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体撰文认为,中国强大的人才后盾将使其迅速赶超日本
发自广州
本报讯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兴起和日本三大汽车巨头纷纷开入中国,日本媒体对中国的关注越来越多,一方面他们希望看到一个迅猛发展的市场给自己带来的巨额利润,一方面又胆战心惊惟恐中国企业“偷师”,有朝一日“青出于蓝”。昨天,著名财经媒体《日经BP社》发表题为《汽车产业,日本会被中国超过吗?》的长篇文章,指出,中日两国在汽车技术上的差距大约为10年。
文章认为,且不提是否存在风险,单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毋庸置疑,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发展市场。然而,如果从技术角度看,事情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毕竟多数人都认为中国并非“研究基地”,最多不过是可以降低成本的“生产基地”。事实果真如此吗?
超高级技术差距较大
文章认为,目前中国已经到了普通产品只要有图纸就能够生产出来的水平。同时,该文指出,中日两国在开发上的差距要大于生产方面。不过,在开发方式已基本完善的零件、材料和日用品等方面,中国也已着手开发。事实上,中资企业在这些开发上基本上都得到了外资合作企业的援助。
该文称,以日欧为中心提供经营战略咨询服务的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近日以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汽车厂商技术人员为对象,对日中在汽车各个组成部分上的技术差距进行了调查。
调查显示,与日本相比,中国在通用技术领域(车门装饰、门铰链、玻璃、保险杠等)上的差距约为3-4年;在标准技术领域(车轴、活塞、散热器、车身内装、制动器、稳定装置等)的差距约为6年;在高级技术领域(MT、手动方向盘、ABS、方向指示器、导航系统等)的差距为8年左右;而在超高级技术(引擎控制器元件、AT、液压方向盘、气囊等)为10年以上。
但如果要将此次参加调查的合资企业换成中国独资企业的话,其差距还要再加大两三年。而进一步将通用车型改为高级车型的话,差距将达到2-5年。
10年后日本安枕无忧?
文章指出,尽管像“系统技术”这样既复杂又需要昂贵大型设备的领域,中日差距还未减小,但这种情况或许只能维持几年。当到了中国的汽车厂家逐步增强实力,并且拥有人才的2005年前后,“时代的‘分水岭’就会呈现在人们面前……”
该文进一步指出,如果认为日本在汽车领域拥有5-10年的技术优势,并觉得“10年后也尽可放心无忧”的话,则大错特错了。
中国优势在人才
文章称,在使IT相关产品迅速具备实力的人才方面,中国的超级工作狂和天才可比日本要多。“假设每个国家的总人口中超级工作狂与天才所占的比例都一样的话,那么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这一人口的比例接近日本的10倍。”
而据有关专家称,中国的教育热比韩国更甚,这为中国积累了强有力的人才后盾。该文称,最好的佐证就是全世界高中生挑战数学难题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成绩。在最近10年里,中国9次入围,7次获得冠军。而日本的最好成绩只是在1995年取得第六名,然后名次便逐年下降。可以类比的是,美国同样也取得了好成绩,结果产生了大批在IT领域尤其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而中国则更强调个人能力,这种倾向更适合搞研究,并产生大量具有独创性的成果。“实际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发行的《科技评论》每三年就会出一期特辑,内容为在尖端领域取得划时代研究成果的35岁以下的‘100名世界年轻科学家’,其中就有4名中国人,而只有1名日本人。这更充分说明了中国人才济济。”
(张军)
|