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社评:如何读解汽车价格 |
汽车价格走势已经成了一个热烈而敏感的话题,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表达和读解。一般而言,普通百姓都期待汽车降价,而且降得越快越多越好。国内汽车价格与国际价格之间的巨大差距,让他们觉得这样的期待有着充分的道理;而中国加入WTO,又让这种期待有了实现的希望。不过他们都是普通的百姓,不具备进行价格预测的专家资格,于是媒体上就听不到他们的声音。有资格在媒体上发表意见的是专家,他们由汽车制造商、销售商、行业管理部门的代表和一些经济学家组成。到现在为止,他们大多在从事着为消费者的期待泼冷水的“理性”工作,比如从汽车市场上出现价格松动迹象时开始,他们就先后做出过汽车绝不会降价—汽车只会小幅降价—汽车价格大战绝不会发生等一系列预测。从去年中国加入WTO的局势明朗到现在汽车关税已经下调,他们又不断向百姓耐心地讲解着关税在汽车价格中只占很小比例,因而关税下调不会造成汽车价格大幅下降的道理。他们的各种预测的核心意思,是告诉百姓,等也无益,不如赶紧买车。
一般而言,专家们作为业内人士,具有专业眼光、宏观视点和充分的信息资源,他们的分析应该更理性、更权威、更有说服力。
但是,百姓的判断也有一定的道理,比如以中国不及发达国家十分之一的人均收入,为什么要付出双倍的价格才能买到同样的汽车?比如为什么外国汽车厂家必须年产十几万辆才能达到规模效益,而中国的厂家年产几万辆就能获得惊人的赢利?这样的疑问虽然没有经过专业化的论证,但未必不是更合理、更准确、更有力。而既然有这样巨大的矛盾存在,市场就一定会以各种方式予以解决,使市场趋于合理。尤其是在中国已经入世,汽车关税已经下调,外国汽车厂家已经蠢蠢欲动的情况下,这个解决的过程就一定会更迅速、更干脆。以专家之专,应该能够判断出它将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只是他们现在还不肯告诉大家,以免进一步浇凉了本来已经冷清的市场。
在百姓认为得不到专家有效指点的情况下,他们就只好采取最保险也最保守的办法——不买。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百姓、专家、市场之间的尴尬局面。
其实这样的尴尬不仅仅出现在汽车市场和汽车价格上,在股市、房地产市场上,我们已经都经历了类似的局面。2001年的中国股市终于在经济专家和股评家的一片看涨的预测声中一熊到底,使得专家们的滔滔雄辩都显得有点可疑,也让一直独唱反调的吴敬琏先生成了最后的赢家。
吴敬琏先生继2000年当选CCTV“十大经济人物”之后,2001年再度当选,而且成为得票最多的“年度经济人物”。在颁奖词中,评委会给了吴先生一串人品、道德方面的好词儿,比如无私、良心、睿智、贤达,和特立独行、忧患意识、纯粹的人等等。弄得吴先生不像是经济学家,倒成了道德楷模。可是如果回顾一下吴先生连续两年当选的原因就不难发现,吴先生最特立独行的举动,就是在专家们对股市的一片唱涨声中,单打独斗地道出了其中的问题和可能发生的危机。道出这样的问题和危机,需要良心、无私和特别的特立独行、忧患意识吗?有评论者指出,吴敬琏先生对中国股市的评价和认识,并不高于任何一位理性的散户股民。据此说来,专家要说点儿普通人也知道的实话,倒变得格外艰难。而一旦说出,就“特立独行”起来。本报评论员:张天蔚
北京青年报
|
相关文章 |
“终于下手了!” 成都车市渐露“真容”(2002-01-07 08:13) |
“山东造”汽车相继下线 多数客户在观望(2002-01-04 16:58) |
第一批降税进口车运到北京还得等几天(2002-01-04 16:10) |
盘点车市十大事件与十大现象(2002-01-04 11:56) |
关前关后风云变 车型不同冲击不一(2002-01-04 09:14) |
新年车市有戏 亚运村客流倍增(2002-01-04 09:41) |
“小鱼儿”挑战“花无缺”车市之绝代双娇(2001-12-31 09:53) |
岁末降价频传 成都车市弦绷紧(2001-12-31 09: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