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business.sohu.com/images/pixel.gif) | 中国反对设限 双赢才是上策-访驻日使馆商务参赞吕克俭 | 4月23日,日本政府单方面宣布对主要从中国进口的大葱、香菇、蔺草席实施临时紧急限制措施;6月22日,中国政府宣布对日本生产的进口汽车、携带电话、空调等3种商品加征100%特别关税。一周时间过去了,日本国内对此有何反应?中国有关方面如何看待这场贸易摩擦?记者于6月30日电话采访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商务参赞吕克俭。
记者:作为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的商务参赞,您是如何看待这场贸易摩擦的?
吕克俭:首先必须申明的是,这场贸易摩擦是由日本单方面挑起的。从1955年日本成为WTO成员国至今,这是日本第一次对别国采取的“紧急设限”措施。这个“紧急设限”措施就是针对中国。向日本出口,在中国生产的大葱、香菇、蔺草席,其实都是日本人自己带到中国的品种,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由于在中国生产成本低,因此日本每年需要大量进口这3种农产品。这次“设限”对中国的农民和相关加工企业损失是惨重的。因为如果不能向日本出口,那么这3种农产品就不会有其他的出路。
记者:中日贸易额2000年达到831亿多美元,这3种农产品在中日贸易额中所占比例很小,为什么日本要选择这3种产品作为“紧急设限”的对象呢?
吕克俭:这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日本国内经济一直低迷,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政府往往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二是日本目前执政党的选民大都在农村,为了拉到更多的选票,他们对农民的要求不敢轻视,因此为了政治利益,所采取的措施就会影响到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
记者:日本对我们的“设限”是农产品,而我们为什么要对日本的汽车等工业品进行“报复”呢?
吕克俭:我要更正你的说法,这不能说是“报复”,准确地说是中国采取的相应“对抗”措施。表面上看,这次日本对中国的“设限”是农产品,但如果中国不采取相应措施,就会像导火索一样发生一连串的反应。现在,日本还有一些行业向政府提出了对中国采取“紧急设限”措施,所以,中国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抗措施。我认为,中国对日本3种商品加征特别关税,是经中日双方多次磋商、日方无意改变其错误的做法的情况下,中方被迫采取的措施和对策。日本连续8年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成为日本第二大贸易对象国,双方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中日双方应珍惜来之不易的友好合作关系。
记者:日本各界对中国加征特别关税有什么反应?
吕克俭:近来,日本各界在对这件事情的态度上,意见不一。官方强调日本将继续实施紧急限制进口的措施;而产业界则要求政府撤消对中国实施的“紧急设限”。《读卖新闻》以头版头条的形式对此消息进行了报道。该报道说,中国报复措施中涉及的3种产品都是对中国出口急速增长的产品,各公司对中国的业务受到影响不可避免。《日本经济新闻》发表社论称,日本此前一直要求世界各国避免实施“限制进口”和滥用“反廉价倾销”,这正是标榜“自由贸易”的日本存在的理由,同时也是WTO体制下存在可以强有力发言的源泉,如果日本挑起的紧急限制进口,引发了贸易保护主义的连锁反应,那么,日本提出的任何主张都将难逃从根本上崩溃的命运。官方长官福田康夫呼吁中国尽快回到谈判桌上,他说:“我们强烈要求中国就中日贸易纠纷问题采取建设性的、有节制的立场。”
日本经营者团体联盟会长、丰田汽车公司董事长奥田硕6月20日发表谈话,呼吁政府取消限制进口的措施。他说,既然日本标榜自由贸易,那么即使是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实施紧急措施限制进口,措施也是不好的,取消这一措施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他希望政府同中国开展对话,早日解决贸易摩擦,不要使两国关系恶化。
尽管日本官方称,中国对日本加征特别关税的3种产品,“在绝对数量上并不大,不是毁灭性的品种”,但是,日本某大汽车厂家对此发表谈话称:“如果报复措施时间拉长,日本产品在重要的出口地中国市场上的主导权将被其他国家的产品代替。”
记者:据悉,去年日本生产汽车1500多万辆,出口400多万辆,每年向中国出口大约3万辆左右,数量很小,为什么日本的汽车业反应那么强烈呢?
吕克俭:去年,日本汽车生产厂家向中国出口了约3.5万辆汽车,虽然数量很少,但是,从增长速度看还是很快的。因此,日本汽车厂家担心,中国实施对抗措施,会使日本汽车丧失向中国出口的良好势头,在中国市场失去立足点。7月3日,中日双方将就日方“设限”和双方的进口特别关税问题进行司局级磋商。我真诚希望能够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好当前出现的贸易摩擦。中日贸易实现双赢才是上策,中日双方彼此作为促进地区繁荣与发展的合作伙伴,这应当是两国今后共同努力的着眼点。
来源:中国商报--作者:李苗苗 中国汽车新网 | 相关文章 | 中国征收特别关税 日本体会切肤之痛(2001-06-28 09:55) | 丰田、日产、五十铃等停止对中国的汽车出口(2001-06-28 08:13) | 中日贸易“鹬蚌相争” 车市冒出获利“渔翁”(2001-06-28 08:4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