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车型层出不穷,老款车为何仍唱主角? | 张炤虎
笔者日前从亚运村汽车市场获悉,截至5月20日捷达、桑塔纳一直占据销售排行榜的前两名。据北京市工商局的统计,一季度北京轿车市场上,“老三款”捷达、桑塔纳和富康仍位居前3名,一季度销量依次为5170辆、4637辆和3137辆,占轿车总销量的57.57%。“老三款”的市场占有率超过1/3。新车型不是没有,为什么在京汽车市场上老款车仍然唱主角?
老牌子已经确立了信誉
汽车是耐用消费品,在没有富裕到二、三年换一辆车的今天,消费者买车肯定要好好琢磨琢磨。
与新推出的十万元以下经济型轿车相比之下,“老三款”质量稳定性强却是不争的事实。到汽车市场去打听,多数消费者都会认为桑塔纳和捷达“皮实”,对新车尚有疑惑。这种观念在人们心里一时还很难转变。多年来,消费者眼皮子底下就是“老三款”在跑,闭上眼就是“老三款”的光辉形象在晃,能够传授买车经验的早期私车族大多也是买“老三款”的,先入为主的心理在很多消费者当中存在着。“老三款”多年积累下来的口碑,还迎合了消费者多年来形成的信朋友,不轻信宣传的习惯,形成了强大的“排队现象”,你买捷达,我也买捷达。由于汽车市场刚刚启动,真正可选择的车型还不多,所以老车的火爆是必然的,就如同21遥彩电风靡京城的时候,也就是牡丹、昆仑几个牌子,慢慢地新产品多了,成熟起来了,对老品牌的依赖才逐渐淡化。
售后服务还是老牌子硬
无论新车多么好,总要进维修站。售后服务网点的建设和备件的情况就成为考验新车的最大的问题。英格尔在率先大幅度降价之后,销量一路上长,现在也开始打服务牌,在不长的时间,推出了110家维修网点,并开设24小时热线服务。
这售后服务方面,老车的优势再度显现。从1998年开始,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组建了区分销中心,到现在已有24家;从1999年年底将销售商逐步升级为特许经销商,到目前为止已形成180多家特约点;从1990年到1999年年底,上海大众的维修站工位数从800个增加到了6000多个;上海大众营销部搞售后服务满意度工程已经有7年多的时间。有以上论据,上海大众的确可以夸口:“我们比所有竞争对手都走在前面。其他企业要赶上来至少要用1至3年的时间。”
牌子老不等于车老
针对上面的两个理由,新车型可能不服气,“你不就是年头儿长吗,我很快就能赶上你。”这一点,老车厂也想到了,并且在一年多的时间内连续推出改进型产品,表面上看,捷达也好,桑塔纳也好,基本上还是那副模样,这叫“换药不换汤”,性能、装备、内饰全都鸟枪换炮了。
拿刚推出的捷达轿车新内饰型来说:全新设计的动感门护板;组合式仪表、组合式电动开关、组合式音响;具有当代时尚感的金属钻颜色组合式仪表由里程表、转速表、显示屏组成,明显是赛车的风格。
而据近期全国各地销售市场陆续反馈的信息,刚刚上市不久的上海大众“世纪新秀”产品,由于其良好的改进性能和全国拉力赛上的卓越表现,仅一个多月时间便在全国相继售罄,目前上海大众正在抓紧时间生产,以尽快满足市场的需求。
该款车在“99新秀”的动力转向、液压离合器、集控门锁、电动门窗等几大技术改进的项目作为基本配置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其驾驶的安全性、乘坐的舒适性以及整车的环保性。
“老车情结”是一个阶段性的产物,一方面说明汽车正在走入家庭,只不过市场还不够大,新车还不够多罢了;另一方面,说明消费者已经从“价格情结”中走了出来,在价格差距越来越小的前提下,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性能和服务。老车这方面做得多,自然受青睐。这就给所有的汽车厂家提出了课题,只要你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北京日报
| 相关文章 | 国产轿车价格到底还会牛多久?(2001-05-28 10:49) | 车价放开:桑塔纳帕萨特一分也不降(2001-05-24 08:54) | 上海大众总经理易人(2001-05-23 10:53) | 车市迎来“三喜一忧”(2001-05-23 09:0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