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要生存,为“准生证”将投靠富康 |
在浙江吉利与神龙富康的合作案里,我们很难看出这是一次招安行为,所以对这个小小的胜利,李书福懒得去张扬。
浙江吉利与神龙富康的合作传言并非空穴来风,实际上早在今年年初,两家就谋划立足金华,生产富康改装型轿车。但奇怪的是,浙江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对此一直秘而不宣。
上周日,李书福向本报记者承认消息属实。李刚从北京回来,看上去有些疲惫。同样使他深感疲惫的还有媒体的追踪,近一段时间来,李书福一改昔日之锋芒,言谈举止谨慎有余而威猛不足。
隐秘的招安愿望
众所周知,与大汽车制造商合作,或者说,接受大汽车制造商的招安,是李书福近来一直不愿明言的隐秘愿望。
在李书福看来,眼下困扰吉利最头痛的问题并不是制造、市场以及资金问题,而是来自政策层面的限制。
几乎每到一次北京,李书福就要头痛一次。他要费尽口舌,游说相关管理部门。最终,这一努力看起来付诸东流。
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在国家经贸委最近公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里,吉利榜上无名。
关于这一点,其严重性如何评估都不过分。它意味着,吉利只能继续生产原有的几款车型,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将不太可能批准其改进型或第二代产品。乃至有人说,新产品不批,吉利只能是死路一条;就此收手,吉利又心有不甘。
“我连参加考试的资格都没有了。”李书福抱怨说,重点扶持不等于获得市场认同。例如高考,不是校长让谁去谁就能一步登天。“市场不就是一个大的考场吗?我的题目是如何为老百姓造车。我希望能够得到公平参加考试的机会”。
但是这种可能性令人悲观。正如有些媒体所披露的那样,政府的意图非常鲜明,那就是在未来几年内,集中力量打造两三家大型汽车制造商。至于这些民间汽车新势力,政府希望由主导型的大制造商完成整合。
眼下吉利已经有几款新车在握,但是它没有“准生证”。
获得“准生证”的路径不外乎两条。一条是直接申报。看起来李书福对此信心十足:“虽然因为产业政策的限制,现在申报新车有困难,但我相信总会有一天能够成功。”
但是这个“有一天”是指哪一天呢?事实上留给吉利的时间并不多,李书福需要的是只争朝夕,而不是坐待形势逆转。
剩下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与手握“准生证”的国有大汽车企业寻求合作——安徽奇瑞与上汽的合作就是一个典型样板,安徽奇瑞把20%的股份白白让渡给上汽集团,获得了它所需要的三厢轿车牌照,结果是销量增加了3倍。
同样的,李书福也希望能够获得上汽的青睐。在数月前召开的汽车高峰会上,李书福长时间地握着上海通用老总陈虹的手说:“我一直在问谁是陈虹,我可是天天都想见到你。”遗憾的是,迎接他的仅仅是礼节性的微笑,而不是商业上的热忱。
大概没有多少人预料到,最终李书福迎来的既不是一汽,也不是上汽,而是神龙富康。
谁是真正的赢家?
很难说李书福是个赢家。原因很简单,此次合作的车型是富康改装型,也就是说,李书福没有拿到他梦寐以求的东西:上马自己的自有车型。
甚至在这个合资企业里,占有主导地位的恐怕也不是吉利,而是神龙富康——对这一点,李书福顾左右而言他,不予正面回答。
去年金华市的两家公司与东风汽车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在金华生产富康汽车。其间,金华方面有一家企业退出,于是金华市政府找到了吉利——从这一点来判断,在李书福的视野里,此前神龙富康不过是个备选项。
但是这个备选项竟然变成了首选项。按照协议,神龙富康提供各种零部件以及半成品,同时负责技术、质量、售后服务。吉利负责组织生产和销售。值得注意的是,新车将不采用富康或吉利品牌。
在这个协议里,吉利得到了什么呢?在这个新公司里,吉利负责组织生产和销售,它是想获得制造环节与销售环节的利润吗?可以肯定的是,在制造环节吉利肯定会有利润,但是在销售环节,情况并不乐观——众所周知,新品牌的市场推广费用极其高昂。两项相加,最终前期收益是个负值。
剩下的惟一一个解释,就是李书福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他可能寄望于通过富康来为自己申请“准生证”——比如说他的跑车,就在这个新公司里完成生产与销售。
如果是这样,李书福就是一个小小的赢家——但是李书福断然否认了这一猜想。
“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一个汽车改装厂,”李书福轻描淡写地说,“它对吉利的未来没有什么影响。”——既然没有影响,那又要它做甚?除非李书福疯了。
正如市场观察人士所言,人称“李疯子”的李书福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在这步棋里,肯定埋有伏笔。
相比较而言,富康的利益是一眼可见的。首先,新车型将丰富福龙富康的产品结构——在此之前,产品系列的单一是其明显的软肋;其次,可以降低财务运作成本,富康前期投稿百亿,直到现在还未达到规模优势,而吉利所取资金来自民间,财务成本较低,可以满足富康对低成本车的需要——吉利的两款车已经证明了它的市场运作能力。
在这个意义上,神龙富康是个较大的赢家,吉利是个小赢家,因为这个小赢家赌的是不可见的未来,所以对这个小小的胜利,李书福都懒得去张扬,神龙富康也懒得去张扬。
讨价还价的本钱
因此,本次合作并不是市场层面上所传说的招安行动,即使双方真有此意,也不过是一次试探性合作。因为吉利的绝大部分资产不在新公司里,吉利的未来也不在新公司里。
吉利的未来在两个汽车厂里,一个是临海豪情,投资3个亿,一个是宁波美日,投资10个亿。在汽车业这样的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的行业里,它的回根周期相当漫长,李书福首先要学会的是忍耐。
此外,李书福还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注人,以确保源源不断的产品推广与品牌推广。
在去年排定的福布斯大陆富豪排行榜里,李书福个人身家是9700万美元,名列第32位,而眼下整个吉利集团总资产估计在二三十个亿左右。
从这一点来看,李书福面临着一个资金饥渴的问题。他既不可能获得大量的银行贷款——他本人很自豪地说,直到今日,吉利未有一分钱的贷款,也不可能短期内通过上市获取资金。
事实上吉利的奇迹,始终是一个如何整合市场资源的奇迹,尤其是整合民间资本的奇迹。李书福名之为“老板工程”。
但是“老板工程”的延续性本身大可存疑。民间资本更倾向于资金的安全性,对快速获利更感兴趣。当吉利的获利期还在不可预期的未来时,一部分资金的耐心开始丧失——在前些日子,为此吉利还与它的合伙人打过一场官司。
甚至李书福的四弟,已将其所拥有的集团20%的股权让渡出去,全身而退。
其次,整个吉利集团的赢利能力也不是特别乐观。
两家汽车厂、一支足球队、一所吉利大学,都是烧钱的主儿,剩下的产业还有摩托车厂、装潢材料公司以及海南物业,据估计大概每年盈利在1个亿左右。
李书福说:“我们也在寻找机会。吉利将来可能会以重组的形式进入资本市场。”
在李书福看来,和民营企业合作来获得更多的资金是不可取的——实力还是太弱。李不愿透露其现在的股权结构,“我不是上市公司,我没有这个义务”。
对部分合伙人信心动摇乃至撤资的危险性,李书福不以为然,“我是大股东。你很清楚,应该谁说了算,是不是?当然我会听取其他股东意见,只要有好的意见我是会采纳的”。
4月底,吉利集团将豪情和美日合并成吉利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李书福希望,公司一开始便按照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来组建运行,摆脱“老板工程”的阴影。显然,这个公司将是吉利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最有价值拿上市的一块资产。
“一不怕死,二不怕苦”
“坐那样的车,得有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精神。”汽车业一位重量级人物曾经如是说。自然,吉利是“那样的车”里的重要成员。
但是李书福不这么看。从日本以及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李书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了吉利的未来。
李书福如此底气十足确有他的道理。事实上在吉利的发展史上,它的几项记录令人惊讶。
比如说,宁波美日设计生产能力在15万辆,投资10个亿,而同样的生产能力,一汽大众的投资是吉利的10倍左右;再比如说,宁波美日在北仑港打下第一桩的日子是1999年8月,到2000年5月17日,第一辆汽车下线,历时9个月,同样的工程国外要3到5年——这是一个世界记录。
“我们现在生产的就是低价汽车,这是现在老百姓需要的汽车。我们正是看准了这块市场的空白才进入的。中国的消费者已经为中国的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把这句话换成另外一位民企老总的说法可能更为直接:“如果桑塔纳马上降到七八万,还有哪几个厂随随便便上轿车项目?”
据吉利内部人士说,日本记者经常给吉利发来传真,要求全面采访李书福——他们从吉利身上看到了日本汽车工业数十年前的影子。
这是吉利红绣球的新目标吗?(记者栗源)
南方日报 |
相关文章 |
华山一条路 不能再回头 吉利当家人京城畅所欲言(2001-08-02 14:55) |
民营资本不被看好 “吉利”总被传言困惑(2001-08-02 14:21) |
民营企业吉利称绝不退出汽车市场(2001-08-02 08:31) |
福田、华晨、奇瑞、吉利——第三种模式崛起(2001-08-02 08:33) |
吉利汽车展示新概念 吉利跑车三厢美日齐上阵(2001-08-01 08:12) |
鲶鱼还是唐吉柯德——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吉利和李书福(2001-07-31 08:15) |
吉利汽车新概念展示活动即将亮相北京城(2001-07-25 09:53) |
富康车主教您几招节油小窍门(2001-07-24 09: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