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青:先后在山东拖拉机厂、山东省机械厅、国家物资部和国内贸易部等单位工作。曾任处长、副司长、全国汽车更新办公室主任等职。现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秘书长兼生产资料流通委员会主任,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名誉副会长。
长期从事汽车流通管理工作,致力于国内、国际汽车行业和汽车市场的调查研究,组织制定汽车流通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办法,对推动汽车流通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创办并组织编撰《汽车市场年鉴》1至7卷和《旧机动车鉴定估价》,参加撰写《当代中国物资流通》。其中,《旧机动车鉴定估价》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作为全国培训指定教材。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我国汽车流通行业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国汽车流通行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不久前,记者特地访问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秘书长、生产资料流通委员会主任李国青。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我国汽车工业和汽车流通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好吗?
李国青:我国汽车工业伴随着20年的改革开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1953年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问世到改革开放前1978年的24年中,我国累计生产汽车140.16万辆,其中小轿车仅1.49万辆。而改革开放20年来,到2000年,我国累计生产汽车1492.81万辆,其中小轿车261.41万辆。同时引进300余种近600多项国外先进技术(其中整车技术27种),到1998年底利用外资组建557家合资企业(其中轿车合资企业7家),协议外商投资额约为65.4亿美元。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汽车工业已经形成了年产240万辆汽车整车(其中轿车100万辆)、1000万辆摩托车和500亿元汽车零配件的生产能力,国产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已达90%以上。1999年,我国汽车产量已居世界第九位。通过技术引进与合资合作,经过消化吸收,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加大了汽车工业的投资力度,基本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要,促进了汽车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产品和产业结构趋向合理,改善了合资合作企业的经营条件。
我国汽车流通的真正形成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汽车作为商品也进入了市场(截止到1999年,国家计划分配汽车的数量不足产量的2%),这样物资系统的使命也就基本完成。与此同时,生产企业全部自销汽车,另外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也进入汽车流通中。目前我国汽车流通已基本形成了品牌总经销商——区域代理商——直接用户的格局,总经销商是汽车生产企业的销售部门(公司),区域代理商是汽车流通企业,相当一批代理商已基本具备了整车销售、配件供应、维修服务、信息反馈“四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其中单一品牌年销售额最大的可做到30亿元左右。
记者:您能具体介绍一下我国汽车流通领域发展变化吗?
李国青: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0年来,汽车流通领域的发展变化令世人瞩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国产汽车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有了根本的改善。改革前,我国汽车生产行业年产几个品种、十几万辆汽车,缺轻少重,轿车生产几乎空白。如今形成年产能力200多万辆,重、中、轻、微、客、轿门类比较齐全,产品品种较多的汽车工业体系,公务、商务和个人用车的基本车型都可以提供,零配件配套供应能力也得到加强。
汽车产品技术进步有了长足进展,从散件组装、合资生产到新产品设计开发,不断跟踪世界汽车科技新发展。汽车生产厂家由单一生产转向注重市场开发,向流通和消费领域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汽车生产厂家注重信息反馈,不断适应市场变化。
二是流通领域市场化和竞争机制发育程度较高。汽车产品经历了由国家计划分配、统购包销,生产产品留成、扩大自销比例,全部自销,专项需要实行国家订货等过程。新型产销关系构架初步形成,由改革初期汽车生产厂家、各级传统的物资企业、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物资机构和民营企业无序销售汽车,走向以汽车品牌为主的代理销售和四位一体的服务方式。层层批发、多层次销售的状况逐步规范为两个层次:经销商对用户直销以及汽车生产厂家的销售公司对品牌产品市场进行整体规划和调控。
汽车流通领域加强和培育了三个体系建设,即新车销售服务体系、旧机动车销售服务体系和报废车回收拆解体系,从全社会的角度对汽车实行“从生到死”的管理。逐步采用先进的汽车营销方式,如品牌专销、汽车拍卖、租赁、分期付款、卖新收旧、以旧换新等。汽车流通服务设施、服务功能、服务手段不断发展,逐步现代化、多样化。
三是汽车消费呈现多元化,个人消费快速增长。消费结构由主要靠国家财政支出的集团消费向个人消费为主转化,出现了公务消费、商务消费、个人消费等多元化格局,为汽车工业最终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打下基础。消费需求呈现多品种、多价位、多档次和新旧车并存的局面。
四是政府有关部门对发挥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带动作用,促进汽车消费,加快公路和市政建设,保护消费者权益,减少国家税收和资产流失,加强环保,完善市场管理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规定。
记者:这是对我国汽车流通业所取得的成就具体而详尽的概括。您能介绍一下我国汽车流通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吗?这是广大消费者比较关心的。
李国青:广大消费者对汽车购买和使用表现出极大热情,世界汽车生产厂家也对我国巨大的汽车市场前景表示极大关注。汽车市场具有很好的成长性。当前汽车流通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软环境差,制约市场进一步发展。如:汽车流通领域法制建设不完善,政策、措施不配套,政出多门,区域壁垒等制约消费。
企业、地区、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便,传递速度慢,不能实现全社会共享。
流通领域中介组织不健全,行业自律、协调、交流和对政府的参谋、咨询功能没有发挥出来,对政府依赖性强。
政府对汽车生产和流通领域行政保护较强,企业和市场没有进入世界范围竞争,生产和流通领域同世界接轨的能力差。国际跨国公司已将中国作为全球战略的一部分,而国内企业这方面的意识、机制、结构、产品还很薄弱,缺乏抗风险能力。
记者:我国汽车流通业目前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李国青:我认为,目前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有7个方面的问题,包括研究供求关系、流通企业重组、改善软环境、发展电子商务、简化旧车交易手续以及减少买车和用车的费用等。
记者:为什么要重视汽车流通的供求关系呢?
李国青:重视研究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流通领域的基本规律,汽车市场也不例外。汽车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动,将对生产、流通、消费领域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如生产方式、营销方式、消费方式以及流通行业形态等都会相应发生变化。
记者:我们注意到您非常重视汽车流通的软环境,为什么呢?
李国青: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发展,流通领域的软环境建设应提到更重要的位置,把汽车、环境、社会作为一个大系统工程来考虑,实现协调发展,充分解放生产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规定的制定和实施应多采用经济手段,更多地注意公平原则,强调信息共享。如对汽车使用阶段的收费,应按占用和消耗社会资源的多寡分档次收取,不应平均收费。为鼓励个人购买汽车,征收税费环节由现行的购买环节征收为主,过渡到使用环节征收为主。随着电脑网络的发展,每辆汽车在生产、销售、落户、维修保养、二次交易直至回收报废过程中采集到的信息应该做到全社会共享。
记者:汽车流通业可以走向电子商务吗?
李国青: 电子商务是流通走向电子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汽车流通当然也不例外。在汽车流通领域引进电子商务,可以探索和创造出更为先进的销售方式,如网上看车、网上购车等,与汽车流通衔接,就可能引发汽车流通领域的巨大变革和飞跃。
记者:我国汽车流通业如何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呢?
李国青: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是机遇大于挑战。与高手下棋,和世界同步对于中国企业是个挑战,但更是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交流的机会。事实上,加入世贸组织是我们已经进入的对外开放的继续。与过去不同的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对外开放的标准提高。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带来更为便宜的进口产品(包括零部件、原材料),给制造业带来更完善有效的服务。最大的挑战和机遇均来源于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我同时认为,我国汽车流通领域全面对外开放势在必行。适应这种形势的要求,必须实行两大战略转变:一是新的利用外资战略重心应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二是吸收外商投资形式从传统方式向国际通行方式转变。适应这种转变,汽车流通业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法律体系的修订与完善; 二是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三是市场扩大开放;四是运用国际通行的跨国投资方式吸引外商投资;五是更高层次的吸收外商投资,要求有新的、更有活力的引资载体;六是对外商和国内企业合资从事汽车流通(包括:汽车代理、信贷消费、保险、新旧车置换、拍卖、租赁等)制定相应的市场准入标准;同时完善包括进口汽车在内的汽车流通体系,鼓励建立以品牌为主的销售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