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车美女
新车报价
情色短信
首页- 邮件- 短信- 商城- 搜索- 新闻- 体育- 财经- IT- 娱乐圈- 女人- 生活- 健康- 汽车- 房产- 旅游- 教育- 出国- 求职- 游戏- 校友录
汽车首页 新闻 查询 试车场 车文化 香车美女 购车指南 报价 贷款 二手车 车主手册  SUV 俱乐部 约会
汽车查询
 分类查询
轿车 跑车 旅行车
概念车 客车 货车
媒体专区
中国汽车画报
广东卫视《车周刊》
汽车与驾驶维修
北京青年报
汽车之友
精品购物指南
车展速递
2003日内瓦车展
2003北美国际车展
2002汉城国际车展
2002东京国际车展
天津车展香车美女
2002北京国际车展
第23届曼谷汽车展
2001上海国际车展
2002日内瓦车展
台北车展香车美女
2001东京国际车展
2001悉尼国际车展
2001法兰克福车展
2001长春汽博会
图片欣赏
香车美女
品牌车廊
车展酷图
360°观车
豪华加长
精彩专题
福特皮卡历史回顾
3.15汽车维权专题
“新老三样”大比拼
2002国产新车瞭望台
家轿新星派力奥
夏利降价后的服务
降税与汽车价格大战
入世后车价怎么降
价格放开车价狂降?
国产家轿大战北博会
分类广告
Sohu >> 汽车频道首页 >> 汽车新闻 >> 产业新闻 我来补充两句
分分合合 李书福兄弟为何能重新走在一起﹖
作者:[ 陈东 ]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

  两年前,李书通郁闷地离开吉利。今天的李书通却带着杰士达“回归”吉利
  
  李氏兄弟再次合抱汽车梦
  
  业界关于吉利要重组的悬念憋到现在,终于有了结果。
  
  2002年8月5日,吉利集团给记者发来消息称,“李氏兄弟再续前缘,民营汽车再掀波澜,吉利、杰士达共图发展”。
  
  具体内容是,“吉利集团在上海与上海杰士达集团联合宣布按‘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专业分工、共图发展’的原则进行资产重组。吉利集团以部分非汽车类资产置换杰士达集团轿车生产、销售项目的资产。双方约定李书福的吉利集团今后集中开发轿车和小客车市场,李书通今后集中生产大客车和大货车,在产品链上形成优势互补、专业分工的格局。”
  
  自此,分开独立经营达两年之久的李书福、李书通兄弟又再次走到了一起,合抱汽车之梦。当初,李氏兄弟共同打造了吉利集团。由于经营思路的分岐,李书通于两年前自立门户,创办上海杰士达集团,重组陕西省第二汽车制造厂,与吉林江北机械厂合作生产“杰士达美鹿”车。而李书福在这两年间,推出了一系列吉利车,市场的保有量在逐步提高。
  
  记者通过进一步采访获知,双方的谈判非常顺利。吉利集团的新闻负责人陈喜慧女士告诉记者,7月初有了意向,双方就开始谈合作,月底就把协议给签下来了。兄弟间的合作总比跟外人的合作容易一些,“正因为分开了一段时间,现在回头看,李氏兄弟都觉得必须走到一起来。”
  
  记者还得知,双方置换的部分资产在5亿元左右,吉利全部留用杰士达汽车厂的人员。重组后的主要人事安排是,李书福任杰士达集团董事长,李书通任杰士达集团董事,吉利集团CEO徐刚兼任杰士达集团CEO,吉利汽车CEO柏杨也兼任杰士达汽车CEO。
  
  有分析人士告诉记者,这样的重组实际上是把杰士达变成了吉利集团的一个下属公司。从此可以看出,李氏兄弟是真正再次走到了一起,再次紧密地合抱汽车梦。而两年前的李书通是郁闷地离开了吉利,今天却带着杰士达应该是欣喜地“回归”吉利。
  
  这几年是吉利的关键时期
  
  最早撰文说吉利是中国汽车业的一条“鲶鱼”而引起很大反响的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江世杰认为,李氏兄弟重新站在了一起,是件顺应潮流的好事,只有联合才能强大。对中国的汽车业来说,更是如此。
  
  江世杰告诉记者,这次李氏兄弟顺应潮流地联合重组,表明了李氏兄弟把过去的小分歧放在了一边,而着眼于解决未来发展的问题。
  
  “我觉得李书福、李书通都是聪明人”,江世杰说,这几年是吉利的关键时期,吉利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渡过这关键的几年。吉利必须在二、三年里在中低档车上大有作为,否则前景很危险。
  
  为什么说李氏兄弟顺应了潮流呢?江世杰说,目前几乎所有国内国外的汽车企业都在计划重组和联合,这是形势所逼的,尤其是国内的企业更应该早日行动起来。可以这样说,现在正是资产整合的好时机,至今按兵不动的未必就是好企业。其实,从去年到今年,自我感觉依然良好的企业有些就像到了垂暮之年,是很危险的。
  
  其实,吉利自己也深知自己目前的境地。吉利集团CEO徐刚曾说,“原以为汽车工业是一片绿草如茵、平静肥沃的草原,进来一看却到处是豺狼虎豹,哪一家都不是省油的灯,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做一匹骏马,快速突出重围。”
  
  吉利提供给记者的资料还说,“吉利集团新任CEO徐刚的上任,给吉利集团带来了理性的管理思路,争取使吉利集团从一个家族制管理模式逐步走向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
  
  对吉利管理模式的变迁,江世杰的看法是,这次不能因为李书通的回归,就把吉利集团再次锁定为家族制企业。其实,这些年来,李书福为了改善吉利集团的形象已经作了很多工作,如空降了徐刚、柏杨两个CEO,而且最近常常出来说话的不是李书福,而是徐刚和柏杨。这些说明,吉利集团的内部体制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这次重组中提到,李书通今后集中生产大客车和大货车。这意味着李书通要新开辟战线”,江世杰说,李书通他们是从造摩托车起家的,如今提到要进军大客车和大货车,跟重庆的一些摩托车企业走到了一起。
  
  据了解,重庆力帆集团、隆鑫集团、宗申集团这些摩企大户都表示要进入汽车业,要进军大客车和大货车。因此有人说,“摩帮”巨头齐出击,要向汽车要江山。
  
  另据了解,这次合作是吉利集团“骏马工程”的一部分,接下去还会有一些合作项目。
  
  兄弟间的合作多是互补合作
  
  吉利跟杰士达是按“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专业分工、共图发展”的原则重组的。吉利跟杰士达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到互补呢?记者就此电话采访了身兼吉利汽车和杰士达汽车CEO的柏杨女士。
  
  刚从上海杰士达回到宁波吉利的柏杨告诉记者,这样的重组首先可以做到产品结构上的互补,比如吉利今后集中开发轿车和小客车市场,李书通今后集中生产大客车和大货车。重组后的吉利具有3条汽车生产线,一条比一条好。从吉利最初的豪情,到美日,再到今天的杰士达,各个平台是不一样的,其中李书通建立的杰士达平台目前要优于前两种。吉利过去的平台低端一些,现在正在考虑换代,杰士达的平台无疑正是吉利可资利用的。吉利的平台扩充有限,而杰士达的平台却还有很多的扩展性。
  
  从管理上也可以让双方互补,柏杨说,李书通当年参与了吉利汽车的建设,知道吉利汽车的一些不足,因此李书通在创建杰士达时就有心克服了这些不足,这一点对吉利来说很重要。再说,李书通当年离开时,没有从吉利带走人,杰士达后来的员工绝大多数是从各地招聘来的,其中专家型的人才较多,这对吉利集团来说是财富。另外,吉利做了这么些年,在暴露了问题后就找到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杰士达才刚刚起步,吉利介入杰士达的管理,对双方都是有益的。吉利现正用一套国际化的标准来管理企业,而杰士达传统民营企业的优势很强,比如他们在微观上的成本控制做得非常好。我们可以把国际化和传统民营企业的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
  
  柏杨还说,吉利位于宁波,而杰士达位于上海,跟杰士达合作后,相对来说吉利集团的整个视野就开阔了一些。上海地方政府对吉利很支持,软环境也不错。
  
  另有分析人士称,汽车业毕竟是个大投入的产业,吉利这几年来积累了很多资金,而杰士达的后续投入并不轻松,但是他却有很多对吉利有价值的东西,在加上双方的血缘关系,李氏兄弟就很容易再次走到一起。
  
  众所周知,杰士达美鹿是跟吉林市江北机械厂合作生产的,说白了是利用江北机械厂美鹿轿车上了国家《公告》的“壳资源”出笼的。如今,杰士达跟吉利合作了,吉利就可以给杰士达一个“身份”。至于那个“壳”是否还继续背着,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有关人士称,吉利会很妥善地处理过去杰士达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不会不管的。
  
相关文章
  • 众口不一 “汽车狂人”李书福最近有点儿烦
  • 汽车疯子痴心不改 李书福三年要造30万辆车
  • “汽车狂人”李书福:车不惊人死不休!
  • 网站登记 - 我们的客户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00008号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