品更新时延续配套关系形成威胁;投资领域偏重于整车,对汽车零部件领域投资相对较少;投资规模偏小,企业形成合理经济规模的时间延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