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更重=更安全?别扯淡了!

阅读(0)评论(0)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搜狐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只要跟你说“我车身重量大我安全得很”这种犯二的话,宁愿理解为“油耗较高”,也不要理解为“我很安全”好嘛。

  本文是驾仕的原创分享文章,来自撰稿人Eason张

  

  Eason张的第一篇话题就来得非常猛烈,当然呢,这也充分展示了他个人的特色。而且看完他的文章,你大概会觉得驾仕“头号毒舌”Max老师也还是蛮温柔的。

  本期Eason张要跟我们聊聊关于“车身重量是否决定安全指数”这个话题。口说无凭,实验为证。

  ====以下是正文的分割线====

  首先我还是要跑题一下(其实根本就没有跑嘛):系安全带非常的重要。

  那些觉得自己车安全、觉得自己肌肉发达、觉得自己反应敏捷就不系安全带,搞个安全带插扣糊弄的人就是傻b,没有一个人例外。

  ——骗人都骗到自己头上来了,连自己命都不要了,不是傻b是什么?

  这种人,遇到车祸活下来算是概率救你一命,死了纯属活该。

  好了回到正题。

  至今,仍然有人相信这么一套说辞:我的车比你重70公斤,我的车就比你安全一些。对于相信这套说辞并以此为依据买车的人,我只想深情地说一句:大哥,槟榔加烟,法力无边,么么哒~

  级别车型的安全性能在很大程度上,要拼的是结构设计的合理程度,这已经是被广泛认可的事情——当然可能中国不包括在内,否则那帮整天往车门车盖子上站的4S店奇葩是怎么来的?肯定有受众嘛。有2B的需求,就会有2B的营销

  而结构上的差异,要么来自车身固有的形式差异,要么来自设计能力和诉求,要么来自年代差异。这种差异到底有多大?我选了三组车,来分析证明一下。

  注:图片选自澳大利亚的ANCAP碰撞结果(由于安全设施的差异,只节选正面碰撞结果),将6款车型分为三组,分别是:

  丰田陆地巡洋舰200系 VS 尼桑途乐(Y61)

  丰田霸道150系 VS 丰田陆地巡洋舰70系(货车款)

  丰田海狮2013款 VS 福特全顺2013款

  陆巡200 VS 途乐Y61

  

  

  要指出的是,陆巡200系其实真正对标的是途乐Y62。陆巡200系和途乐Y61两者同时在澳洲都有销售,因此都被ANCAP测试了。两者都属于典型的大型越野车、都使用了独立梯形大梁,也都以质量过硬、关键时刻能保命而著称,甚至两者空车重量差异也不大。

  除了品牌的不同,他们最大的差异在于“代沟”:200系陆地巡洋舰2008年投产,而途乐Y61投产于1997年,存有11年的差距。

  这11年的差距绝对要为正面碰撞结果负大部分责任(由于节选正面碰撞,因此即使途乐只有两个气囊在这方面区别也并不大)。

  由于设计年代的差异,两者的安全结构合理性可以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要注意的是,这两者的重量基本是伯仲之间,都是2吨5还多的大家伙),碰撞时Y61的驾驶舱结构完整性已经遭到破坏,而200系对于驾驶舱类的侵入幅度要小得多。踏板和轮胎等部件后缩程度Y61亦远大于200系LC,如果说头部两者还相差不多的话,胸部及以下的受伤概率就高下立现了,Y61内前排人员的胸部、腿部、脚各种压力山大。

  

  

  

  

  正面碰撞分数:

  陆巡200:13.09分;途乐Y61 :6.17分

  (抱歉当时的pdf并没有提供Y61的人员受力示意图)。

  霸道150系 VS 陆巡70系皮卡

  

  

  肯定有人要问:为啥霸道是和陆巡比?很简单,因为70系年代比较久远,无论车体尺寸还是车重都和50系霸道更为接近。

  两者车重均约2.2吨(70系以VDJ76为基准,因为那才是5门越野车式样嘛)。

  这次的代沟就更深了:霸道150系诞生于2009年,70系中途经过若干次升级,不过最初的投放是1984年(这就是陆地巡70系那个30周年纪念的由来)。

  

  

  

  

  正面碰撞分数:

  霸道150系:15.11分;陆巡70系皮卡:6.88分

  坐在老大哥上的那位司机你受苦了……

  首先这里出现了一些bug,比如150系的分数比200系还高,而70系陆地巡的分数比13年后才诞生的Y61分数高。由于没有进行相应的比对分析,所以其中原因我无法确定,相对比较大的可能性就是,前者是由于设计的思路进一步进化了(当然都是5星水平),至于后者,70系后期进行的诸多改进,以及尼桑一贯不如丰田的设计能力恐怕都要负点责任。

  回到150小弟和70老大哥身上:

  70老大哥上的司机受伤风格和Y61差不多,头部尚可,胸部及以下的差异就很明显了。25年的代沟,即便经过几轮强身健体,也完全无法弥补,虽然他俩体重相仿。

  平头丰田海狮VS上代福特全顺(2013款,即国内生产的“新世代全顺”)

  

  

  两者均为回本儿利器(当然据说澳洲的HIACE保值率比全顺高太多了,回本儿更佳),吨位也比较接近。

  厂家则是丰田VS福特

  这次基本就没代沟了,2004年这代海狮投产。2000年这代全顺(FL前)投产,中期改款(即变成国内“新世代全顺”这个样子时)为2006年。

  至于车身式样,海狮为平头车,全顺为短鼻式样。全顺似乎占了很大先机啊,因为有鼻纸……

  但结果却是:

  德味儿的短鼻VAN居然输了?!而且是败给了一台平头的(请和我反复念:平头,平头,平头)的日本面包车?!

  很明显,那些福特的工程师在2000年款/2006年款这两版全顺中,至少有一次,就像大众的外观设计师一样偷懒了。

  

  

  

  

  正面碰撞分数:

  丰田海狮:9.5分;福特全顺:6.53分

  根据图片和假人示意图能看出来,海狮碰撞后,依靠着平头车短得可怜的吸能区,硬是保证了驾驶舱的完整,侵入量较少,从而对车舱内两人的腿部和脚都提供了更好的防护,A柱后移81mm。说实话,能把一个平头面包车搞成这个水平也是跪了啊。

  而新世代全顺的驾驶舱则溃缩严重,A柱和车顶变形的感觉颇有惨不忍睹的范儿,A柱后移134mm。作为短鼻车,车内人员胸部、腿部和脚部受力居然全都比平头的海狮差,看得也是醉了。

  值得注意的是,碰撞后的新世代全顺发生了电池的酸液渗漏,而且还着了一把小火……

  结论:

  这三组对比的车型尽管有点儿过时,但实际上我想说的道理就是:拿车身重量差个几十公斤这一点,硬要说更重的车型更安全的人,就像笃信嚼槟榔没事儿的人一样无知。结构的合理性才是最重要的(设计年代、设计能力和设计诉求,实际上影响的也就是这部分)——重要到了只要解决了结构的问题,就连平头车都能虐了带鼻子的车。

  所以请记住:结构导致的吸能区的设计合理性远远比那几十公斤重量要重要得多。不管什么品牌,不管什么国家生产,不管什么车系,只要跟你说“我车身重量大我安全得很”这种犯二的话,宁愿理解为“油耗较高”,也不要理解为“我很安全”好嘛。

  ★转载请注明出处:驾仕(微信号:jiashipai)&作者名

  __________________

  获取前沿汽车观点,关注驾仕

  微信公众号:jiashipai

标签:用车汽车技术
一起分享吧: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搜狐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看完这篇文章最想说的
当前分类「用车秘笈」下最火的文章
点击加载更多车话文章 点击进入文章列表页

热门标签

一周精选

推荐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