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谁说了算?如何看待轿车降价 |
“你们这些媒体,只要不单纯就降价炒降价,让我给你们跪下都行!”一位国产轿车企业市场部经理的话,真实地道出了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降价呼声,面对一家又一家的大幅跳水,国产主流轿车企业如坐针毡般的感受。
关税大幅下调,让消费者对国产轿车降价的期望值大增,不少声明不降价的企业,也遭到了媒体和消费者的一片责难。那么,企业为何死抗着不降?
是没有降价空间?非也。去年,虽然厂家一直抱怨持币待购影响车市,但前11个月,汽车销售215.4万辆,增幅15.77%,创出了8年来最高水平!再看利润,前11个月15家重点汽车企业集团(公司)实现利润104.4亿多元,同比增长30.69%,远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4%的利润增长!
是企业对市场信号反应迟钝?也不是。关税下调,必然会对国产轿车价格带来冲击,其影响在车市上已经显露无疑。而且,我国轿车市场竞争态势已然形成,价格竞争即将进入白热化状态。在市场上拼杀多年的企业,不可能不如我们这些局外人聪明。
那么,企业究竟在顾虑什么?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对市场、对企业进行理性分析。首先,采取降价手段,通过做大市场,实现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进而追逐利润最大化,是进取型的经营策略。在目前销售形势还不错的时候,企业断然降价,要冒一定风险。毕竟,竞争对手的应对、市场时机的把握、消费者的购车心态,都会对降价策略的成功与否产生影响。与其冒险,还不如维持现状,静观其变。这是不少企业的真实想法。
其次,降不降价,企业自己说了也不见得算数。目前,我国主流轿车企业已全部合资,虽然坚守了50对50的股比,但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涉及价格等重大决策时,中方就很难占据主动。而中外双方价值取向不同,外方希望攫取最大利润,中方则希望扩大市场份额。于是,在是否降价问题上出现争议就不足为奇。一家国产轿车企业去年底率先将车价降到10万元以下,受到市场好评,可早在一年前,该企业中方总经理就曾提出这一价格策略,但遭到了外方坚决反对。
再次,降价策略的制定,也是一门艺术。降价需要科学的操作模式,坐地降价两三万,等于抛弃了过去的用户。不少企业考虑到品牌定位,希望借鉴IT企业的经验,采取提高配置的方法,维持车价不变。这不失为降价的一种形式,但是否被接受,还要等待市场的检验。
因此,消费者大可不必对车价太敏感。降价的最终决定性力量是市场,而你我恰恰是市场的中坚。等到销量大幅下降,企业强烈感受到市场的无情压力时,不用你呼吁,降价早已成了企业的选择。王政
人民日报-市场报
|
相关文章 |
人民时评:如何看待轿车降价(2002-01-25 08:26) |
新车降价冲击租车公司 北京汽车租赁业税额骤减(2002-01-25 08:17) |
进口轿车短期不会威胁国产中低档轿车(2002-01-25 08:04) |
降价潮打开“车型选择”新天地(2002-01-24 16:35) |
多数消费者认为汽车价格仍有降价空间(图)(2002-01-24 10:18) |
“价格炸弹”的启示:谁不让汽车降价?(2002-01-24 09:51) |
车价一路降 苦了租车行(2002-01-24 08:50) |
对应进口车冲击 广州本田加配置不降价(2002-01-24 08: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