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一早,记者便得到消息说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毕睿德辞职了,接替他的将是奥迪品牌负责人文德恩博士。第二天,大众中国即正式发布了这一消息。8日的新闻稿原文说,大众汽车股份公司监事会主席团与毕睿德博士达成一致,毕睿德博士在2006年12月31日之后不再担任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 监事会主席团一致推荐现任奥迪品牌集团董事长文德恩博士从2007年1月1日起接任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的职位。大众汽车股份公司监事会将在2006年11月17日召开的全体会议上最终决定这一任命。
无疑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因为就在半年前,大众汽车监事会还批准将毕睿德的合同任期延长5年,也就是说,毕睿德本来应该在2012年才离职。但仅6个月后,毕睿德就辞职了。
当天,大众方面并没有给出任何关于毕睿德离职的理由。不过,另有消息说,毕睿德将因此获得大众支付给他的1500万欧元“赔偿金”;同时,大众方面还表示公司将会给予其一个“特殊的职位”。
最近几年,关于奥迪品牌的技术不断向大众品牌“溢出”的事情曾一再引起媒体的关注乃至非议,而这一次“奥迪的人干脆接管了大众”,这种“人才的溢出效果”也许远比技术的“溢出”更值得关注。
毕睿德为何会辞职?
毕睿德博士1948年生于慕尼黑,是土生土长的德国人。他毕业于慕尼黑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并获工程硕士学位。其后一直供职于汽车制造行业。1973年就职于宝马集团,任生产设计工程师,这是他职业生涯的起点。随后,他历任数个职位,直至1991年被任命为宝马集团董事会成员,专门负责生产业务。1993年1999年间,出任宝马集团首席执行官一职。2000年,加盟大众汽车集团,并于2002年被委任为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是2004年度欧洲汽车工业协会轮值主席。
大众中国没有说明毕睿德辞职的原因,但很早就有消息说他“很有可能失去大众汽车董事长位子”。据国内某汽车专业报报道,今年3月1日,大众集团监事会主席费迪南德·皮耶希曾对媒体表示过毕睿德可能会离去,但同时也表示针对毕睿德的去留,在大众集团内部有意见分歧。
关于毕的去留分歧主要集中在工人和股东之间。工人代表坚决反对毕睿德继续担任董事长的原因是毕曾表示要对德国大众生产基地进行裁员,届时有可能辞退2万名员工;股东们则认为毕的改革会给大众集团带来新气象,所以希望他继续留任。
在德国,特别是像大众集团这样的企业,工人们对公司的战略决策有很大的影响力,因为工人们在公司的监事会拥有与股东数量相同的10个席位。对于毕的去留,皮耶希曾表示,如果10名员工代表坚决投反对票的话,毕睿德的连任将变得十分艰难。另外,关于毕睿德去留的问题不仅涉及员工代表与股东之间的较量,同时这件事情也让皮耶希陷入了两难境地——作为董事,他可以投票支持毕睿德;但他又欠员工代表们一个“人情”(皮耶希的董事长地位曾经遭到来自于劳尔的挑战,那时员工代表们站在了他这边,让他坐稳了德国大众董事长的宝座),他得还这个人情。
不过,也许大众品牌的“溢出效果”太差才是导致毕辞职的真正原因。虽然与去年同期比较,大众今年上半年的经营利润增加了56%,达到20亿欧元,但这个业绩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奥迪公司。摩根斯坦利公司欧洲首席汽车分析师亚当·乔纳斯估计,奥迪的市场价值为230亿欧元,大于大众的市场价值176亿欧元(尽管奥迪的股份99%为大众拥有,但奥迪是独立上市)。他估计,即使没有在美国市场的亏损,大众的营业利润率也仅有2%。相比之下,奥迪的营业利润率为5.3%,而且正极力挤进著名豪华品牌的行列。
此外,大众监事会主席费迪南德·皮耶希本来就是一个强势人物,他和他的家族是保时捷集团最大的股东,而保时捷集团在大众拥有21.2%的股份,领先于第二大股东——拥有20.8%股份的下萨克森州政府。保时捷的老板(皮耶的追随者)温德林·维德金曾经呼吁取消阻止任何股东拥有大众20%以上投票权的特别法规,这被认为是皮耶想让“保时捷帮”接管整个大众集团的迹象,也是安插维德金或者文德恩作为老板的信号。
皮耶希的打算能否改善大众的命运很难说,因为大众的主要问题是机制老化和结构臃肿,以及居高不下的成本,加上5年前想在北美取得一个有希望的位置但遭到失败后留下的后遗症。
文德恩为何会“溢出”?
2005年,大众重组了大众和奥迪二大品牌。经过重组后,大众汽车集团拥有的两大品牌集团中的大众品牌旗下包括大众汽车、宾利、斯柯达和布加迪;奥迪品牌旗下包括奥迪、兰博基尼和西亚特。贝瀚德博士和文德恩博士将分别负责两大品牌集团的经营业务以及这两个品牌阵营之间的协调工作。同年12月7日,在奥迪集团监事会会议上,文德恩被任命为奥迪股份公司新任董事会成员。
文德恩现年47岁,毕业于社会科学专业。自1985年以来一直担任大众股份公司集团总工会的私人秘书和协调员等工作。2005年3月加盟奥迪股份公司负责人事管理工作,他还是人事策略和基础课题部的负责人。
2005年,在奥迪公司2005年度新闻发布会上,文德恩的一句“奥迪要成为高档车市场上最成功的企业”引发了在场欧洲记者的多次追问。实际上,在文德恩的领导下,奥迪正在执行一个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2006年平均每个月推出一款新车型或换代及改型车;在今后3年间投放至少6款迄今不在奥迪产品系列范围内的新车;中期目标则是到2008年销量突破100万辆,长期目标是到2015年超过140万辆,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高档车制造商。
随着奥迪日益丰满的“羽翼”,“奥迪是否会独立?”的问题也被提了出来。在去年的大众集团年度发布会上就有德国记者提出过,当然也曾有中国记者向大众方面提出过,但都被否定了。
记者们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在大众集团内部,2005年奥迪的销售额(266亿欧元)虽然仅占集团销售总额(952亿欧元)的28%,但税前利润所占比例则高达41%。作为子公司,2005年奥迪向大众集团(占有奥迪99%的股份)上交了4.62亿欧元的利润。中国记者最典型的问题是“奥迪对一汽—大众的利润贡献最大,但只占有10%的股份,拿10%的利润,除了中方的60%份额外,其他30%都让大众拿走了。对此,奥迪是否会感到某种心理上的不平衡?”奥迪负责中国事务的董事施密特回答说:“儿子为母亲做贡献,没什么心理不平衡的。”记者对这个回答的评论是“有点酸溜溜”。
据一位非常熟悉奥迪内部事务的记者说,实际上奥迪与大众并没有直系的血缘关系,“至多算是大众的养子”。因为二者结合之前惟一的联系纽带是汽车设计奇才费迪南德·保时捷在上世纪30年代为奥迪的前身“汽车联盟”设计了赛车史上的巅峰之作、突破400公里/小时极速的“银箭”赛车,而后又为大众设计了在二战后创造销量奇迹的甲壳虫。“更有趣的是,这个养子在年龄上要比作为养父的大众大上至少35年。如果不是因为奥迪地处东德,战后被苏联红军全窝端掉,奥迪人被迫流浪西德,大众和奥迪恐怕至今也不会走到一起。”
直到1992年,由奥迪董事长升为大众集团董事长的费迪南德·皮耶希给予了奥迪独立营销的权力,奥迪才开始名正言顺地恢复其品牌的本性,并开始快速发展。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奥迪与大众至少在企业层面上开始有了一种真正的血缘关系——费迪南德·保时捷的外孙、奥迪前董事长、大众集团前董事长、大众集团监事会主席、大众集团主要股东保时捷家族的主要成员、血管里同时流动着四环“银箭”和大众“甲壳虫”血液的费迪南德·皮耶希。
就奥迪与大众这种特殊的关系,一位中国记者曾问奥迪一位高层人士“奥迪独立是否更好?”奥迪人士回答,由大众控股,奥迪可以避免股市的风险,毕竟股市通常都追求短期利益,而奥迪历来追求一步步地长远发展,而且在集团内部非常自由。不过,据这位人士透露,奥迪去年向大众上交了4.62亿欧元的利润。
大众曾救奥迪于危难之中,保时捷家族的皮耶希又给了奥迪品牌复兴的机会,现在的奥迪正是风头正劲时,不但吸引了包括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在内的一批名人顾客群,还将德国其他竞争对手的顾客也吸引了过来。
就连宝马集团前任首席执行官庞克也承认,在过去的15年中,奥迪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它想跻身高档轿车品牌的行列,它成功了。
如今,奥迪的人又接掌了大众的帅印。
大众会因此复兴吗?
据今年3月《华尔街日报》披露的大众汽车财报显示,2005年大众在亚太地区收入下跌了10%,至8800万欧元,并披露中国业务首次出现了年度亏损,而且北美业务也出现了连续第三年的亏损。财报公布后,大众公司首席财务官Potsch表示,希望中国业务在今年出现重要改善,收入将有所增加。
但实际上就全球业务而言,大众公司2005年全球净利润仍比上年增加了61%,达11.2亿欧元合13.5亿美元,虽然这个数字仍远远低于2001年的创纪录水平——净利润29亿欧元。公司北美业务在2005年的运营亏损达8.43亿欧元,不过也比2004年9.02亿欧元的数字略有好转。大众预计今年北美业务仍将继续亏损。
从中国市场看,大众汽车是中国汽车工业最大、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国际合作伙伴。早在1978年,大众汽车集团即开始了与中国的联系,1984年10月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家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1991年2月第二家合资企业——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目前是国内第二大轿车企业。尽管大众方面曾经否认在华两家合资企业去年亏损的说法,但范安德不久前在向记者们谈到他的“奥林匹克计划”时曾说过“希望今年在华两家合资企业能够实现重新盈利”,至少这从侧面证明大众在中国已经“没有盈利”。
不过,根据大众中国不久前公布的官方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包括国产车和进口车在内,共销售了524558辆
2005年同期为407548辆,实现同比增长28.7%。这一成绩使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7.5%。因此,范安德才能很有信心地说,奥林匹克计划的三大内容——稳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2006年销售业绩超过2005年、重新在中国市场实现财务盈余,“今年肯定能够圆满实现”。
纵观大众在全球以及中国市场的未来表现,如果它正处在“恢复期”,那文德安的到来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如果是处在“休克期”,那毕睿德离开得也许正是时候呢。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