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旦前夕举行的“广州反走私综合治理25周年”会议上,广州市打私领导小组副组长李治臻透露,广州今年缉获的走私红油(在柴油中添加红色素)船将达到约100艘,且该市的成品油走私活动又有反弹、回潮趋势。
“利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州的红油走私主要来自香港。香港红油的批发价约为3000元/吨,走私送达价约为5000元/吨,而目前内地0#柴油的价格约为5500元/吨。
近年来,国内几大石油巨头一直在抱怨内地成品油和国际原油价格倒挂,并以此为由要求国家提价和领取巨额财政补贴。比如,根据中石化董事会发言人最近在答记者问中提供的数字,2004年,中石化采购进口原油到岸价平均为37.36美元/桶,而国家规定的成品油出厂价平均只有36.70美元/桶。2005年,中石化采购进口原油到岸价平均为50.31美元/桶,而国家规定的成品油出厂价平均为43.98美元/桶。到2006年9月末,虽然国家启动了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并根据新机制两次上调成品油价格,上升幅度为13%,每吨仍亏900元左右。
如果情况真的如中石化所说,按理,应该是将国内的成品油往海外走私才是。但现在恰恰相反,大量成品油往国内走私。广州市打私办提供的数据显示,由于持续反走私打击,2002~2005年,广州地区的成品油走私案数量曾以每年25%的幅度递减。其中,2004年、2005年广州海上成品油走私船只大约保持在40~50艘。这说明,至少在2002年,至少在广东地区,成品油的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而也恰恰是从2002年开始,国内成品油的价格调高了13次。
事实上,不只在广州,全国其他地方也存在成品油走私现象。如中国广播网曾报道走私分子甘冒“桑美”台风登陆的危险走私“重油”(成品油的一种)。而在海关宣布2006年上半年的查获走私案件中,成品油就位居前三名。
成品油走私之所以有利可图,原因在于国内批发价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中石化自己的报纸去年10月18日说,在国际原油价格57.65美元一桶的时候,美国的汽油是147美分一加仑,相当于人民币4118元一吨,而当时国内的批发价是6585元一吨,比美国高出2467元,幅度达59.9%。海南一家民营加油站的老板,也曾对央视记者说,2006年4月23日,他从两大石油巨头的进货价是每吨5300元,而当时国家的最高限价是每吨4744元,比国家限价高出556元。如此高的利润,走私分子岂不动心?
一边是走私分子不怕打击疯狂走私成品油,一边是国内几大石油巨头囔囔着油价倒挂,炼油企业亏损乃至倒闭,中国市场上出现的这种吊诡之处,根子乃在于石油集团的垄断和批发环节的不透明。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不仅垄断了从最上游的勘探开采到最下游的加工销售在内的完整产业链,而且油从炼油厂到加油站中间要经过一个批发环节。也就是说石油在炼油厂出来后要全部到两大集团的总部,然后从总部批发到它的大区公司,区公司批发到省公司,省公司再批发到市公司。按照这个链条批发,逐级到加油站。由此可以看出,炼油企业的亏损实际上是其利润通过批发环节流到两大集团的各级公司和加油站去了,换言之,利润是在他们自行设定的中间环节中被转移走了。再直白一点讲,所谓炼油环节的亏损,不过是两大集团把自己的钱从左口袋放进右口袋而已。
但是,对两大集团来说,玩这种手法不是没有意义的,其好处就是故意割裂炼油环节与其他环节的关系,夸大炼油企业的亏损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并借口石油作为战略资源的价值,向主管部门传达损害企业利益就是损害国家利益这样的信息,以此将炼油企业的亏损转嫁给消费者。成品油走私反弹不过是再次暴露出了垄断者的这种本质。
(责任编辑:王伟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