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百姓生活发生变化 对社会发展形成挑战
“夺人二目”的北京国际车展让本已“高烧不退”的汽车类话题再度升温。然而,车展只是一件华丽的外衣,人们看到的是中国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三,市场规模则排到了世界第二位。 在社会层面,1986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私家车,为防身份暴露,这些车的车牌都以字母“Z”开头。20年后,路透社记者发自北京的报道称,中秋节那天有大量汽车开回北京,整个城市被烟雾笼罩了。当晚本应全家赏月,但作者在文中加了一句———“如果他们今天有可能看到的话”。其实,汽车带给中国的远不止这些,英国《经济学家》的一篇文章似乎更贴近现实——《中国汽车,梦的机器》。
“中国的一年和我们的可不一样”
最近,全球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公司在其发表的“2006年全球汽车业金融报告”中预测,中国今年轿车产量将提高25%,达到540万辆,从而取代德国,成为排在美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轿车生产国。这则消息在欧洲引起的震动不小,德国《图片报》讥讽说:“欧洲生产商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国汽车大举进攻的局面完全是你们自己造成的,是你们手把手地教会了中国人如何制造现代汽车。”德国汽车专家克诺斯教授则感叹道:“不久以前,中国汽车厂商还被认为是粗制滥造的模仿者,今天已令人刮目相看。他们速度很快,中国的一年和我们的可不一样。”雷诺—尼桑的老板卡洛斯也指出,“现在中国汽车的质量水平已经相当接近韩国,中国人学习得很快。”德国纽伦堡普尔斯市场调研所的民调结果表明,1/3的德国驾车者表示,他们有意购买一辆中国汽车。
与捷足先登的德国人不同,日本人直到现在还在后悔。日本经济研究所的一位研究人员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日本人太保守,日本汽车生产商对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估计不足,以至于把那么好的中国市场拱手让给了欧美同行。等到丰田等日本公司下决心到中国发展的时候,一些条件优越的沿海城市已经没有了它们的立足之地,它们只得到中国的内陆地区发展。为了弥补“先天不足”,日本汽车商不断在中国“提速”。今年10月底,日本各大媒体都报道了一个消息,即本田公司的一款高级轿车正式进入中国,这是该车首次在北美以外的地区销售。
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一汽红旗HQ3加长防弹车、上汽荣威(荣威新闻,荣威说吧)750、一汽奔腾(奔腾新闻,奔腾说吧)等自主品牌中高端产品以及众多概念车的推出,奇瑞ACTECO发动机、华晨1.8T发动机、吉利CVVT发动机、吉利自动变速箱等量产动力总成产品的登台,以及世界各地经销商云集北京参与奇瑞全球经销商大会的盛况,让人们看到了自主品牌蓄势突破的方向。 (责任编辑:马中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