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眼中的汽车市场是个什么样? |
新华网北京1月21日电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在本月13、14、15日三天,就12个有关问题对消费者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涉及292名消费者,统计分析后得出以下八个结论:
一、买车的少,看车、咨询价格的多
此次调查显示,前往汽车市场的消费者虽然都有购车的想法,但明确买车的只占被调查者的16%;更多的消费者到市场来并不是想马上买车,而只是来看一看,这部分消费者占到了36%。到市场咨询汽车价格变化情况的消费者最多,占总人数的48%。从调查反馈的情况不难看出,现在的车市人气火爆确实如一些业内和媒体人士所说,是虚火旺盛。人气虽足,但看的多、买的少,一些价格调整后的车型销售火爆,而其他一些价格未调整的车型则更难卖。消费者持币代购现象有所松动,但总体上还远未达到全面解冻的地步,少数品牌销售困难情况更加严重。
二、进口车价格下调,对消费者产生重大影响
调查显示,计划购买国产车的消费者比例出现明显变化,从以前调查的75%下降到58%;而进口车的购买比例虽基本没有变化,仍为24%,但出现了18%的消费者在购买国产车还是进口车上开始犹豫不决。并且有58%的消费者承认,进口车的大幅价格下调增加了其购买进口车的欲望。
三、消费者认为进口车价格还应降,国产车肯定会跟风降价
应该说,今年年初进口车的价格下调幅度已经很大了。但此次调查显示,仍有56%的消费者认为进口车价格下降幅度比自己预想的要小,认为比自己预想的要大的只有21%,看来消费者对进口车的价格下调幅度预期仍超过商家的想象。随着进口车价格的下调,消费者对国产车车价的下调预期也越来越高。本次调查显示,53%的消费者都认为国内厂家会在进口车降价后跟着调整国产车价格,而认为国产车不会跟风降价的消费者只有10%。
四、消费者对价格战走势看法各异
调查显示,面对汽车价格下调的预期,消费者现在持三种态度:第一种是汽车生产厂家如果能坚持不降价,有65%的消费者仍会选择购买其所要购买的车型,虽然他们也会等待,但厂家可以欣慰的是似乎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并不打算同厂家长期对峙下去;选择第二种态度的消费者占20%,他们打算同厂家耗下去,不降价就不买;持第三种态度的消费者有15%,认为如果厂家不降价,就会去买别的车。
五、消费者认为春节前将有巨大商机
面对今年汽车市场纷繁复杂的价格变化,消费者心理都有准备。本次调查显示,有42%的消费者认为今年春节前后将是买车的最佳时机。看来大部分消费者都认为今年汽车生产厂商在价格的调整上难以熬过春节。如果厂家在春节前没有大的价格举措,在其他厂家降价车型的挤压下,有可能会丢失今年最大的一次销售机遇。
六、价格仍是消费者第一考虑因素,降价会引发购买高峰的到来
多数消费者认为,价格已经成为开启持币代购这把大锁最有效的钥匙,只要汽车生产厂家拿出诚意,把一直偏高的汽车价格一次降到位,就一定会启动汽车销售市场,为自己带来丰厚的回报,天津夏利轿车全面降价后所带来的火爆销售局面就是最好的证明。此次调查中,66%的消费者认为,价格是现在影响其购买汽车的最主要的因素,并且有47%的消费者认为,只要汽车生产厂家降价就会马上形成一个购买的高潮。看来汽车市场已经万事俱备,只欠降价这一道东风。
七、消费者强调厂家不能把宝都压在新车上,新车并不一定就是性能价格比最适合消费者的车
从去年开始,厂家逐渐以推出新车作为自己维持高额利润的法宝,但随着新车型推出的速度加快和品种的增多,新推出的车型如果没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面对来自国内外新老车型的竞争,并不一定就肯定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本次调查就显示出,看好即将推出的新车型的消费者还不足27%,56%的消费者是持“说不准”的观望态度。
八、10万元以下的经济型车仍是消费者首选的车型
此次调查显示,希望购买10万元以下车型的消费者的比例已经超过了55%。随着汽车价格的不断下调,更多车型的销售价格已经降到了10万元以内,消费者用自己可以承受的费用已经可以有更多的购买选择。(完)
新华网
|
相关文章 |
车市冷思考:透支之后是否还有卖点?(2002-01-21 17:30) |
车价下降给汽车市场带来5个变化(2002-01-21 17:01) |
今年市场火药味浓 5年后中国汽车产量增一倍(2002-01-21 13:42) |
车价一天一变催生报价中心(2002-01-19 17:47) |
车价降了 租车火了 二手车热了(2002-01-17 10:48) |
轿车全线降价 车市马年牛气(2002-01-14 17:42) |
消费政策尚欠实在 车市今年仍是个谜(2002-01-14 16: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