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是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历史转折点,是否可以称作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元年?从此以后,对豪华车市场的评说都是要以2003年作为坐标系。因为结束了奥迪一枝独秀长期把持国产豪华轿车市场而没有悬念的历史。市场的精彩真正从宝马与奥迪在中国双雄会后拉开帷幕,随后通用汽车的卡迪拉克、尼桑的西玛都将鱼贯而入,奔驰、沃尔沃、凌志等都在几家巨头运筹帷幄之中。
中国豪华车市场确实是一块汽车厂家长期垂涎的乐土,奥迪从技术合作的组装方式到合资生产方式,十几年来独领国产豪华车的风骚,不断扩充产能,成为豪华车市场主角,而奔驰、宝马、沃尔沃等则被挤到进口车盘子里分食,充当市场配角,显然于心不甘,苦苦等待政策松动的时机。现在外方越来越明白,别指望随着中国入世后的进口车配额许可证取消和关税税率降低就能将进口车长驱直入,有中国合资伙伴做“地陪”便能逢凶化吉,填平市场坎坷路,成了国产车就象有了护身符。国产奥迪的市场先导示范作用打消了最保守对手的疑虑,让不轻易在海外设厂的宝马、奔驰等变得跃跃欲试、急不可待。让几乎不在海外市场露面的卡迪拉克远涉重洋到上海落户。说明在普及型车和中高档车型竞争的二次浪潮掀过之后,第三次浪潮将在豪华车市场中掀起。国产宝马的确点燃了市场烽火。
细查之下,国产宝马325先打头阵显得颇有怪异,似乎在试探什么。因为国产豪华车的主流产品是奥迪A6,宝马该用5系对应;奥迪推出A4只是起到调剂品种作用,A4较难成为公务商务用车的主流,用宝马325去对付奥迪A4似两家派出轻量级的拳手进行试探性的过招。直到宝马用530上场才彰显宝马真实的意图,就是直接冲着奥迪A6而来,这块市场才是含金量最高的区间,大量的公务、商务顾客群集中在这区间。奔驰与北汽的合作框架协议所提及的奔驰E系车也将是冲着奥迪A6而去。这些现象说明德国豪华车“三剑客”有一种精准的竞争默契,奥迪A6把最有价值的高端市场做熟后,宝马、奔驰采用尾随跟进法是见效最快的策略,共同瓜分这块市场,客观上共同阻击了日本、美国厂家和其他欧洲对这块领地的侵入。
在价格策略上,奥迪、宝马采取与普及型车厂家所惯用的降价竞争完全不同的路数,首先奥迪将比A6低一级别的A4做定价攀升,宝马325的出场价格就对奥迪A4高打高压,宝马530出来的价格也会如法炮制。其实这也是一种竞争默契,宝马趁奔驰还没进入国产车行列前通过制订高价策略来猛舀第一桶金。对于奥迪来说,既然无法阻挡宝马踏进国产豪华车领地,宝马的高举高打总比紧咬着奥迪价格为好,流失掉的顾客也会相对减少。在国产宝马的产能真正上来前的一段时期,奥迪还是在销量上占绝对优势,无非受到了很大的竞争心理压力。
德国的“三剑客”实际上都留了一手,奥迪不会提A8的国产化、宝马不会提7系列国产化、奔驰也不会提S级的国产化。这些销量有限而利润最丰厚的车系要留给进口车市场,给自己主导的市场操作空间。
但是国产豪华车市场已经门洞大开,虽然在今后会牢牢地占据相对最大的份额,德国品牌的车系难以一手遮天,与德国豪华车系风格差异颇大的卡迪拉克在上海通用的坚实基地上很可能会发异彩,尼桑的西玛和正在运筹的凌志等大排量日系车正在跃跃欲试。最终形成德国、日本、美国车系瓜分中国豪华车市场的格局。
版权声明:搜狐汽车评论之“钟师冷眼观车界”以及其他专栏作者文章,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转载者,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文章系作者本人观点,与搜狐汽车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