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日新华社发文称,北京交通近期出现“和谐交通”的势头,透视近段包括中非论坛期间北京市交通管理的成功做法,当前公车改革亟待加大力度,这可以为北京市建设“和谐交通”理清发展脉络。
文章指出,由于北京市机动车数量猛增,环环相套、向心式的道路规划又不尽合理,公交发展也相对滞后,导致北京严重拥堵成为家常便饭。 透视这段时间北京市交通管理的成功做法,记者认为,北京的交通近期之所以能出现“和谐交通”的势头,与有抑有扬的管理思路是分不开的。而最大、最有成效的“扬”,当属管理部门让公共交通担纲的思路。
同时,与力扬公交相比,抑制小汽车出行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分析北京市交管部门的做法,高明之处在于没有对公车、私车“一刀切”,而是抑制公车力度更强。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中央驻京单位按照50%、北京市属机关单位按80%的标准封存所属公车,这样,北京49万余辆公车入库封存,却并未见到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效率受到严重影响的报道。
文章认为,从提高效率、节省财政支出的角度出发,各机关、单位养公车的数量应该以多大的力度和速度精简,使用公车的情况该不该受到更严格的监管,这的确值得有关部门从49万辆这个数字中定量分析一下。
北京市交管部门这次对私家车和社会车辆的抑制采取的是“软手段”。一方面,交管部门频频通过电视、手机短信等媒体提前打“预防针”。另一方面,根据市环保部门统计,有25万辆私家车车主承诺中非论坛期间不开车出行。
文章最后指出,从建设“和谐交通”的角度分析,在保障公交便捷、舒适、发达的前提下,科学、适度地抑制私车不可避免。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这更多需要借助经济杠杆实现。例如,大幅度提高二环内中心城区的停车费,推行燃油税改革等等。 (责任编辑:马中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