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车展徐徐拉开了帷幕。本届车展的火暴程度可以用任何一个与车展相关的侧面来证明,比如,参展厂商对参展面积的争夺;国展周边交通的拥挤以及蜂拥而来的全球几千名媒体记者。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全球化的国际型大车展——我们不需要对此多费口舌,事实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两年前,可能有人还有疑虑,现在这些人要考虑的是如何参与到这场车坛“盛宴”中。
上届北京车展开幕时,正遇国内汽车市场的低迷,车展前后国内汽车市场的几大主力军集体降价,汽车市场从连续数年的超过速增长,下滑到几乎出现负增长的境地。因此,业内把上届北京车展说成是国内汽车市场的一个“拐点”,汽车市场由此告别了“加价”销售的卖方市场,开始走入正轨。实际上,上届北京车展的“拐点”意义远不至于此。车展结束后,逐渐回暖的市场给国内品牌的汽车企业更多喘息机会,随后的两年内奇瑞、吉利、华晨等先后进入销售前10名。
但同样,在国内自主品牌喘息的同时,一些老牌跨国巨头也开始了其“中国化“的调整,它们的调整已经显示出效果,它们从产品到市场“中国化”后,收到的市场效果显而易见,一汽大众奥迪的销售今年前三季度增长幅度在60%左右,上海通用现在经常蝉联当月销售冠军。
总结以上事实,不难得出的结论是,在过去两年合资企业“中国化”的成功和自主品牌迅速发展,构成了中国汽车企业发展的主流力量。这正是两年前上届北京车展传递出来的信息。
如果把上届北京车展当作国内汽车工业的一个“拐点”,经过两年多调整,新的“拐点”又摆在国内汽车工业面前。只不过,这个“拐点”与上一次市场表面的“拐点”相比,意义更深刻——自主品牌的崛起。尽管,自主品牌不论是技术积累还是市场经验,与跨国巨头还有很大的距离,但在本届车展上我们还是明显地感觉到,两者之间的差距在缩小。本届国内自主品牌由之前的杂牌军,成长为车展推新车的主力军,所有自主品牌展台都有全新推出的新车,从一汽、上汽、东风到奇瑞、华晨、长城。业内乐观地估计,从本届车展起,自主品牌将开始实现真正的走向世界的梦想。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