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征收特别关税 日本体会切肤之痛 |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21日正式向日本驻华大使馆发出通告,决定从22日起,对日本的汽车、手机和车载无线电话、空调机在现行关税的基础上加征100%的特别关税,以应对日本自4月23日起对中国3种农产品实施的不公正的紧急限制进口。
据日本消息,目前有关商品的现行关税分别是轿车70%至80%、卡车30%至50%、大型客车45%至60%、空调机25%至40%、移动电话12%。以轿车目前80%的关税为例,在征收100%的特别关税后,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同样车款的价格将达到原有的360%。由此上述产品有可能在事实上停止对中国的出口。日本大使馆在收到通告后,以中国征收特别关税违反中日两国间的最惠国协议为理由向中方提出了“最严重的抗议”,要求取消“报复措施”。贸易战战火越燃越旺,日本人也感到有些疼了。
但日本国内也有观点认为,中国的报复措施对日本相关企业的冲击有限。其论据之一是,去年日本汽车销往中国的有4.7万辆,仅占日本全球出口数量的1%。事实是,中国这一举措的打击点不在量,而是要限制未来日本产品在中国的发展。尽管数量不大,日本汽车销往中国的增长速度却很快,去年较前年增长36%,如果中国拖长征收特别关税时间,很可能使日本汽车厂商丧失在中国市场扩大势力的机会。更为关键的是,日本车受阻造成的市场空白将很快被欧美厂商所填补,这将对日本对华汽车贸易产生深远影响。被排除在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之外,对谁都会是切肤之痛。
从大格局看,中国来自美国的贸易顺差约为500亿美元,来自欧洲的有200亿美元,同时,中国从欧美的进口在以年均10%的幅度在攀升。而中国同日本在贸易上大致是平衡的。日本并不具备在贸易上同中国叫板的优势。这次为了区区大葱、大蒜、毛巾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挑起事端,日本人是有些失算了。
来自日本企业界的反映可能更务实。一些企业正在准备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三菱汽车公司的高层人士说:“如果是一项暂时措施的话,从日本直接进口还不如增加在中国的生产。”晨报记者张晓莉 中华工商时报 |
相关文章 |
丰田、日产、五十铃等停止对中国的汽车出口(2001-06-28 08:13) |
中日贸易“鹬蚌相争” 车市冒出获利“渔翁”(2001-06-28 08:45) |
汽车等产品加征特别关税将让日本又痛又痒(2001-06-20 09:41) |
专家认为—突击进口日本汽车不太可能(2001-06-20 09:14) |
特别关税一旦开征 日本进口车将大涨价(2001-06-20 09:03) |
中国对日本汽车等三种商品加征特别关税(2001-06-19 11: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