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报道 |
魅力科技 |
|
Mazda6车型参数 |
|
|
长宽高 |
4670×1780×1435 |
轮距 |
1540/ 1540 |
最大总质量 |
1390 |
最大输出功率 |
119/ 6500 |
变速类型 |
4速手动/自动一体 |
排量 |
2.261 |
最小转弯半径 |
5.4 |
缸径和行程 |
87.5 × 94.0 |
|
|
|
|
|
美国试车手眼中的“中国年度车型”评选
|
|
在来中国之前,对于中国迅速发展的经济以及汽车产业的了解只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所以此行我并不知道去期待什么。但也许正因为没有具体的期待,此次中国的经历带给我众多的惊喜。同《Motor
Trend》杂志主编凯文一起,我们从阳光明媚的南加利福尼亚来到了冬季的北京,走出机舱门那一刻的寒冷战栗就注定了这是一次不平凡的旅程。
最初的惊喜来自于道路测试的第一个上午。《汽车族》的主编靳军等曾亲赴美国观摩我们的年度车型评选过程,他们将评选的整个过程以及方法借鉴到了中国。所有的细节,包括测试评价细则表格、每车必备的无线电手台、轮换试驾流程,甚至紧随车队的干粮供给等等,这些都让我们产生一个错觉,即自己仿佛依旧在美国进行着日常的工作,只是同伴的面孔肤色稍有改变而已。在这方面,我的中国朋友们做出了出色而且完备的工作。
作为性能测试的专业试车手,我不得不注意所有这些候选车型中因为价格及定位不同而表现出的品质、性能和操控性的差异。也许由于长期在汽车工业发达的美国从事试车工作,我们对于汽车品质有更苛刻的评价标准。事实上,候选车型的很大一部分虽然在中国市场上是新面孔,但在国际上却也许落后了一次或多次换代。比如日产蓝鸟,这一代的车型在美国两年前便已经停止生产。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汽车产业水平的落后,事实上,中国的汽车产业有着巨大的上升空间,而目前良莠不齐的状况也使年度车型评选的意义更加突出。
在所有的性能测试和路试结束之后,讨论和表决的时候到来了。又一次,并不需要凯文和我更多的指导,中国的评委及顾问组没有任何多余的程序而直接进入了寻找最终惟一获胜者的议程。只有一款车能被授予“年度车型”的桂冠,没有第二和第三,也不是什么所谓的“Top
Ten”,更加没有任何品牌的个人偏爱和喜好。虽然一开始每个评委都可能有各自心目中的最佳,于是整个的讨论就成了一个说服与被说服的过程,最后的胜利者要得到所有评委的认同。很高兴的是,中国的同行们创造了一个年度车型讨论时间的新纪录,最终结果的得出经历的8个小时的时间,而在此前,最长纪录是我们2003北美年度车型评选的6个小时。虽然长时间的辩论令人稍感疲惫,但凯文和我都非常欣赏中国同行们的严谨和敬业精神,他们明白自己所做事情的意义,并以自己的努力使其严肃和公正。
在我的概念里,每一个“年度车型”的诞生都意味着汗水的付出,正是这些付出保证了并且铸成了这一评选的价值。作为一名从事了这项工作十几年的试车手,我认为我的中国伙伴们拥有一个优秀的团队,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严谨的态度帮助他们完成了这个国度第一次也是最困难的一次“年度车型评选”。即便在多年以后,在时光序列中排布的许许多多“年度车型”面前,这座开创性的奖杯依然将拥有其不可磨灭的光辉。(Chris
Walton)
Chris Walton,美国《Motor Trend》杂志首席试车手,2002年12月首次赴中国参与“中国2003年度车型评选”并担任评委,对于中国的年度车型,他有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