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怎样才能更顺畅? |
至今还有人谈起去年年末北京的那场中雪。雪后的第二天,北京的一家报纸开辟了一个有趣的专栏:比比谁最晚到家。结果一位家住亚运村北面的刘女士夺了魁,她从头天晚上7点开始往家赶,第二天凌晨3点才到家。这场“世纪之堵”让许多人看淡了堵车之苦,如今一提起堵车的事儿,人们就会说,再怎么堵,也堵不过去年的12·7。
不过还是有人无法平静面对堵车这件事。33岁的彭修治是一位注册会计师,前几年在北四环边上的小营地区买了房,一年前换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从此就开始了他的堵车生涯。新单位在和平门附近,无论他采取哪种交通方式,每次上班至少都要在路上花掉一个半小时。如果运气欠佳,堵上3个小时是平常事。问到解决办法,彭修治想到了三种:一,换个离家近点的事务所;二,把房子卖掉在单位附近租房住;三,离开北京到外地去发展。面对堵车这件事情,彭先生显得很无助:“已经是中年人了,事业的黄金时期就在这两年,真的堵不起了。”
堵车的苦恼困扰着绝大部分北京市民。在去年的北京市政协提案中,城建类提案占到了45.9%;而在所有城建类提案中,针对交通问题的提案占77.6%。
堵车经济?
近几年,北京的道路里程数大幅度增长,目前道路总长度已达到4200公里。而北京市对道路交通的投资仍在加大,2001年北京市确定的60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中,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占了36项,总投资达838亿元。
但是道路总里程的增加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北京交通的压力,或者说目前的效果并不理想。无论新建的道路多么宽阔,只要一投入使用,马上就成了一条条天然停车场。这种越建越堵的情况似乎成了规律。于是接着修路的理由依然存在,扩大投资规模的理由也依然充分。
北京市政协委员陈式宽把这种越修越堵、越堵越修的怪现象称之为“堵车经济”。如果纯粹从利益取向上来分析,负责修路的人当然希望修路的活越多越好。
有一次,记者坐在出租车上与司机聊天,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讨厌堵车,负责播发路况信息的电台就不讨厌堵车,道路堵得越厉害,电台的收听率就越高,广告收益就越大。司机师傅很赞同我的“新发现”:“怎么敢不听呢?尤其是路况信息,一句都不敢落。否则一不小心就扎进车堆里出不来了,我这一天的车份钱哪儿挣去?”
怎么解决?
无论北京的交通状况多么复杂,说到底还是一个人、车、路的关系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各路专家见仁见智。
对于人的问题,分歧比较小。北京市交通管理局副局长段里仁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他认为市民应加强交通道德修养,要从娃娃抓起,把交通道德列入中小学课程之中。
在车的问题上分歧最大,交通管理部门希望车越少越好,普通市民则希望早日开上自己的小车,汽车生产商和经销商的态度就更不用说了。不过,无论存在多少分歧,可以预见,在“入世”之后车价大幅回落的大背景下,汽车进入家庭是挡不住的时代潮流。
接下来是路的问题。道路不可能无限制地拓宽、拉长,怎样把有限的道路充分利用起来,才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关键。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尤其是地铁交通,把小汽车挡在城外,让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城。法学教授强磊把这种做法称为“双乘方针”。强磊认为,国外发达国家的大都市很早就实现了“双乘”,北京的内外城层次分明,实行“双乘方针”更有优势。
到底怎么解决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绝不是一篇文章能够说清楚的,但是解决问题的原则已经明确。在不久前召开的北京市人代会上,北京市市长刘淇向全市人民承诺:要根本扭转城市建设和管理中“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要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人民网
|
相关文章 |
新型的数码酒精测量仪装备北京交警(2002-02-20 14:41) |
京城百姓过节忙 逛庙会看车展(2002-02-20 14:58) |
夏利不会再降价 八天销售过百台(2002-02-20 14:22) |
昨日货车撞大桥 肇事司机受处罚(2002-02-20 13:30) |
春节后北京道路交通流量增大(2002-02-20 13:41) |
春节后北京人面临堵车危险(2002-02-19 16:16) |
节日期间乱停车现象屡见不鲜(2002-02-19 16:52) |
为了保护行人 香港将限制在汽车上安装防撞栏(2002-02-19 15:5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