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六月七日电(记者闫晓红)随着中国加入WTO日益临近,世界各汽车强国已虎视耽耽地觊觎着中国市场,中国汽车工业应如何面对挑战?此间专家纷纷献计献策并认为,中国轿车现在所面临的一个较大问题是为“费”所困。
有资料统计表明,中国汽车的总产量为排名世界第十位,但是从企业数量来看,中国整车生产企业有一百一十多家,数量几乎等于美日欧所有汽车厂家的总和,产量却不及这些国家一个大企业的产量。中国整车生产企业之间,整车生产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程度还很低,“大而全,小而全”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大型汽车企业的产品覆盖面大,单一产品产量的规模却不是很大,从春节前后至今,国产汽车主要品牌纷纷以直接或间接方式降低价格,专家分析说,降价的余地和效果都极其有限。
据统计,目前中国轿车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各种收费达二百余种,占轿车实际零售价的百分之二十以上,与其他因素一起导致了车价居高难下,有的甚至高出国际市场现有价格一倍以上。一些专家认为,税费及管理政策问题现有造成的结果,一是不利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抑制轿车的私人消费,限制了国内市场的规模;二是不利于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三是不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阻碍推动以节能为中心的轿车技术进步;四是不利于保护环境质量,高耗油、高排放的轿车严重污染城市大气。
部分专家认为,中国加入WTO后,进口轿车开始大幅度增加,国内汽车生产能力闲置状况会加剧,产量有可能下降。但生产集中度会有所提高,过渡期结束后,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国内汽车企业的重组和市场份额的重新划分过程终结,国内汽车生产逐步成为跨国公司国际化生产的一部分,从而形成国内生产的汽车与原装进口车在车型上互补的格局。(中国新闻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