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WTO大门 中国小型轿车当自强 |
李安定
小型车在国际上尽管物美价廉,但是技术含量并不低,终归他们是和老百姓天天相伴的交通工具。更新换代的速度始终与市场需求的提升同步。
意大利菲亚特公司的拿手好戏正是小型车。当年在北京卖价八九千元,排量不足1升的“小乌龟壳”126p微型车就是菲亚特公司早年的拳头产品。不久开始技术升级,后来在北京街头跑得挺欢的紧凑性轿车“乌诺”,接着又在世界风行一时。但是菲亚特产品创新的脚步没有停,很快,又有再上一个台阶的“帕里奥”问世,成为大众化小型轿车的经典。
微型车、小型车,包括面包车和旅行车,近年来却在国内一些大城市,甚至中等城市频频受阻。前两年,曾经与北京市民颇有亲和力的黄色“面的”,被迫“下岗”,送到首钢解体回炉的镜头成为北京城市交通走向现代化的一道风景线。近日,上海市交管部门又做出决定,全天禁止排量在1.2升以下的机动车在高架路上行驶。广州则已停止对1升以下排量微型车上牌。
国内一些大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门不乏见多识广的专家,之所以连连出台限制政策,国内微型车、小型车的生产厂商也该在抱怨之余,找一找自身的原因。我们的一些主流微型面包车、小型轿车的生产厂,当年一枝独秀时,短视地划拉价格垄断带来的高额利润,车型引进了快20年,不但仍在继续生产,而且始终没有达到过当年国外同类车的水平,更不用说,利用积累下的资金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性能和市场形象。尽管北京比其他大城市宽厚得多,这些车恐怕也难免重蹈“面的”的覆辙。
小型车当自强,可喜的是,国内厂家在加入WTO的挑战中已经接受了这种理念,上海通用推出“赛欧”,开创了中国新一代小型轿车的先河,菲亚特将在南京合资生产“帕里奥”,都将把国人对小型轿车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昌河、松花江、长安、天津等一批微型车厂家也都推出了与国际水平同步的产品,希望这些新车能够以自己优异的性能重新敲开“限驶”城市的大门。 北京晚报 |
相关文章 |
解析入世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2001-11-22 08:42) |
中国入世十五载车市沧桑(2001-11-22 08:30) |
竞争中发展:夏利如何突破吉利赛欧奇瑞重围(2001-11-22 08:32) |
明年元旦开始 汽车关税减让(2001-11-21 12:38) |
入世后世界汽车巨头的中国战略(2001-11-21 11:20) |
WTO槌声刚落汽车业新车亮相(2001-11-21 11:47) |
我国汽车工业与国外的最大差距是服务贸易(2001-11-21 09:18) |
入世了,汽车业最大的“蛋糕”在哪里?(2001-11-21 09: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